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异常有两种极端情况,一个是便秘,一个是腹泻,但很多患者也会出现腹泻和便秘交替存在的情况,或前干后稀等情况出现。从中医角度看,多和肝郁脾虚,脏腑功能失调有关系。
脾胃功能是否正常,肝的疏泄关系密切,肝郁脾虚,就容易形成虚实兼杂、寒热错杂的状态,有脾胃虚弱一面,所以容易会出现消化不良、大便溏泄,而肝胆胃肠有热灼伤津液,也会出现大便干燥、排便困难等问题。
多数慢性肠炎、肝胆疾病、胃肠功能紊乱会出现以上的状态,总体的治疗以疏肝健脾胃、祛湿健胃为主,用药不能过度寒凉,也不能过度收涩;如果在某个阶段表现为便秘排便不畅为主的,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滋阴润燥、润肠通便的药物,比如当归、白芍、火麻仁;如果某个阶段表现为大便溏泻为主的,可以适当的增加石榴皮、五味子等收敛固摄的药物。经常大便腹泻便秘交替,整体是以调和为主,通过疏肝调节胃肠的功能,能够促使大便趋向平和,以改善症状。
五苓散加减改善泄泻:
一位读者:两天前出现水样便,3-5次/日,伴有恶寒发热,体温36.9℃,背部冷汗出,黏滞不爽,口干欲饮,饮后欲吐,纳减,小便短少。
看舌苔照为:舌淡胖苔薄白。她是什么问题?该怎么办?
她恶寒发热,小便短少,口干欲饮,饮后欲吐,舌淡胖。舌淡胖,是因风寒表邪随经入腑,气化失司,水津不布之征象。
所以用五苓散加减通阳化气,祛风散寒的同时,让她饮暖水以补津,少量频服,也是改善的关键步骤。
因服用五苓散加减行津布津的同时,多饮暖水,饮入之水不仅不会停积,反而会随饮随布,敷布周身,这正如补气宜配行气,补血常配活血的道理一样,在多饮水以补津的同时,配以五苓散加减化气行津。
五苓散加减改善便秘
另一位读者:便秘6年,4~5日一行,先硬后溏,小便次数多,每次量少,无尿道灼热疼痛感,长期使用开塞露,停药则便秘,现四肢乏力,面色微黄,舌淡。
怎么办?
《素问?经脉别论》曰“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若气化不行,则浊阴留滞,津液不布,肠道失润,发为便秘;小便量少,次数多,也为气化不利所致;水湿停聚,清阳不能布于四肢和面部,故见四肢乏力,面色微黄。
所以,对于他的问题,方用五苓散加减,化气行水,水津四布,肠道得润,则大便通畅。
五苓散加减为何可以这样用?
总的来说,无论有无表证,只要辨证为气化不利,水湿内停,均可用五苓散加减,比如上面2位读者的泄泻和便秘。
1、为什么可以改善泄泻?
泽泻配伍健脾的白术、茯苓,既能健脾,促进水湿运化,又能增强利水渗湿的作用,通过分利法,实现了“利小便,以实大便”,也体现了张子和“陈s去而肠胃洁”的改善方法。
如理血剂生化汤加减,是化瘀生新,依据是“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同样,用五苓散加减,泻后局部津液不足,可称为“浊液不去,新津不生”。
另一方面,方中的桂枝温阳化气,既能促进水津四布,又能恢复肾的气化作用而止泻,化气行水,润燥通便。
2、为什么可以改善便秘?
便秘,常见3种类型:一是肠胃积热,方用承气汤类;二是传导无力,用补中益气汤类;三是气化失司,水津不布,肠道失润而大便干结,用五苓散类。
用五苓散加减改善便秘,尤其要注重询问患者的小便情况:次数多不多,每次尿量多不多等。
量次数多且尿少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有的患者以便秘就诊,虽然存在小便不利的表现,但已经习以为常,或者认为小便不利与便秘没有关系。医生如果不问,患者是不会自己讲小便情况的。此外,还需注意患者的舌象,以提示水湿之象的淡胖舌为使用要点。
以上截然不同的两种病证——泄泻和便秘,均用五苓散加减改善,说明了它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以及“异病同治”的方法论优势。然而这种效果的重复,必须在坚持辨证论治,谨守病机的前提下,才能做到。
猜你还想看:
便秘、排便困难、大便干结,1个调理方,增强肠道蠕动,大便通畅
肛瘘比痔疮危害更大!中医三招“消、补、托”,肛瘘扫光光
伤寒五六日,七味中药,汗出便愈!这样的好医生今己少有!
痰多、嗓子疼、口臭、便秘、口腔溃疡,鼻血,这免费的草根全拿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