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回顾
(单选)
患者,男性,41岁。因发热、咽痛10天来诊。化验WBC89×/L,疑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下列选项中,支持CML慢性期的化验结果是
A.血小板降低
B.NAP阳性率明显降低
C.外周血可见有核红细胞
D.骨髓中巨核细胞减少
考纲要求
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分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2.急性白血病和慢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烷化剂、放射线、有机毒物→造血干细胞异常克隆→病态造血→原位溶血(血管外溶血)→AML
分型
(点击查看大图)
WHO分型
没有RAEB-t,CMML
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单系病态造血(RCUD),包括RA、RN、RT
难治性贫血伴环铁粒幼细胞(RARS)
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病态造血(RCMD)
根据骨髓原始细胞是否10%,将RAEB分为RAEB-1,RAEB-2
MDS-未分类(MDS-U)
MDS伴单纯5q-
临床表现
贫血、出血、感染,CMML常有脾大
实验室检查
1.血象和骨髓象
持续性(≥6月)一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
骨髓增生度多在活跃以上,少部分呈增生减低
病态造血
2.细胞遗传学改变染色体核型异常
3.病理检查ALIP
4.造血祖细胞体外集落培养集落流产
诊断
除外性诊断
1.慢性再障CAA
2.PNH
3.巨幼细胞贫血
4.CML
急性白血病(AL)
临床表现
贫血、发热、出血、浸润
特殊
(点击查看大图)
实验室检查
1.血象
2.骨髓象原始细胞≥骨髓有核细胞(ANC)的30%(FAB),20%(WHO)
3.细胞化学
4.免疫学
APL表达CD13、CD33、CD、CD9不表达HLA-DR
5.染色体和分子生物学
APL:t(15;17)(q22;q21),PML-RARA融合基因,全反式维A酸及砷剂治疗
预后差:t(9;22)
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慢粒)
Ph染色体、BCR-ABL融合基因、脾大
1.慢性期(CP)
血象、骨髓象中性粒细胞增多,中幼、晚幼、杆状核明显,原始细胞10%,嗜酸、嗜碱增多,红细胞减少。
血象血小板多正常,部分患者增多;晚期血小板减少,骨髓象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晚期减少。
2.加速期(AP)
血象、骨髓象原始细胞≥10%
除Ph染色体外又出现其他染色体异常
3.急变期(BC)
CML的终末期,与AL类似,多数急粒变,少数急淋变或急单变。
总结
Ph染色体阳性:CML,2%AML,5%儿童ALL,25%成人ALL没有CLL
NAP增高:ALL、急单、慢粒急变期、再障、类白血病反应、骨髓纤维化
NAP减低:急粒、慢粒、PNH
治疗
ALL:DVLP,CNSL颅脊椎照射、鞘内注射化疗药(MTX,Ara-C,糖皮质激素),睾丸浸润双侧照射和全身化疗。
AML(非APL):IA和DA(最常用),HA
APL:全反式维A酸(ATRA),砷剂
CML:伊马替尼
不良反应
ASP左旋门冬酰胺酶:肝功能损害、胰腺炎、凝血因子及清蛋白合成减少和过敏反应
VCR长春新碱:末梢神经炎和便秘
蒽环类(如柔红霉素DNR):心脏毒性
MTX甲氨蝶呤:黏膜炎、肝肾功能
#今日话题#快和我们分享一下自己复习的进度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