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慢性白血病中药方
慢性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系骨髓中各系列细胞呈慢性弥漫性恶性增生并浸润全身各组织,增生的细胞常无明显的成熟障碍。慢性白血病包括损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慢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在我国常见的主要是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性内血病,其中慢粒更多见。慢粒主要见于中年人,而慢淋则主要见于50~60岁的老年人。本病的病程长短悬殊,短的仅1~2年,长则10?20年,平均存活期为5年,影响慢粒预后的主要为急性变。
一旦变为急性白血病,其预后比原发性急性白血病更差。而慢粒的常见死亡原因为感染,尤其肺部感染。慢性A血病起病慢,病程长(可一年至数年),骨髓检查中原始细胞很少,而幼稚细胞在1Q%以上。患者在30至40岁之间者居多,20岁以下者罕见。
本病的自然病程可分为慢性期及急变期两个明显不同的时期。主要临床表现为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多汗盗汗,纳呆食少,消瘦,肝脾肿大可以引起右季肋部或左上腹沉重不适,食后饱胀的感觉。体检可见皮肤及粘膜中度苍白,最突出的体征是脾肿大。
血液检查,初次就诊时白细胞计数大多在?/μl,最高可达?/μl,骨髄中有核细胞显着增多。目前白细胞计数在/μl以下者不需立即治疗;超过/μl时均需要采取积极治疗措施。当前以采用细胞毒药物作化疗为主。必要时可配合使用放射治疗及其他治疗等。
慢粒急变可按急性白血病的化疗方法进行,但疗效差,约50%患者可获缓解,本病的病程长短悬殊,短者仅1至2年,长者可达10至20年,平均存活期5年,影响慢性白血病的预后的主要是急性病变。未经治疗的患者的多数生存时间约为3.1年。
本病多属于中医属中医症瘕、积聚、瘰疬、虚劳等范畴。临床上可分为瘟毒内蕴、痰湿瘀阻、阴虚血热三型。
1、瘟毒内蕴型:症见腹内结块,坚硬不移,面色灰暗,低热,肌肤甲错,舌质偏红、苔黄腻,脉弦。治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2、痰湿瘀阻型:症见胁下结块,痰核漫生,面色灰暗,肌肤甲错,低热,舌质淡有紫气,脉涩。治宜化痰散结,活血消瘕。
3、阴虚血热型:症见皮下紫癜,鼻齿出血,形瘦无力,低热不退或午后潮热,面颊潮红,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养阴清热,凉血止血。
组成:青黛、雄黄。
用法:青黛、雄黄按9:1剂量研细末,装胶囊。诱导缓解剂量为每日6?14克,分3次饭后服。维持缓解剂W为每日3?6克,分2?3次饭后服,
功效:解毒、化瘀、消积聚。
主治:主治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久服者需注意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出现不正常者及时停药并解砷毒。
组成:白花丹根30克,葵树子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
功效:清热解毒,养血活血。
主治:适用于慢性白血病属于瘟毒内蕴型,症见腹内结块,坚硬不移,面色灰暗,低热,肌肤甲错,舌质偏红、苔黄腻,脉弦
组成:青黛30克,麝香0.3克,雄黄15克,乳香15克。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0.1?1克,每日2次:
功效:清热解毒,化瘀通络。
主治: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属瘟毒内蕴型,低热,腹内结块,坚硬不移,面色灰暗,肌肤中错,舌质偏红、苔黄腻,脉弦。
组成:青黛30克,血余炭3克,雄黄15克。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2~5克,每日2?3次。
功效:清热解毒,化瘀通络。
主治: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属瘟毒内蕴型,低热,腹内结块,坚硬不移,面色灰暗,肌肤平错,舌质偏红、苔黄膩,脉弦。
组成:酒大黄12克,桃仁5枚,蟄虫5枚(熬,去足)。
用法:上为末,炼蜜和为4丸。以酒毫升煎1丸,取50毫升顿服之,新血下如豚肝。
功效:破血下瘀。
主治:慢性白血病属痰湿瘀阻型,胁下结块,痰核漫生,面色灰暗,肌肤甲错,低热,舌质淡有紫气,脉涩。
高血压的哪些事北京中医治白癜风医院治疗白癜风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