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的时候?现在就是最难的时候,明明都要好了……”8月3日,山东发展网·齐鲁周医院妇儿综合楼见到了姜远翠。前一晚十点,她身患急性髓系白血病、两岁零三个月的小女儿杨佳乐,因为脐带血干细胞移植产生严重排异反应,从山东第一医院(医院)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此后20小时,姜远翠未曾离开ICU超过十米。
这是小女儿杨佳乐查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第天,38岁的姜远翠已经彻底远离了那个爱穿裙子爱自拍的自己。现在的她身着白色T恤和运动鞋,棕色背包被紧紧地攥在手里:里面有小佳乐患病以来全部的医疗病历。短发刚修剪过,5月跟孩子一起进移植仓时,她直接剃了光头。
八个月,像是在所有喜忧哀愁里滚过十遍,头发白了大半,眼角堆起明显纹路。但这些她都看不见,她只知道,此刻,就是女儿患病以来最黑暗的时刻。
▲年8月3日,周一,大夫告知家属孩子病情:肺部感染十分严重。
8个月花费50万、ICU每日费用超两万:
不能承受的缴费单
“孩子肺部感染太厉害了。胸上窝深深凹进去,一整天呼吸困难,脸色发黑。做心脏检查,BNP(脑钠肽)指标特别高,很有可能引起心衰或者肺衰。晚上九点多,看到孩子实在不好,赶紧找了辆带呼吸机的救护车,把孩子送到这里。”姜远翠口中的“这里”医院重症监护室,汇聚了省内最好的医疗条件和优秀医生。
▲住进重症监护室后的检查单。
孩子被送到“这里”以后,姜远翠已经20个小时没见到女儿了。她没合过眼睛,不住地流泪,眼前总是浮现救护车上女儿的病容,“佳乐嘴角裂开出了血,口腔里全是溃疡”。
去年底,头上鼓了一个包的小女儿天天喊疼,姜远翠医院检查,被告知“可能是恶性肿瘤,孩子太小,手术这里做不了”,医生建议“赶紧去北京”。此后,姜远翠和丈夫抱着女儿辗转京津等地求医,并于今年2月决定住进山东第一医院(医院)接受脐带血移植。“医生说,对幼儿来说,脐带血移植是有效的治疗方式。”
▲疾病诊断书。
大病求医,肯定意味着经济上的压力,何况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姜远翠夫妻俩生长于农村,成年后在烟台谋生。小佳乐的爷爷早年得了股骨头坏死,三年前又查出肺癌晚期,已经转移到大脑,一直卧病在床靠吃中药维持。奶奶多年半身不遂,只能维持简单生活,无法工作和劳动。平时姜远翠在家照顾两个孩子,只靠丈夫一人工资生活。姜远翠的日子并不富裕。
女儿佳乐患病后,一家人倾尽全力,先花积蓄,再借亲友,也通过平台向社会筹款,但巨额的医疗费仍然压迫着本已紧绷的神经。
“转院一般安排在白天,晚上医保、保险都用不上,但她爸说一分钟都不能等。住重症监护室,一天花费一、两万,另外基因检查元,每天需自购药品多元,钱花起来真的没数。”
“今天中午主治医师接见病人家属,说孩子情况很不好,有肺部感染和脓毒血症,还说我们做家长的已经尽全力了……”姜远翠哽咽着默了一会儿,“但我们还是说,请医生尽力抢救,别管钱,只要还有办法,能用就用,一定给孩子一个机会……”为了这个“机会”,8个月治疗费已近50万元,一家人仍在苦苦支撑。
▲重症监护室外人不能进入,家属只能一整天地站在门口,随时听通知,并趁一切开门的机会向里面张望。记者采访的这个下午,姜远翠的丈夫将坐火车赶回烟台参加一项资格证考试。姜远翠自然有不满:“闺女病成这样,你不回去不行吗?”丈夫安抚焦虑的妻子,缓缓地说:“单位指望这个证开工呢。孩子生病后一直没去上班,单位还协调借给咱钱,现在不回去不合适。”
丈夫走后,提着四五袋住院用品的姜远翠,不得不一个人为孩子跑上跑下地忙碌起来。
浑身炭黑腹泻37次小佳乐却说“不哭,妈妈不哭”女儿生病后,姜远翠的心像是被扔进煎锅里滚了几滚:一次次看到女儿身体指标的好转、接近光明与希望,却又在病魔的残酷磋磨下,化为碎片。
年元旦,因为负担不起北京、天津的高额住院费,姜远翠夫妇将女儿接回家,医院接受化疗。儿童白血病化疗很凶险,有的孩子化疗没几天就出现严重不耐受。但杨佳乐的表现却让家长和医生惊喜。化疗带走佳乐的头发,并未造成太大伤害,她胃口很好,体重也并未减轻很多。熬过第一个月,姜远翠一家看到了希望。
