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学主治医师考试题库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文章来源:急性白血病   发布时间:2024/10/11 11:43:28   点击数:
 

练习题

1.体内缺铁性贫血最终阶段的诊断依据是()。

A.血清铁减低

B.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

C.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下降

D.骨髓贮存铁及铁蛋白减少

E.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E

当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贮存铁耗尽(ID),继之红细胞内铁缺乏(IDE),最终引起缺铁性贫血(IDA)。IDA是铁缺乏症(包括ID、IDE和IDA)的最终阶段,表现为缺铁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其他异常。

2.缺铁性贫血最敏感、最可靠的检验指标是()。

A.血清铁降低

B.血清总铁结合力降低

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降低

D.平均红细胞体积降低

E.血清铁蛋白降低

E

缺铁性贫血的患者首先是贮存铁缺乏,继而血清铁下降,最后发生缺铁性贫血。血清铁蛋白代表的是贮存铁,敏感、稳定,因此答案选E。

3.不属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临床表现的为()。

A.牙龈出血

B.呼吸道感染

C.心悸气短

D.肛周感染

E.恶心呕吐

A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表现:①贫血:进行性加重,苍白、乏力、头昏、心悸和气短等症状明显;②感染:多数患者有发热,体温在39C以上,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常合并败血症。胃肠道感染易引发恶心呕吐。③出血:不同程度的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A项,牙龈出血属于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症状。

4.多部位骨穿骨髓增生重度减低,淋巴细胞及非造血细胞比例明显增高的疾病是()。

A.多发性骨髓瘤

B.白血病

C.缺铁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D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多部位骨髓增生重度减低,粒、红系及巨核细胞明显减少且形态大致正常,淋巴细胞及非造血细胞比例明显增高,骨髓小粒皆空虚。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多部位骨髓增生减低,可见较多脂肪滴,粒、红系及巨核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及网状细胞、浆细胞比例增高,多数骨髓小粒空虚。骨髓活检显示造血组织均匀减少。

5.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较常见的病因是()

A.个人体质

B.药物及化学毒物

C.细菌感染

D.物理因素

E.膳食结构不合理

B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①病毒感染,特别是肝炎病毒、微小病毒B19等。②化学因素,特别是氯霉素类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抗肿瘤化疗药物以及苯等。抗肿瘤药、苯对骨髓的抑制与剂量相关,但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及杀虫剂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与剂量关系不大,但与个人敏感有关。③长期接触X射线、放射性核素等可影响DNA的复制,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干扰骨髓细胞生成,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其中,药物及化学毒物是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较常见的病因。

查看完整版及相关资料上自动更新!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