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楠楠张睿娟杨林花陈阳许晶薛凤尹彬高峰
单位:医院血液科
本文刊于:中华全科医师杂志,,16(12):-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cuteleukemia,AL)患者初次诱导化疗期间感染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其与疗效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年1月至年2月医院血液科病房收治的例初诊AL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诱导化疗期间感染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与疗效的相关性。
结果
例AL患者初次诱导化疗期间感染发生率为84.0%(例),其中,有明确感染部位者占94.6%(/),前3位感染部位为肺部(26.1%,93例)、胃肠道(17.1%,61例)、口腔(12.4%,44例);共检出病原菌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39.0%(83株),革兰阳性球菌占34.3%(73株),真菌占23.5%(50株),病毒占3.3%(7株);多因素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为粒细胞缺乏(OR=14.,95%CI:2.~.,P0.01);例感染患者疾病完全缓解(CR)率+完全缓解伴血细胞不完全恢复(CRi)率为74.4%(/),32例未感染患者CR+CRi率为87.5%(28/3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P=0.)。
结论
AL患者初次诱导化疗期间感染发生率高,肺部为最常见感染部位,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多见,且真菌感染率高,粒细胞缺乏增加感染的机会,感染的发生不影响疾病CR/CRi率。
血液病患者是易感染的特殊人群,血液疾病本身、中性粒细胞缺乏、化疗或放疗、移植、免疫抑制、白细胞减少均为感染的高危因素。研究显示,患者在接受≥1个疗程化疗后,发生与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相关的发热比例80%[1]。感染是AL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诱导化疗期间[1,2],感染导致延迟化疗可增加疾病复发风险[3],感染相关的死亡率高,尤其是粒细胞减少伴感染患者病死率高达10%~20%[4,5,6]。为了解医院血液科AL患者感染现状,对AL患者诱导化疗期间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其与疗效的关系,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医院血液科年1月至年2月住院接受诱导化疗的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例,女96例,中位年龄47(16~79)岁。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emia,AML)例,其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promyelocyticleukemia,APL)3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ALL)46例,其中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positive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Ph+ALL)15例;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acutemixedcellleukemia,MAL)2例。
纳入标准为:年龄14岁,经MICM(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分型诊断的初发AL,且采用标准剂量的诱导化疗。排除标准:年龄≤14岁,采用减低剂量或中大剂量方案诱导化疗。
二、方法
AML(非APL)患者诱导治疗采用阿糖胞苷(7d)加蒽环类或蒽醌类(3d)方案;APL患者采用维甲酸、三氧化二砷和/或蒽环类药物;Ph-ALL患者采用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左旋门冬酰胺酶、地塞米松加或不加环磷酰胺方案,Ph+ALL患者则加用伊马替尼、不用左旋门冬酰胺酶。
诱导化疗期间患者感染的诊断标准参考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7]、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6]及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8]。诱导化疗期间患者腋窝温度测定≥38.0℃持续超过1h,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行相应的微生物学、影像学、实验室检查。进行血培养时至少同时行两套血培养检查,有中心静脉置管(CVC)者,一套血标本从CVC的管腔采集,另一套从外周静脉采集;无CVC者,采集不同部位静脉的两套血标本进行培养,采血量为每瓶10ml。如果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后患者仍持续发热,每隔2~3d进行1次重复培养。排除药物、输血相关的发热。
三、统计学方法
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用Mann-Whitney检验进行连续变量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分类变量的组间比较,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感染的危险因素,然后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所有比较均为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一、患者诱导化疗期间感染情况
例患者诱导化疗期间,例患者发生感染(84.0%);死亡14例(8.3%),感染所致死亡12例(7.1%)。例发生感染患者中,有明确感染部位者占例(94.6%),有明确部位的感染共例次,依次为肺部93例次(26.1%)、胃肠道61例次(17.1%)、口腔44例次(12.4%)、上呼吸道43例次(12.1%)、血流37例次(10.4%)、皮肤软组织(5.1%)、鼻窦、肛周各13例次(3.7%)、泌尿系统6例次(1.4%),9例患者感染部位不明确。
二、病原菌及其构成情况
共检出病原菌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83株,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洋葱伯克霍尔德杆菌、阴沟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枯草麦芽杆菌、温和气单胞菌、类白喉棒状杆菌;革兰阳性球菌73株,依次为肠球菌属(包括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包括溶血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血红链球菌;真菌50株,依次为白色念珠菌、克柔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念珠菌、烟曲霉菌、黄曲霉菌、热带念珠菌;病毒7株,依次为EB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见表1。
三、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发现,粒缺、粒缺时间7d、AML、化疗前合并感染是AL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见表2。多因素分析发现粒缺是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OR=14.,95%CI:2.~.,P0.01)。
50例患者确诊或临床诊断为侵袭性真菌病,其中男26例,女24例,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0岁、粒缺、粒缺时间14d是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0岁、粒缺是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见表3。
四、感染与疗效的关系
比较例感染患者与32例未感染患者的疾病完全缓解(CR)+完全缓解伴血细胞不完全恢复(CRi)率(74.4%比87.5%,χ2=2.,P=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本组资料显示,例初诊AL患者诱导化疗期间,感染发生率为84.0%,感染相关的死亡率为7.1%,为主要死因,同Masmoudi等[9]和Rabagliati等[10]研究一致。其中明确感染部位者占94.6%,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为肺部。共分离病原菌株,以革兰阴性杆菌居多,大肠埃希菌最常见;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其检出率上升,最常见的部位是肺部,应引起重视。不同于与其他流行病学调查[1,2,6,9],革兰阳性球菌为次之致病菌,其中肠球菌属居多,说明经验性抗生素治疗需结合当地的流行病学调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减少。感染的发生、严重程度与粒缺程度和持续时间有关[6,11,12]。本研究70%患者感染始于粒缺期,且绝大多数为严重粒缺或粒缺时间7d。多因素分析也发现粒缺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中,侵袭性真菌病确诊和临床诊断率明显高于Sun等[13]研究,说明在AL诱导治疗阶段侵袭性真菌病的发生率很高,以念珠菌为主[1,12,13]。肺部为最常见的感染部位[1,14]。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0岁、粒缺为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15]。分析AL诱导化疗期间感染与疗效间关系,发现感染不是影响疗效的因素。然而,目前已有研究发现真菌感染是影响预后的因素[16],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物是侵袭性真菌病的独立保护因素[17],但结论尚待验证。AL医院感染率高、真菌感染率高为诱导治疗期间主要死因,粒缺为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感染的发生不影响CR+CRi率。因此,对化疗期间粒缺时间14d的患者可预防性抗感染治疗,早预防、早治疗以降低初次诱导化疗期间感染的发生率、病死率,为后续治疗争取机会。因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单中心、样本量小,且存在化疗方案不统一以及经济、社会因素,治疗效果不理想。计划后期参与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得出更精细、完整的数据,为临床提供参考。参考文献(略)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多少钱北京看白癜风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