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药物一览白血病篇

文章来源:急性白血病   发布时间:2017-4-3 22:51:37   点击数:
 

美域健康全球共享

慢粒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作为一种慢性白血病,曾经被人们认为是一种绝症。

但幸运的是伊马替尼、达沙替尼等靶向药物的出现,将致人死亡的绝症变成了慢性疾病,把很多患者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让他们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什么是慢粒白血病

慢粒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异常的克隆性恶性疾病。其克隆中的白血病细胞失去进一步分化成熟的能力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积聚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同时使正常造血受抑制,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肝脾肿大及各器官浸润症状。

慢粒起病缓慢,早期多无明显症状。慢粒在临床上可分为慢性期,加速期及急变期。病人出现急性白血病的临床及血液等表现,称之为慢粒急变。多数患者中数生存期为3--4年,慢粒发生急变后预后极差。

造成慢粒白血病的原因

1、细胞动力学

导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原因来自不同的因素,慢粒时全身粒细胞总量有明显增加,而这种数量的增加并非由于白血病细胞的迅速分裂和增殖,亦不是因成熟障碍所致,是白血病细胞通过增殖池以及血中的时间延长,以白血病化的干细胞池扩大,正常造血干细胞池缩小导致大量细胞的积聚。

2、G6PD同工酶

慢粒的克隆性质进一步亦为G6PD同工酶的研究所证实。目前已知G6PD的基因密码子定位在X染色体上,在女性体细胞中二个G6PD调节基因仅其中之一处于活动状态。作为G6PD杂合子的女性,体内应存在着二种细胞群体,即G6PDA和B同工酶。研究发现携带有G6PD同工酶的杂合子女性慢粒中,其粒细胞、单核细胞、红细胞及淋巴细胞仅有一种A型或B型的G6PD同工酶,更进一步地提示慢粒的病变起源于多能干细胞水平上。

3、Ph1异常

Ph1是CML的标志性染色体变化,由非随机t(9;22)(q34;q11)形成。在9号染色体断裂点上有c-abl基因,它的变异性可大于kb。bcr基因位于22号染色体,是一个变异性很小的5.8kbDNA小片段,易位后22q-和9q结合部形成bcr/abl融合基因,编码一个特异的kb蛋白质(P),它是一种酪氨酸激酶,在肿瘤的发病中起作用。

4、脾脏因素

要正确的认识到发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主要病因,脾脏在慢粒发病机理中所起的作用,虽尚未阐明,但许多实验和临床观察表明脾脏有利于白血病细胞移居,增殖和急变。

白血病靶向药

疾病名称

药物靶点

靶向药物名称

中国是否上市

白血病

KIT

Imatinib(伊马替尼)

PDGFR

ABL

Nilotinib(尼洛替尼)

Dasatinib(达沙替尼)

Bosutinib(博舒替尼)

Ponatinib(普纳替尼)

FGFR1-3

FLT3

VEGFR2

BTK

Ibrutinib(伊鲁替尼)

CD20

Obinutuzumab(奥滨尤妥珠单抗)

Ofatumumab(奥法木单抗)

Rituximab(利妥西单抗)

CD52

Alemtuzumab(阿伦单抗)

PI3Kδ

Idelalisib

CD19

Blinatumomab

CD3

BCL2

Venetoclax

目前,在靶向药物治疗的慢粒白血病患者中,患者的死亡率下降,90%的病人甚至可以长期存活,最大限度地避免患者进入急变期。

出国看病机构美域专家建议患者在确诊为慢粒白血病后,应在医生指导下及时应用靶向药物治疗,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白颠病症状
白癜风有哪些表现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