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南澳Ⅰ号”水下考古抢救发掘启动
广东省文化厅厅长方健宏在启动仪式上讲话
9月26日上午,“南澳Ⅰ号”水下考古抢救发掘启动仪式在汕头市南澳县举行,尘封南澳海域海底数百年的明朝沉船很快将重见天日。
省文化厅厅长方健宏,交通部救捞局副局长丁平生,交通部广州打捞局局长陈北先,汕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茸,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巡视员苏桂芬,汕头市政府副市长郭大钦,国家文物局代表张磊等出席启动仪式并共同推动“南澳Ⅰ号”水下考古抢救发掘启动吉祥杆。方健宏、丁平生、郭大钦前后在启动仪式上讲话。
方健宏在讲话中指出,“南澳Ⅰ号”水下考古抢救发掘启动,标志着沉睡400多年的精美文物将揭开神秘面纱,向众人展现亮丽风采。这是全国文物界为之注视的南海海域又一重大考古项目,是广东文物保护和文化建设的又一盛事。自2007年以来,南澳Ⅰ号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和仔细庇护,汕头、南澳二级政府及其宣扬文化部门尽心尽力做好各项工作,是南澳Ⅰ号水下考古抢救发掘活动得以顺利启动的坚强政治保障;广州打捞局技术过硬、敢打敢拼,是坚强的技术保障;南澳公安干警和边防官兵忠于职守、昼夜守护,是坚强的安全保障。方健宏强调,在省委、省政府对南澳Ⅰ号水下考古抢救发掘活动高度重视,专门拨出专款,国家文物局也对全部活动进行了悉心的指点,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同心协力,通力合作,精心策划,精心组织,精心实行,把“南澳Ⅰ号”做成又一精品,打造广东水下考古亮丽品牌。
郭大钦副市长在讲话中指出,“南澳Ⅰ号”的发现和抢救发掘,充分证明南澳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之一。对深入研究潮汕的历史和文化,特别是海上交通运输、经济商业贸易活动具有很高价值,对推动文化大省大市建设,深入开展广东“海白癜风有什么症状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汕头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在省文化厅直接指挥下,守土有责、全力以赴、协同作战,密切配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工作,把“南澳Ⅰ号”水下考古发掘工作作为汕头文化建设的“重头戏”和1大亮点来抓,认真扎实做好各项考古发掘工作和出水文物的后续保护、管理工作,为我国文物事业做出贡献。
2007年5月25日、26日,广东省南澳县云澳边防派出所在汕头南澳县与半潮礁之间海域发现1艘明朝古沉船。在交通部广州打捞局的协助下,南澳沉船水下考古队对沉船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勘探等工作,收集外围文物近800件,加上渔民上交的200多件,总数超过1000件,并将此沉船命名为“南海Ⅱ号”。最近,根据当地政府和公众的意见,并经国家文物局同意,更名为“南澳Ⅰ号”。
据探查,船上货物散布范围长约28米,宽约10米,沉船上保存有大量青花磁器,总数估计万件以上。由于发现沉船的海域距云澳港不足3海里,距南澳乌屿岛直线距离约1海里,沉船位置清楚,水下能见度好,容易打捞,文物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安全保卫工作压力巨大。“南澳Ⅰ号”发现后,省委、省政府和汕头、南澳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省政府拨出专款,使此次水下考古抢救发掘工作得以启动。在“南澳Ⅰ号”发现至今的2年多时间里,公安边防、交通部广州打捞局、海事、海洋、渔政、气象等部门,积极履行职责,确保“南澳Ⅰ号”水下考古抢救发掘顺利实行。
根据“南白癜风哪治得好澳Ⅰ号”沉船的特点和环境状态,依照国家文物局批准的打捞方案,本次考古工作采取了不同于“南海Ⅰ号”的作业方式。考古队将首先在船体上部及船体附近区域布设水下探方,然后依照水下考古作业流程逐层进行考古清算、测绘、摄影和文物提取工作,预计全部考古发掘工作将延续至12月中旬。发掘结束后,将编写和发表考古发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