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O领袖三人行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

文章来源:急性白血病   发布时间:2016-10-25 15:08:52   点击数:
 

图左至右:黄慧强教授、AndreiShustov教授、RobertChen教授

编者按

  年9月25日,为期5天的第19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年CSCO学术年会圆满结束。在大会召开的第一天,国际淋巴瘤论坛荣幸地邀请到国内外著名淋巴瘤专家,共同探讨淋巴瘤治疗的热点问题。会议由医院黄慧强教授主持,分别邀请到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AndreiShustov教授、美国杜阿尔特“希望之城(CityofHope)”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RobertChen教授进行精彩报告。会后,本刊特邀请三位教授共同探讨关于周T细胞淋巴瘤(PTCL)治疗中的最新进展及展望。

  黄慧强教授:外周T细胞淋巴瘤较为罕见,预后不佳,缺乏有效的标准治疗。目前这一领域靶向治疗发展迅速,是否有望改善PTCL患者的生存状况?

  Shustov教授:过去10年,我们主要研究的是皮肤和系统性PTCL。PTCL在西方国家非常罕见,由于缺乏大宗病例的临床研究,这类疾病没有有效的一线标准治疗,我们习惯应用CHOP、EPOCH等方案来治疗,其治疗有效率及患者的远期生存都不够理想。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来自于美国、中国、日本及欧洲一些国家的研究者建立了合作组共同研究PTCL。另一方面,GEP的进展为我们揭示了PTCL生物学背景的多样性,从而为该疾病的精确分类、建立不同临床试验间的可比性奠定了基础。

  PTCL治疗的革命性突破在于靶向药物的应用。主要的热点药物以下几种:①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反应率大约为1/3,甚至在移植后复发的患者中仍能取得理想的疗效;②抗叶酸代谢药物普拉曲沙(pralatrexate),治疗的总反应率约为2/3,其中有1/3可获得完全缓解,前景令人鼓舞;③靶向抗体-药物偶联物BrentuximaVedotin可直接作用于淋巴瘤细胞的CD30靶点,特异性高,甚至在多线治疗复发的PTCL也能显示出非常高的反应率。

  此外,我们仍致力于其他新药的探索,包括目前的明星药物mTOR通路抑制剂依维莫司、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免疫调节剂来那度胺、新的单抗药物等。基于目前的数据,我们有信心在今后10年明显改善PTCL患者的预后,甚至有望达到与B细胞淋巴瘤相似的水平。

  Chen教授:Shustov教授是治疗PTCL的专家,事实上PTCL的治疗很大程度上借鉴了B细胞淋巴瘤的经验。值得注意的是,靶向治疗药物与传统的细胞毒性药物作用机制不同,联合细胞遗传学检测将有助于筛选潜在的治疗敏感患者,从而进一步提高疗效。

  黄慧强教授:HDAC抑制剂单药应用可获得可观的缓解率、缓解持续时间及PFS。那么,如何将HDAC抑制剂与传统化疗方案联合以进一步提高疗效?

  Shustov教授:PTCL的治疗理念日新月异,我们在复发难治的患者中应用靶向治疗,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治疗效果,下一步将尝试应用于一线治疗。PTCL的基础治疗方案,如CHOP并不理想,因此我们需要将HDAC抑制剂及抗叶酸代谢药物与化疗联用。

  目前的临床试验主要建立在CHOP及CHOP样方案的基础上。例如,法国一项I/II期临床研究对比了CHOP±罗米地辛治疗的有效性。这类方案的问题在于CHOP方案的毒性较大,可引起3~4级感染及骨髓抑制,限制了其与新药联合的可行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有两条路可供选择:一是探索新的低毒性化疗药物进行联合;二是在现有基础上改良药物剂量及用药间隔。这在其他类型淋巴瘤的治疗中也很常见。

  Chen教授:确实,对比复发DLBCL、HL的治疗,我们通常采用提高化疗强度(如ICE、ESHAP)的方法使患者获得二次缓解,但这些方案在PTCL中效果不佳,目前我们主要考虑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进行挽救治疗。新药的不断涌现应能改变这种状态,主要的壁垒在于确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尤其是确立不同治疗手段的优先次序。

  黄慧强教授:HDAC抑制剂与细胞毒性药物联用时应如何调整剂量,是全量化疗+减低剂量HDAC抑制剂,还是反之?

