血常规是最基本的血液检查,是住院三大常规中必须要有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尿常规),血液是由液体(血浆)和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等)组成,血常规是就是从人体静脉血中抽取一定的血液标本(单做血常规就需要消耗2ml左右),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
具体的血常规能提示何种疾病呢?血常规三大块:分别是白细胞、红细胞(含血红蛋白)、血小板
上图中白细胞计数以下到红细胞计数之前都是白细胞的相关分类和计数。
首先看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细菌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
白细胞减少:常见于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病、物理及化学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接下来就是白细胞分类
嗜酸性粒细胞(E):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如湿疹、牛皮癣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淋巴肉瘤,鼻咽癌,肺癌等;(2)减少:常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及长期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后。
嗜碱性粒细胞(B):增多:常见于白血病、某些转移癌、骨髓纤维化、急慢性血液病、脾切除后及铅、锌中毒等;(2)减少:无临床意义。
淋巴细胞(L):增多:见于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传染病、急慢性血液病、药物反应、变态反应、溶血性贫血等;(2)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X线照射、化疗、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或淋巴细胞毒素等),免疫缺陷病,霍奇金病及尿毒症等。
单核细胞(M):增多:常见于感染、血液病、胶原性疾病等;(2)减少:无临床意义。
再看红细胞这一块(含血红蛋白)增多:(1)呕吐、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烧伤均可导致红细胞增多(这个主要是水分丢失多了,相对的红细胞没丢失,其在血液浓度就上升了)(2)绝对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没有丢失水分的情况下的增多);(3)代偿性增多:缺氧。
减少:常见于缺铁性、溶血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急慢性失血等。(贫血主要看这个)
最后看血小板血小板是有凝血功能的,血小板增多和减少都有一定的意义
增多:常见于急性感染、失血、溶血、骨折、脾切除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减少: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等。
所以可以看到血常规能提示很多情况的疾病,是一项基本检查,但是只是提示疾病的方向,真的要明确诊断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
这十几块的血常规还是很值的。
所以回到本问题:能不能通过血常规查出癌来?答案是可以的,但是只能提供造血系统的癌,也就是白血病,白血病就是一个白细胞的病理性增多(增多特别特别明显。)但是对其他的癌的提示作用比较少。
另外:某些癌也有一些检查可以提示:临床上怀疑肿瘤的话一般都会查肿瘤标志物,也就是肿瘤三项的检查,分别是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这三个标志物对某些癌是有提示作用的,也用于术后对癌症是否复发的一个监测作用,但是只是一个提示作用,还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
当今对肿瘤诊断准确性比较高无创检查的就是PETCT(这个检查非常贵近一万块钱,太伤钱了,一般人还真做不起,这个检查对怀疑恶性肿瘤的又很重要。诶,期待赶紧降价吧,不然病人真的很难治得起病)。另外就是不确定肿瘤是否为恶性的时候需要做一个病理活检,因为肿瘤的良恶性对手术治疗的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恶性肿瘤的手术创伤比良性肿瘤的创伤大很多。所以为了病人的最终利益,有些检查真的不能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