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急淋”)是急性白血病的一种,它起源于单个B或T淋巴细胞前体细胞,是最常见的白血病类型之一,其患病人群多以儿童为主。
临床上,急淋白血病还有诸多分型,具体如下:
——FAB分型标准:分为L1、L2、L3三个亚型
是观察血片以及骨髓涂片,根据白血病细胞大小、核浆比例、核仁大小及数量、细胞质嗜碱程度等,辅以细胞化学染色,将急淋白血病分为L1、L2、L3三个亚型。
L1:原始和幼稚细胞以小细胞(直径12μm)为主;核圆形,偶有凹陷或折叠,染色质较粗,结构较一致,核仁小而少,不清楚;胞浆少,轻或中度嗜碱。过氧化物酶或苏丹黑染色阳性的原始细胞一般不超过3%。
L2:原始和幼稚细胞以大细胞(直径可大于正常小淋巴细胞的2倍以上,12μm)为主:核形不规则,凹陷和折叠可见。染色质疏松,结构较不一致,核仁较清楚,一或多个;胞浆量常较多,轻或中度嗜碱,有些细胞深染。
L3:似Burkitt型,原始和幼稚细胞大小较为一致,以大细胞为主;核形较规则。染色质呈均匀细点状,核仁明显,一或多个,呈小泡状;胞浆量较多,深蓝色,空泡常明显,呈蜂窝状。
——WHO分型标准:急淋B和急淋T
1.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常见两种情况:
①: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非特殊型;
②:伴有再现性遗传学异常的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此类型白血病患者常伴有某种基因突变,常见如下:
伴有t(9;22)(q34;q11.2)/BCR-ABL1的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
伴有t(v;11q23)/MLL基因重排的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
伴有t(12;21)(p13;q22)/TEL-AML1的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
伴有超二倍体核型的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
伴有亚二倍体核型的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
伴有t(5;14)(q31;q32)/IL3-IGH的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
伴有t(1;19)(p23;p13.3)/TCF3-PBX1的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
2.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
目前,临床上针对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效果很好,尤其是儿童急淋,多数患儿都可达到持续完全缓解状态,甚至临床治愈。治疗中,以联合化疗为主,经过诱导治疗,巩固治疗,维持治疗三个阶段,并且将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预防性治疗贯穿始终,方能达到更好的预后,同时,部分患者由于化疗毒副作用的影响,身体耐受情况等,还需联合中药辩证调理,以期更好的预后!
有问题?↓↓↓扫码即可留言问诊
↓↓↓↓↓
搜索添加血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