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蕊解答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是什么病

文章来源:急性白血病   发布时间:2016-11-17 8:22:39   点击数:
 

  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hypoproliferativeacuteleukemia,HAL)是急性白血病(AL)中的一种少见类型。绝大多数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增生程度在活跃以上,约10%左右的急性白血病发病时为全血细胞减少,外周血可无幼稚细胞,无肝脾淋巴结肿大,骨髓活检增生减低,幼稚细胞比例占5%~75%。那么,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的病因是什么呢,看专业血液专家张广蕊怎么解答。

  人类白血病的确切病因至今未明,许多因素被认为和白血病发生有关。病毒可能是主要因素此外尚有遗传放射、化学毒物或药物等因素。

  1.病毒已证实鸡、小鼠猫、牛和长臂猿等动物的自发性白血病组织中可分离出白血病病毒,为一种反转录病毒,在电镜下大多呈C型形态。反转录病毒是RNA病毒,进入细胞浆去掉被膜后释放出RNA。在反转录酶的作用下,以病毒RNA为模板转录为互补DNA(即前体病毒DNA),再经过DNA依赖性DNA多聚酶的作用形成前病毒DNA。前病毒DNA能整合到宿主细胞的DNA内进行复制但不影响宿主细胞的生存。人类白血病的病毒病因研究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但至今只有成人T细胞白血病肯定是由病毒引起的。年日本高月清首先报道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TL),以后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日本西南部、加勒比海区域及中部非洲为高发流行区。年在ATL细胞系中发现ATL相关抗原并在电镜下发现了病毒颗粒美国Gallo和日本的日昭赖夫分别从病人培养细胞株中分离出C型反转录RNA病毒,分别命名为HTLV-1和ATLV,以后证实二者是一致的。这是对人类白血病病毒病因研究的重大贡献。ATL高发区也是HTLV-1感染的高发区日本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流行区40岁以上健康人群中HTLV-1抗体阳性率达6%~37%,而非流行区抗体阳性率仅0~0.%HTLV-1具有传染性,可通过乳汁母婴传播,通过性交和输血传播。中国曾毅等对28省、市、自治区进行人群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8例HTLV-1抗体阳性者大都系日本人或与其有密切接触者。年吕联煌在福建沿海地区发现HTLV-1小流行区。其他病毒如HTLV-2和毛细胞白血病、EB病毒和ALL-L3亚型(Burkitt白血病/淋巴瘤)的关系尚未完全肯定。其他类型的白血病尚无法证实其病毒病因,并不具有传染性。

  2.放射电离辐射有致白血病作用,其作用与放射剂量大小和照射部位有关。一次大剂量或多次小剂量照射均有致白血病作用。全身照射特别是骨髓受到照射,可致骨髓抑制和免疫抑制照射后数月仍可观察到染色体断裂和畸变。年日本广岛和长崎遭原子弹袭击后幸存者中,发生白血病数较未辐射地区高30和17倍放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和32P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为高。据中国~年调查,临床X线工作者白血病的发病率为9.61/10万(标化率9.67/10万),而其他医务人员为2.74/10万(标化率2.77/10万)放射可诱发AML、ALL和CML,但未见CLL,并且发病前常有一段骨髓抑制期,其潜伏期约为2~16年诊断性照射是否会致白血病尚无确切根据,但孕妇胎内照射可增加出生后婴儿发生白血病的危险性。

  3.化学物质

苯致白血病的作用比较肯定,在1~10ppm可引起染色体损害,~ppm有致白血病作用苯致急性白血病以AML和AEL为主,后者占相当比例,值得引起注意,并且在出现白血病的临床表现之前常有一阶段骨髓抑制期类似MDS苯致慢性白血病主要为CML,未见CLL。烷化剂、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和细胞毒药物可致继发性白血病也较肯定,称治疗相关性白血病(t-AL),尤其是前二类药物。多数t-AL在原有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和易产生免疫缺陷的恶性肿瘤经长期烷化剂治疗后发生,发病间隔2~8年。化疗引起的继发性白血病以AML为主,且发病前常有一个全血细胞减少期。近年来国内陆续报道乙双吗啉致继发性白血病近百例,该药用于治疗银屑病,是一种极强的致染色体畸变物质服乙双吗啉后1~7年发生白血病(中位数4年)。乙双吗啉所致的白血病主要为AML,M3居多有报道吸烟和白血病的发病有关。

