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协和国际淋巴肿瘤高峰论坛淋巴瘤专场报告中,中国医院血液学研究所王建祥教授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免疫治疗》为题,回顾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在CAR-T治疗基础及临床研究中所做的重要工作,并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免疫治疗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王建祥教授
1ALL的困境与可选策略目前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疗效并不理想,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多数治疗方案来源于儿童ALL;缺少随机对照研究评价治疗方案或药物;治疗强度偏弱;方案依从性较差;长期疗效不佳,随年龄递增而递减(40岁以上患者生存率不到20%)。
从治疗成人ALL的策略上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对年龄大于40的患者效果并不理想,而儿童化疗方案、抗体药物、细胞免疫治疗和新的靶向治疗则显示一定的潜在价值。
在肿瘤免疫反应中,T细胞的激活需要T细胞受体(TCR)与共刺激分子协同作用,但是在ALL细胞中,共刺激分子表达缺失,T细胞难以激活发挥抗肿瘤效应。因此可以从修饰ALL和T细胞两个思路来加强T细胞对肿瘤的识别。王建祥教授的团队在这两方面工作都进行了大量的尝试,特别是基于嵌合抗原受体构建的CAR-T细胞疗法取得了诸多进展。
2CAR-T技术注入新活力CAR-T技术目前已经发展到第三代,相比第一代,由于增加了额外的共刺激分子,识别更加高效,体外研究证实,第三代CAR-T在抗肿瘤活性、T细胞存活、细胞因子释放方面均显著提高。
王建祥教授带领的团队构建了CD19-CARs、CD33-CARs等载体,在体外试验中特异性杀灭白血病细胞,并有效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在此基础之上还展开了临床注册研究(NCT),并实现技术转让。
CAR-T细胞治疗的流程包括
白细胞单采T细胞纯化
CAR病毒感染
流式检测感染效率
扩增、质控
体外功能验证/新鲜输注、冻存
王建祥教授正在带领的一项针对ALL的临床研究中,共17例患者,可评价疗效的13例,CR+CRi达到84.6%(11/13),均为MRD阴性,共出现4例复发,出现的时间在治疗后1.94-4.67个月之间,中位随访时间为4.86个月,最长RFS时间16.7个月。
王教授还分享了一例CAR-T治疗后第6天迅速复发的病例,这是一例PH阳性、有TI突变的的患者,具推测,其白血病细胞倍增时间大约为2天。
经多例CAR-T细胞追踪研究发现,在输注1-2周内,CAR-T细胞在体内大量增殖,迅速杀伤肿瘤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大量增加,这与临床反应一致。但随着肿瘤负荷降低,CAR-T细胞水平逐渐下降,约2-4周后仅能检测到少量的CAR-T细胞。
不良反应方面,脑病特别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