  Shustov教授:前期临床试验证实,大多数患者可以耐受长期的HDAC抑制剂单药治疗,但与细胞毒性药物联用时则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我们正在进行一项I期临床试验,希望探索全量CHOP+减低剂量vorinostat的可行性。这个问题目前没有定论,还需要更多临床试验的支持。

  黄慧强教授:根据我们的研究,P-Gemox可能是目前治疗NK/T细胞淋巴瘤效果最佳的方案之一。而对于复发或肿瘤负荷较高的患者,缓解维持时间及长期生存与其他方案相似,仍不够理想。你认为应该怎样提高P-Gemox的疗效?是否应该加入某些新药?

  Shustov教授:难治的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可能难以耐受SMILE或其他超大剂量化疗方案,因此根据我的经验,吉西他滨疗效可观,尤其适合与左旋门冬酰胺酶联合使用。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对此高度敏感,但缓解时间较短。下一步,我们需要   一些新药具有发展前景。普拉曲沙是一种比甲氨蝶呤更强的叶酸代谢抑制剂,可竞争性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某些患者甚至对低于标准剂量的普拉曲沙也显示出神奇的疗效,因此普拉曲沙联合左旋门冬酰胺酶、糖皮质激素可能成为一种合理的基础用药。类似的研究结果见于一项由Goulard教授主持的法国研究,该研究显示在老龄的患者中,甲氨蝶呤、左旋门冬酰胺酶联合地塞米松可取得与SMILE方案类似的效果。用普拉曲沙代替甲氨蝶呤应该能进一步提高疗效。其次,BrentuximaVedotin有望对CD30阳性的患者产生独特作用,目前还需要更多研究验证。再次,我对于目前非常热门的HDAC抑制剂持谨慎的态度,尤其是最近一些研究发现HDAC抑制剂在治疗EBV相关淋巴瘤时,可能通过释放细胞因子来激活EBV病毒的复制。我们需要适当放缓HDAC抑制剂进入临床一线治疗的脚步,证实其对于EBV病毒的影响,是真实存在还是一种偶然重合。以上这些药物有望与常规化疗相结合,进一步延长缓解期。

  黄慧强教授:确实EBV病毒的再激活是HDAC抑制剂应用的主要风险。然而最近,由中国自主研发的口服HDAC抑制剂西达本胺,在前期临床试验中并未观察到明显的EBV病毒再激活,我们已经启动了相关的前瞻临床研究,以最终明确Chidamide与EBV激活的关系。

  Shustov教授:是的,我认为这很有必要。

  Chen教授:前期试验未显示西达本胺影响EBV病毒的复制,但确实,某些HDAC抑制剂对于多种淋巴瘤有再激活HBV的风险,呈剂量和疗程相关性。我们可以看到,SWOG采用标准剂量的vorinostat联合常规化疗,患者毒副作用十分显著,因此已经将vorinostat的剂量减低,并将疗程由原来的14天缩减为5天。我认为西达本胺仍然极具发展前景,但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西达本胺单药或联合用药方案,稳健前行。

  黄慧强教授:最后,请谈谈GEP如何影响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选择。

  Shustov教授:最近GEP发展十分迅速,不仅是T细胞淋巴瘤,在其他血液系统肿瘤如急性白血病、B细胞淋巴瘤等也是如此。GEP的价值在于寻找新的突变及设计靶向药物,将进一步揭示mTOR、PI3K、JAK3及JAK1通路在PTCL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推动靶向药物的研究,最终给患者带来收益。

  Chen教授:我非常同意。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GEP揭示了GCB和ABC类型不同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从而产生指导治疗的作用。比如BTK抑制剂依鲁替尼仅对ABC来源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有效,而在GCB型则疗效欠佳。我认为在未来5年,GEP也将改变PTCL的治疗格局。

  黄慧强教授:目前有哪些正在进行的关于GEP的临床研究?

  Shustov教授:我们与纽约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StevenHorwitz教授进行密切合作,尝试把GEP加入到临床试验设计中,观察伴随不同突变的患者对不同靶向治疗的反应,这将是我们踏出的第一步。目前,GEP尚不能直接指导临床治疗。

  黄慧强教授:感谢各位教授的参与,感谢您们带来的关于外周T细胞淋巴瘤诊断和治疗的新进展,再次谢谢!

(来源:《肿瘤瞭望》编辑部)

  版权属《肿瘤瞭望》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肿瘤瞭望》”









































北京青少年知名白癜风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