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各种验血报告,各项指标后面“↑、↓”这么多,有问题吗?得了什么病?面对医生繁忙的工作而无暇回答,百姓怎么办?12月8日,成医院/医院《松山医学讲坛》正式开讲了,由由四川省拨尖中医师(原四川省名中医)、血液科主任刘松山主讲,面向全社会广大市民举行免费的公益性系列讲座,讲座地点位于成医院的学术报告厅。第一期的题目为“如何认识带有‘↑、↓’箭头的验血指标”。
学会读血常规及早发现问题
“流鼻血、没胃口、发烧、头晕乏力……这些平常小症状,到底是普通感冒引起,还是暗含棘手的重大疾病?”刘松山表示,血液中的白细胞(白)、血小板(小)、红细胞(红)三类指标的变化,就有人体疾病与健康的密码,学会读血常规,在身体还没有任何不适的情况下,就可能及早发现问题。
白细胞数升高最有可能是细菌感染,如果伴有中性粒细胞升高就更明确了。而白细胞数减少、淋巴细胞升高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外伤、应激、激素治疗后白细胞也会升高,但一般不超过30×/升,否则得警惕白血病这类血液肿瘤。
血小板参与人体凝血与止血,低于×/升称为血小板减少症,可能会皮肤瘀青、牙龈出血,重度减少时有大出血风险。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肿瘤放化疗后、脾功能亢进、慢性肝病,都可见到血小板减少。如果持续高于×/升不下降,要小心肿瘤、骨髓增殖性疾病。
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就是贫血,会疲乏、头晕,脸色苍白。“像血液病、肿瘤这些重大疾病,早期或许就有贫血,不仔细找原因会延误治疗。”
刘松山表示,有了异常后进行定期的追踪复查很重要,要是再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出血这些情况更要特别重视。当“白小红”持续、异常升高或降低时,医院就诊。
纯公益讲座让市民就医少走弯路
《松山医学讲坛》讲述老百姓不知道的、应该知道的那些事儿。计划每月两次,时间定于周六上午10:00,讲坛内容以刘松山医生日常疾病诊疗中的所见、所闻、所思为主,讲述其从医数十年的心得和经历,涉及医疗、健康、养生、中医、临床以及医患等各个方面,针对医疗实践和群众切身关心的话题予以展开。
《松山医学讲坛》第二期内容为:“吃得好、补得好、你是纠正不了贫血的”;第三期内容:“装修与环境有毒物质对身体的重大影响”;第四期内容:“药酒大滋大补,却不知久喝的伤害更大”。
“医院始终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