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撞上月经来潮,会加重血红蛋白丢失及血小板消耗,重要脏器出血风险升高,如何「血」中送炭?
*回复关键词「月经管理」可随时查看本文。
30yrs/F,诊断急性白血病,规律化疗后出现IV°骨髓抑制,血常规:Hb60g/L,PLT30×10^9/L,此时月经来潮,月经过多,贫血、PLT降低进一步加重,并发牙龈出血及黑便;积极输血支持后Hb、PLT回升,月经渐停止。
血液病遇上月经过多,可谓「血」上加霜,各位看官,这该如何是好呢?
「血」上加霜
类似的常需要月经干预的血液病: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
正常情况下,非妊娠绝经前女性平均月经周期可持续最多7日,月经周期为21-35天,每个周期的月经失血量约为35-40ml,月经过多定义为经量80ml。
血液病患者多存在出凝血功能障碍,常表现为经量过多,经期延长,而短期的大量失血也会加重凝血的异常,如此恶性循环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对于血液病患者月经过多的治疗主要包括经期对症输血、止血支持治疗,而更为关键的是长期的月经管理。
月经管理主要目的是减少月经量或者达到闭经的效果,从而改善贫血,减少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下文主要讲述几种临床常用的月经管理方法。
月经管理——减少月经量
减少月经量的方法有以下三种,其中曼月乐及复方避孕药为临床的一线用药,其作用机制、效果及不良反应如下:
曼月乐
即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作用机制是通过孕激素在子宫里长期、缓慢释放达到使子宫内膜萎缩,内膜变薄,经量减少的作用。是月经过多妇女的一线用药。
图1曼月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