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知少时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
一身白衣少年梦,不负青春不负卿!
从小学课堂上勇敢向全班同学说出“神医”梦的孩童,到如今努力成长为靠近自己梦想的医学少年,通过两年多在新医院进行规范化培训的学习,虽千万困难,吾亦往也!
"急性白血病M3,你给我站住!”
在血液内科一病区轮转三个月的时间里,这是我第三次遇见老付了。我第一次管床时候,他的乐观和“童真”就感染到了我。
“老先生,我是您的管床大夫,我姓关。”
“关医生呀,谢谢,谢谢,我耳朵不太好,以后跟我说话大声点,麻烦你多操心了,嘿嘿”没说完,就咧嘴笑了。
这是我俩的初次见面。
黄琰主任查房告诉我们,老付是得了急性白血病中的M3,是不幸中的万幸,不幸呢,是得了“血癌”,幸运的是这个类型是唯一目前可以“治愈”的类型,预后非常好,随着亚砷酸和维甲酸的研究和应用,M3已经是所有AML类型中,治疗效果最好的亚型,90%的患者能完全缓解,5年生存期能达到83%左右。目前亚砷酸治疗后,生存期最长有20年左右。
发现他并劝说他进行治疗是一个很曲折的故事。
老付以“牙龈出血不能自止”就诊于我院口腔科,查了血常规,经口腔科医师发现血常规异常,便通知了血液内科一病区黄琰主任,她凭借多年临床工作经验敏锐地发现疑似M3,便找老付跟他家人进行反复沟通,老付很倔,认定了是医生找自己便宜,让自己住院,小小的牙龈出血不以为然,老付的家人也半信半疑,打电话去各种咨询。“M3,你给我站住”,我想黄老师当时内心是非常焦灼的,她面对的是一个毫不相干的陌生人,医者父母心,她不想让一个明明可以继续的生命消逝,M3前期非常危险,随时可危及生命,老付走到那儿,她就跟到那儿,功夫不负有心人,听说老付有个侄女是一个病区的护士长,黄老师就通过她做思想工作后,老付终于同意住院治疗,当天骨髓穿刺后立即追血液病研究室结果。
黄老师终于叫住了“M3”。这个故事深深印入了我的脑海。
黄琰主任查看病人
想不到的是,我也叫住了一回“M3”!一天早晨,还没早交班,一个面色焦虑的中年人带着一名略羞涩高中生模样男生在护士站外徘徊,我去礼貌地问了一下是否来找人,中年人开口问“大夫,你给看看孩子的化验单,县医院的。”我接过血常规化验单一看,三系减少,但不严重,我便问孩子有什么症状,中年人告诉我孩子间断发烧半个月了,也没啥症状,我心里想恐怕没发热这么简单,我便问了那个男孩,最近有没有什么症状,比如出血什么的,中年人插嘴说没有,孩子小声说,早上鼻子出了一次血,我寻思应该不是简单的发热,我便将他领给黄老师,黄老师肯定了我的判断,让他们住院明确诊断并让我收治了他,这个略羞涩男生才17岁,目前上高一,我就称他为“小余”。
那天中午值班时,小余爸爸再次找到了我,略有些愠色,手里拿着住院清单,也许在他心里认为不应该做这么多检查,他医院工作的亲戚,某麻醉科主任,说就是个感染,不应该大题小作,大有质问我的意思。想起来黄老师平时在住培带教中反复教学的医患(家属)沟通技巧,我非常沉着冷静的告诉他请非专业领域的医生咨询是对自己孩子不负责任的表现,不管我是不是省医的“大牛”主任,对于有异常的病人我们都要负责,对生命负责,我与他以心换心,表达我也不愿意他儿子成为“血液恶性肿瘤”患者,本着对他儿子负责,这些检查都是必要的。那天,我们聊了很多,劝住了他不想让他儿子检查的冲动。
骨髓结果出来后,我也骄傲地叫住了一回“M3”,叫回了一条鲜活的生命。黄老师在住培带教过程中,毫不吝啬地把她多年的专业技能与沟通技巧传授给我们这些住培学生们,我是幸运的,因为住培路上有您!
图文:关林萌排版:胡迪
本期编辑:侯高晨
责任审核:赵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