砒霜这样递送,治疗白血病疗效好毒副作

文章来源:急性白血病   发布时间:2025/7/22 15:22:02   点击数:
 

新快报讯人体内天然存在的铁蛋白颗粒(Fn),能高效装载砒霜(学名三氧化二砷)药物,精准靶向递送,显著抑制多种白血病的进展,从而达到治疗多种白血病的目的,这种药物运载方式,药物剂量小、毒副作用低、疗效好。相关研究由医院与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交叉合作,论文于北京时间年10月26日发表在Nature子刊《自然—纳米技术》(影响因子:39.)。白血病,又称“血癌”,是一种令人闻之色变的恶性肿瘤,在儿童及35岁以下成人中死亡率居恶性肿瘤首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在临床上,化疗是各类白血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中国学者提出的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简称ATO)也是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最常见的一线药物。但是,由于药物的脱靶效应和毒副作用不可避免,因此,亟待开发新治疗策略,来进一步提高其临床疗效,同时降低毒副作用。医院教授李玉华表示,研究课题组提出创新性靶向递送新策略,利用人体内存在的天然铁蛋白颗粒(Fn)作为“砒霜”药物运送载体,实现了靶向递送,研究中发现,运用此种给药方式,纳米砷剂药物的剂量降低了4.9倍,可实现同等抗白血病效果,药物疗效更佳、毒副作用更低,并且将适应症扩展至急性髓系、急性淋系和慢性髓系等多种白血病类型。

据介绍,上述成果仍属于临床前研究,实际临床疗效仍有待进一步验证。鉴于Fn为人体内源组分并且ATO为已批准用药,该制剂具有较好临床转化潜力。研究团队正在按照相关要求合作推进后续的研发和转化。据悉,十余年来,马光辉、魏炜团队发现和创制了一系列药物和疫苗递送新剂型,在动物模型上成功用于肿瘤、传染病、炎症性疾病的防治,并医院伦理批准进入个体化临床前和临床研究。本论文第一作者为中科院工程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王昌龙、北京大医院副主任医师贺艳杰。医院教授李玉华、中科院工程研究所研究员马光辉、北京大学教授马丁、中科院工程研究所研究员魏炜。采写:新快报记者黎秋玲通讯员伍晓丹韩羽柔周丽娟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