▲4月22日,杨佳乐在病房里度过两岁生日,爸妈为她买了一个大大的奶油蛋糕。
对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儿来说,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是有效且普遍的治疗方式,配型比骨髓移植容易,熬过前三个月的排异期,很快就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与很多找遍脐带血库也无法配型的孩子相比,杨佳乐很幸运,顺利找到多个脐带血配型。春节前夕,姜远翠和丈夫决定让佳乐接受脐带血干细胞移植。为方便治疗和配型,他们转院至山东第一医院(医院)。
始料未及的是,年初二一早,姜远翠一家刚赶到济南,便迎头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家乡封路,医院药品及血液制品不足。根据山东省血液中心规定,每隔15日可以献一次血小板,拿到献血票后,可与其他人互助换血用(血小板保存期大概两至三天)。为了保证孩子每周两次的输血治疗,姜远翠丈夫每隔半月就去献一次血小板,另外,姜远翠夫妇先后接了十几位志愿者、亲戚来济献全血和血小板,才终于撑到了医疗系统恢复正常。
5月13日,小佳乐接受了移植手术。在移植仓里,小佳乐状态很好,能自己吃药,也逐渐活泼起来。一家人都期盼着手术满月,孩子能成功出仓。
▲生病也不忘微笑的小佳乐。
5月28日,距离出仓只剩3天,小佳乐却开始出现严重的排异反应:先是心率达到了,止不住抽动、翻白眼,两种抗排异药全部过敏,一用就血压飙升。接下来的排异过程,只能靠佳乐生抗。
姜远翠的6月开始于佳乐身上长出的红疹。这是皮肤排异的标志。很快,佳乐从头到脚每一寸皮肤都长满了疹子,一层未褪又起一层,伴随着无止境的瘙痒,佳乐原本白净的皮肤开始逐渐变黑,甚至与姜远翠身上的黑色布料一样颜色。
当时佳乐的主治医师说,患儿内脏出疹密集程度与肌肤表层持平,这种科学的描述让姜远翠心如刀绞。疹子褪去后,露出比初生儿还要鲜嫩脆弱的新皮肤,让人抱也不是碰又心疼。后来佳乐又出现肠排反应,基本吃不进东西,且出现接连不断的腹泻和便血,最多的时候一天24小时排了37次,姜远翠刚刚给孩子清理干净,排异反应又来了。
排异持续了两月有余,极大地消耗了佳乐的体力和精神,刚刚恢复生气的小佳乐变得极度虚弱,时时昏迷。好不容易熬过这两个月,皮排褪去,肠排减弱,上周又突然出现了更严重的肺部感染。
那天,在移植仓里,姜远翠抱着女儿痛哭,两岁的小佳乐用小手抚摸妈妈:“不哭,妈妈不哭。”
“只要女儿活着,以后做什么都行”一个重病患儿,背后是一整个被折磨地天翻地覆的家庭。
因为不计一切代价救女,姜远翠也听到过这样的劝说,说辞委婉而相似,无非是说让她顾念长子,“不如把钱省下,将来给儿子买房结婚”。可是姜远翠家根本没有区分儿子女儿的概念,因为都是自己的孩子。何况,“佳乐哥哥特别喜欢她,以后也不会埋怨我们把钱都给妹妹治病了”。
姜远翠的儿子今年上四年级,正是学业上需要监督指导的年纪。不能见面的8个月中,姜远翠每天让孩子将完成的作业拍照给她,有时一边照顾女儿,一边用手机给儿子讲题,睡三四小时是常态。“手心手背都是肉。但儿子真的突然成长了,现在写字特别端正,懂事多了。”
▲姜远翠儿子每次写作业女儿都会好奇凑上前。
姜远翠一头乌发已白了大半,丈夫也急速地消瘦,体重剧减。“他特别爱闺女,爱到当妈妈的我都会吃醋。但他从来没哭过。有时我哭他还不让我哭。”在佳乐排异反应特别厉害那段时间,姜远翠的丈夫也没有哭,却曾低低地说过一句:“要是闺女这次治不好,真没什么信心活下去。”
▲白血病给一个家庭带来的深刻变化。
因探望限制,没有见到佳乐的记者询问姜远翠能否看一下孩子的照片。姜远翠打开手机一张张滑动展示,都是健康佳乐的照片。“生病的照片我都删了。孩子治好了,看到一定会难受,想让她忘掉这种痛苦。”她详细介绍着照片中场景,“佳乐长得好看,眼睛特别大,特别亮,很爱照镜子。她还特别爱画画。”
“佳乐是要做画家吗?”
“只要活着,她想做什么都行。”
若欲提供帮助,可与患儿母亲姜远翠联系
姜远翠手机/
银行账户:(中国农业银行)
文/图:原文若来明 编辑:王欣芳
齐鲁周刊邀您阅读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