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是由造血系统内的髓系产生的一组各式各样的急性血液恶性肿瘤。最近分子遗传学的进展导致发现了新的致癌信号途径,另外,在髓前体细胞恶性转化为白血病母细胞时的分子或遗传畸变,又使得对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得到提高。突变和基因改变的频繁发生促使了治疗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的新药开发,包括最近获得FDA批准的,新的口服靶向药物,参见表1(Talbe1)。
FLT3抑制剂
FLT3基因编码参与造血的受体酪氨酸激酶。FLT3受体被造血干细胞表达,以控制干细胞的复制、分化和持久性。FLT3突变不是白血病开始时发生的,而是可能导致疾病进展的“后期打击”。其他晚期目标可能包括NRAS和IDH1基因的改变。事实上,FLT3是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中最常见的突变基因之一,突变发生在30%的患者中。存在两种不同的激活FLT3突变:跨膜蛋白近膜结构域的内部串联重复(ITD),和酪氨酸激酶域(TKD)中的点突变,最常见的是密码子天冬氨酸(D)。FLT3-ITD或FLT3-TKD突变可导致受体酪氨酸激酶的组成性激活,从而促进白血病的发生。FLT3-ITD突变与侵袭性病程相关,是化疗后快速复发和短总生存期的预后标志。用作单一试剂的FLT3抑制剂经常导致母细胞计数的瞬时降低
米哚妥林(Midostaurin)
年4月28日,FDA首次批准针对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靶向治疗,批准的依据是根据3期随机临床试验(RATIFY,也称为CALGB)结果,参加此临床试验的患者为FLT3突变阳性新诊断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的病人。在试验中,接受多靶点激酶抑制剂米哚妥林(Midostaurin)的患者,与接受安慰剂加上标准诱导和巩固化疗的患者进行比较,米哚妥林(Midostaurin)组提高了总生存期(hazardratio0.77;95%CI,0.63-0.95;P=.),尽管≥3级贫血的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组(92.7%vs.87.8%;P=.03),≥3级皮疹的发生率也高于安慰剂组(14.1%vs.7.6%;P=.)。
Gilteritinib
年,Gilteritinib(Xospata)获得FDA批准。它是一种口服FLT3和AXL抑制剂,旨在靶向FLT3-ITD突变,并解决米哚妥林(Midostaurin)的局限性(例如:短暂的临床反应、缺乏突变选择性)。它的批准是基于ADMIRAL临床试验(NCT)的期中分析。该试验包括个复发或难治性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的成人患者,他(她)们有FLT3-ITD或FLT3-TKD突变,例如:D或I突变。Gilteritinibmg每日口服,一直到不能接受的毒性或缺乏临床效果为止。中位随访4.6个月(范围2.8~15.8个月),29个病人完全缓解(CR),或病人完全缓解(CR)以及部分血液学恢复(21%;95%CI,14.5~28.8)。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20%患者中发生)包括:肌痛/关节痛、转氨酶升高、疲乏/不适、非感染性腹泻和皮疹等。在约1.4%的Gilteritinib治疗患者中发生QTc间期延长。正如对复发或难治性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患者的预期,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感染是常见的(50%),但中性粒细胞减少产生的治疗相关死亡率一般是1%。
IDH抑制剂
异柠檬酸脱氢酶(IDH)是一组酶,它们参与针对氧化损伤的细胞防御。IDH1位于细胞质中,而在线粒体中发现IDH2。通过对整个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基因组测序而鉴定出的IDH1突变,强烈地与细胞遗传学正常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相关。人类恶性肿瘤中的IDH突变仅影响IDH1密码子精氨酸(R)和IDH2中的密码子精氨酸(R)。IDH突变患者年龄较大,白细胞计数较低,血小板计数较高。IDH1或IDH2突变往往是相互排斥的,并赋予一种新型酶活性,导致α-酮戊二酸降解到肿瘤代谢物2-羟基戊二酸,并导致表观遗传改变和造血分化受损。
恩西地平(Enasidenib)
恩西地平(Enasidenib)是一种IDH2抑制剂,该药物于年获得FDA批准,其依据是:临床试验I/II期,具有IDH2突变复发或难治性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患者,每日口服毫克,完全缓解(CR)加上完全缓解(CR)以及有部分血液学反应的为:26.6%。另外12%的患者要么经历了部分反应,要么达到了形态学上的无白血病状态。有临床反应的患者未经历IDH2突变等位基因负担的减少,这反映了从未分化到分化克隆造血的转变。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恶心和间接高胆红素血症。
Ivosidenib(Tibsovo)
Ivosidenib(Tibsovo),IDH1抑制剂。它获得FDA批准是基于一个开放标签、单臂、多中心临床试验(NCT),完全缓解(CR)加上完全缓解(CR)以及有部分血液学恢复的为:32.8%(95%CI,25.8%-40.3%),中位反应时间(范围:0.9~5.6个月)为2个月,中位反应持续时间为8.2个月(95%CI,5.6至12个月),在基线处有输血依赖的个患者中,在基线后56天内,有41个(37.3%)可以不输血。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20%)是疲劳、白细胞增多、关节痛、腹泻、呼吸困难、水肿、恶心、粘液炎、心电图QT延长、皮疹、发热、咳嗽和便秘。
说明:本文摘自国外专业期刊,有节选。因涉及版权,无法将原文附在后面。如需要进一步信息,请联系作者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