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我院血液科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

文章来源:急性白血病   发布时间:2021-3-21 21:19:51   点击数:
 

4月12日,国际肿瘤领域学术期刊Leukemia发表了我院血液科闫金松主任带领的研究团队与大连医科大学肿瘤干细胞研究院金必莲教授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DysfunctionoftheWT1-MEG3SignalingPromotesAMLLeukemogenesisviap53DependentandIndependentPathways”,在肿瘤转化医学领域取得新进展。该研究揭示WT1-MEG3信号通路调节紊乱促进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为AML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这也是继年闫金松主任在PNAS(美国科学院院报)发表高影响因子文章之后的又一篇高水平的研究文章。

AML是成年人中常见的恶性骨髓增殖性疾病之一,研究发现长链非编码RNAMEG3在AML患者样本中不表达或者低表达,在胃癌、肺癌及脑膜瘤等多种肿瘤中MEG3可以通过调控P53的表达而抑制肿瘤生长。因此,深入探索MEG3对AML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闫金松主任带领的团队证实过表达MEG3抑癌基因可有效抑制AML的肿瘤生长,延长生存期。而且,MEG3能够被转录因子WT1转录激活。同时,DNA去甲基化酶TET2能够作为WT1的辅助因子协同促进MEG3的表达。TET2异常调节的WT1-MEG3轴能够促进AML肿瘤发生。此项研究为AML临床转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为临床靶向治疗AML提供新的方向。

闫金松,现任大连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辽宁省造血干细胞移植医学中心,大连市血液病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医院改革重点临床科室诊疗能力重大建设项目,国家自然基金2项,子项目,辽宁省自然基金等多项课题。担任中华医学会大连市血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辽宁省血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全国青年委员,辽宁省血液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转化医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造血干细胞移植、白血病个体化治疗以及白血病的发病机制的研究。以临床-基础-临床的新型医学研究模式为目标,带领科研团队通过与院内、外医疗、科研机构合作的方式,积极搭建基础科研与肿瘤临床治疗紧密联系的研发平台。这些平台的建设与应用,为寻找早期临床诊断和肿瘤治疗的分子标记物,探索靶向治疗耐药的分子机制和最佳药物治疗方案,进一步提高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有效性,实现肿瘤的个体化治疗与精准医疗奠定了基础。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Leukemia为医学分类下1区期刊,血液学1区期刊,肿瘤学1区期刊,其最新影响因子为:12.1。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论文原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