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人都会医院进行检查,而检查的初衷是为了保证身体健康,这对于大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并且对自己身体健康观察到位的人来说,往往也是会定期进行体检,看看身体是否健康。
医院之后,往往少不了血常规检查,它可以检查身体疾病,对于医学上起到了重大作用,对于身体疾病苗头也可以起到结论。当然,很多人也会感到好奇,血常规会不会检查出癌症呢?下面不妨了解一下。
一、做血常规检查需要空腹吗?
血常规检查不需要空腹,很多血常规指标都比较稳定,进食对其影响不大。不过肝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血糖、血脂等检查都需要空腹,因为进食后,它们的很多指标都会有一定的影响,测量结果会不准确。
如果只是做血常规检查,空腹和非空腹都可以。一般情况下,医院体检一般在早上8点到10点抽血,所以体检前一天晚上8点以后,尽量不要再吃含热量的食物,适当多喝点水,早点睡觉,以免影响第二天的体检结果。
如果只是想查血常规,随时查都可以,也不需要空腹,检查血常规前,避免剧烈运动、情绪紧张、在过高或过低的环境中测量。这些因素都会引起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增多,影响结果的判断。
长期监测白细胞,应尽可能在同一时间和条件下采集血液。血常规检查前不要喝大量的水,大量饮水后,血液稀释会影响结果的判断。采血时应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惧导致血管收缩,增加采血难度。
检查结束后,采血后应将前臂伸直,另一手用力按压止血棉条至少5分钟,止血时不要弯肘,不要扭动棉球以免皮下充血。如果针孔周围有瘀伤,24小时后进行热敷,为避免感染,请让针孔远离水24小时。
二、“血常规”能查出癌症吗?
血常规检查的原理是通过仪器,分析人体血液中的细胞数量来判断身体的问题,血液中最重要的细胞是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一般血常规不能直接查出癌症,除非是明显的血液系统癌症,比如白血病。
若白血病细胞较多,可在外周血中见到,但通常不能明确分类。此外,还有一些患者,因为恶性肿瘤会引起贫血,或血小板减少等情况。
临床上进行血液常规检查,以检查患者血液中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状态。在大多数情况下,通过血常规检查无法直接检测到癌细胞,但对于白血病患者,在血常规检查中可以发现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
随着病情的发展,当白血病进入晚期时,白细胞的增加会更加明显。即使血常规有指标异常,还需要其他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才能确定是否有癌症。
对于癌症的诊治,需要使用更有针对性的检查手段,如肿瘤标志物检测、影像学检查、活检等。
写在最后:血常规检查对身体的重要性有哪些?
血常规虽然不是特定的实验,但由于血液通过各个重要脏器在体内不断循环,渗透到各个组织中,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调节和维持人体各种机能活动的平衡身体与内外环境。
人体各部位的轻微异常变化,都会由携带各种信息的血液传递,因此,检查血液中各种细胞成分的数量和质量的变化,有助于判断病理身体各组织器官的变化。
它还可以辅助诊断,当存在多种血液系统疾病时,很多患者早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如白细胞相关疾病、白细胞增多等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白细胞减少等。
血常规可以帮助医生确定下一步的诊疗方案,是否需要输血,存在哪些风险,有助于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可以指导医生制定和调整诊疗方案,观察治疗效果,调整诊疗方案,避免误诊,所以,血常规是有很大作用的,大家千万不要忽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