  4.遗传因素某些白血病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单卵双胎如一人患白血病另一人患白血病的机会为20%。家族性白血病占白血病例总数的7‰,偶见先天性白血病部分婴儿白血病认为与遗传因素相关,常伴有11q23(MLL)异常。某些遗传性疾病常伴较高的白血病发病率,包括Down、Bloom、Klinefeher、Fan-coni和WiskottAldrich综合征等如Down综合征的急性白血病发生率比一般人群高20倍。上述多数遗传性疾患具有染色体畸变和断裂但绝大多数白血病不是遗传性疾病。   

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隐匿起病,以贫血及轻、中度皮肤黏膜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白血病浸润的体征轻或缺如,全血细胞减少不伴白血病细胞的血象等都是HAL的特征。诊断必须根据2个以上部位骨髓增生低下,且原始细胞30%。诊断困难者需经骨髓活检证实。

  由于急性白血病的部分病例,骨髓中白血病细胞极度增生,或合并骨髓纤维化,或发生骨髓坏死,均可导致取材不佳,易误认为骨髓增生低下。因此,骨髓活检往往是诊断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的必经步骤。

  对于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的治疗,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⒈加强支持治疗、输血、血小板、应用细胞因子等。

  ⒉小剂量阿糖胞苷联合阿地白介素(γIL-)治疗,阿糖胞苷(Ara-C)30~50mg/d,皮下注射,每2小时1次,连用2~3周,休息1周,反复使用2~5个疗程;阿地白介素(γIL-2)5~10万U+5%葡萄糖ml,静滴,隔天1次,连用1~3周或反复应用。

  ⒊阿糖胞苷(Ara-C)20mg/d,皮下注射或淀粉酯碱0.5~1mg/d,静注。

  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的治疗较困难,Howe等认为采用强诱导缓解治疗(蒽环类药物+阿糖胞苷方案)的病例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支持治疗或以泼尼松、羟基脲、巯嘌呤(6-MP)、单用阿糖胞苷为主的小剂量化疗。单纯支持治疗组病例病情进行性发展,小剂量化疗组中位生存期仅17.5个月;而强化疗组完全缓解率可达70%以上,中位生存期达40个月。支持治疗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强化疗疗效较好;不具备较强的支持治疗条件时,开始治疗强度应减弱,在化疗后骨髓增生程度和白细胞计数均有改善时再行强化疗更为合适。

  以上这些疗法多多少少都对患者的身体有副作用,还可能产生过敏反应。还有就是费用昂贵,有的人即使因为这种种原因一直治不好此病,所以要想选择一个适合自己,有安全有效的疗法,非常重要。

  “益髓濡血免疫疗法”也许是最安全有效的方法

  为了广大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血液病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在7医院院长李浪辉三顾茅庐请来了德高望重的张广蕊老师。而此时张广蕊老师已从过去30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与三元医学原理中总结了一套更全面的血液病诊疗技术“益髓濡血免疫疗法”,此疗法遵循八纲,辩证施治,为患者实施个性化诊疗。运用中医纯中药制剂平衡阴阳,有效调节免疫循环系统,扶正祛邪。

  专家提醒: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危害严重,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的预防:吃天然食物如:新鲜蔬菜、五谷杂粮等。减少与苯的接触,不可滥用药物,使用氯霉素、细胞毒类抗癌药、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时要小心谨慎,切勿长期使用。尽量避开射线辐射,从事放射线工作的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婴幼儿及孕妇应避免接触过多发射线等等。分享是一种美德,分享下去进行爱心传递,医院血液科官方







































青年白癜风有效治疗方法
中药治白癜风的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