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医案医话颜德馨慢性白血病中医

文章来源:急性白血病   发布时间:2020-8-31 11:36:45   点击数:
 

慢性白血病

王某,男,39岁。

病史:自觉心慌、消瘦、盗汗,持续半年,医院,经检查血常规,发现白细胞14万/ml,脾脏肿大,横直径均过脐1cm余,拟诊为白血病而转入本院。周围血象:白细胞24.6×/L,红细胞×/L,血红蛋白44g/L,中性粒细胞0.57,多核粒细胞0.2,淋巴粒细胞0.06,中性幼型0.07,髓细胞0.03,前髓0.07。予以深度X线照射,每周2次,经6次照射,白细胞下降至正常,脾脏稍见缩小而出院。出院后血象稳定1个月,此后又逐步上升,经化疗、输血不效再次转入我院。血常规:白细胞13.0×/L,红细胞3.61×/L,血红蛋白78g/L,中性粒细胞0.2,多核粒细胞0.43,单核粒细胞0.01,淋巴粒细胞0.01,嗜酸粒细胞0.03,骨髓母细胞0.01,前髓母细胞0.04,髓细胞0.07,幼型粒细胞0.1,以中药进行治疗。

初诊:脸色萎黄,枯而不华,形容憔悴,体倦无力,自觉四肢酸楚,纳食不馨,脉小数,寸口独软,舌苔薄白,唇面白不华,爪甲不荣,脾脏肿大,下缘过脐。脉实血实,脉虚血虚,瘀滞成积,正虚邪实,治当攻补兼施,内外同修。

方药:

(1)人参鳖甲煎丸4.5g,1日2次。

(2)狗皮消痞膏加阿魏1.5g,贴敷脾区。

(3)熟地12g,党参12g,黄芪15g,白芍6g,鳖甲24g,莪术9g,牡蛎24g,丹参9g,砂仁2.4g,牛膝9g,白术9g,茯苓12g,当归6g,生地12g。

经治疗以来,纳食佳,气色好转,脾脏口见缩小,寸脉缓,苔薄,血常规白细胞总数逐步下降,1个月后一直保持在3万/ml左右,红细胞日趋好转,精神日振出院。

按语:作者将白血病分为阳虚型、阴虚型、阴阳两虚型、温热型、痰热型、瘀血型六个类型。白血病的本质为本虚标实,故治疗总以扶正达邪为主,可有利于诱导缓解或维持缓解。本例为瘀血型,属中医学“癥瘕”、“积聚”范畴。《华佗中藏经》称:“劳气冷热寒风湿食药思忧致而为,青黄燥血脂孤蛇鳖成而为瘕。”经云:“坚者削之,留者攻之,结者散之,客者除之,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总其法,攻、削、散、除而已。根据这个原则,证法以攻为主。但缘于患者有虚损症状,故以益气化瘀,扶正软坚,剿抚兼施,结合外治或加服抗白血病之药物,均取得厂症状与血象的缓解。

雄黄为抑制白血球的有效药物,作者早在20世纪60年代即用于临床。对白血病之热性症状者辄用犀角粉(水牛角代),亦能降低白细胞,又能退热止血,用治多验,阿魏消痞膏外贴,消坚除积,亦有效果。

图书信息

图书名称:颜德馨(跟名师学临床系列丛书)

图书作者:颜德馨著

出版公司: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出版时间:年06月

图书简介

本书系颜德馨教授从医60余年的临床经验荟萃,分为“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方药心法”、“医案选析”四大部分,充分体现了其学术思想,突出反映了颜氏治疗老年病及各科疑难杂症独到的诊疗经验。全书内容丰富,选案精当,能启迪后学,对中医药临床工作者提高诊疗水平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版权申明

以上文章来源搜集于网络,仅供学习参考。

感谢原作者辛苦劳动,如果侵权请告知,将下架处理。请勿用作商务用途。

关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