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诊疗方案

文章来源:急性白血病   发布时间:2021-11-25 10:44:20   点击数:
 北京皮肤病医院电话 http://m.39.net/pf/a_4325495.html

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三版(张之南、沈悌主编,科学出版社,年,国内诊断标准)。

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骨髓原粒细胞≥90%;早幼粒细胞很少,中性粒细胞以下阶段不见或罕见。

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又分两个亚型:M2a:骨髓中原粒细胞30%~90%,单核细胞20%,早幼粒细胞以下阶段>10%;M2b:骨髓中原始及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以异常的中性粒细胞增生为主,其胞核常有核仁,有明显的核浆发育不平衡,此类细胞30%。

3.急性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骨髓中以颗粒增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30%,其胞核大小不一,胞浆中有大小不等的颗粒。又分两个亚型:M3a:嗜苯胺篮颗粒粗大,密集或融合;M3b:嗜苯胺篮颗粒密集而细小。

4.急性粒-单核细胞型白血病(M4):又分四个亚型:M4a:原始和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原、幼单和单核细胞≥20%;M4b:原、幼单核细胞增生为主,原始和早幼粒细胞20%;M4c:原始细胞既具有粒细胞系,又具有单核细胞系形态特征者30%;M4EO:除上述特点外,还具有粗大而园的嗜酸颗粒及着色较深的嗜碱颗粒,占5%~30%。

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又分两个亚型:M5a:骨髓中原单核细胞Ⅰ型+Ⅱ型≥80%;M5b:骨髓中原始和幼单细胞30%,原单核细胞Ⅰ型+Ⅱ型80%。

6.急性红白血病(M6):骨髓中红细胞系50%,且带有形态学异常,骨髓非红细胞系原粒细胞(或原始+幼稚单核细胞)Ⅰ型+Ⅱ型30%;若血片中原粒细胞或原单细胞5%,骨髓非红系细胞中原粒细胞或原始+幼稚单核细胞>20%。

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7):外周血中有原巨核(小巨核)细胞;骨髓中原巨核细胞≥30%;原巨核细胞有电镜或单克隆抗体证实;骨髓细胞少,常干抽,活检有原始和巨核细胞增多,网状纤维增加。

(二)证候诊断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版)的“中医证候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邪盛正虚证:面色苍白,头晕,疲乏无力,活动后心慌气短,或发热、出血骨痛,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大无力或脉沉细。

2.邪热炽盛证:壮热口渴,皮现紫癜,齿鼻渗血、血色鲜红,舌质红,苔黄,脉数。

3.痰瘀互结证:瘰疠痰核,胁下包快,按之坚硬,时有胀痛,或伴有低热、盗汗,面色不华,舌质暗,苔腻,脉弦细或涩。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邪盛正虚证

治法:祛邪解毒,扶正固本。

推荐方药:黄连解毒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减。黄连、黄芩、银花、连翘、栀子、黄芪、当归、麦冬、玄参等。

2.邪热炽盛证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推荐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石膏、知母、黄芩、栀子、水牛角、紫草、生地黄、丹皮、玄参等。

3.痰瘀互结证

治法:化痰散结,祛瘀解毒。

推荐方药:消瘰丸合膈下逐淤汤加减。浙贝母、玄参、牡蛎、半夏、丹参、赤芍、桃仁、三棱、莪术、半枝莲、龙葵等。

(二)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口服中成药

根据病情选亚砷酸注射液、三尖杉注射液等中药注射液,口服复方黄黛片等。

(三)对症治疗

合并口腔黏膜溃疡者,可用冰硼散、锡类散等含漱;合并肛周感染者,可用九华膏、马应龙痔疮膏等外敷;亦可采用中药熏洗疗法,选择智能肛周熏洗仪等进行治疗。

(四)基础治疗

合并严重贫血,予以输注红细胞;合并感染者,予以抗感染治疗;血小板减少合并出血者,予以输注血小板和止血治疗;粒细胞缺乏者,可适当选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五)护理

1.饮食护理:宜清洁软质饮食。

2.生活护理:避风寒,慎起居,适劳逸。必要时保护性隔离。

3.情志护理: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

4.专科护理:保持口腔、肛周、皮肤清洁。

喜欢这篇文章,可以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