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急性白血病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中国专家诊疗共识》是由CSCO抗白血病联盟和CSCO抗淋巴瘤联盟共同牵头提出的国内外首个针对急性白血病CIT的专家共识,旨在提高急性白血病CIT的治疗水平,减少临床工作中CIT所致的死亡,并促进临床规范合理用药,供中国血液科临床医生参考。
急性白血病3-4级CIT发生率高达95%以上,强化管理至关重要
《急性白血病CIT共识》指出急性白血病通常采用蒽环类药物和阿糖胞苷联合化疗,但是这种联合方案具有较强的骨髓抑制毒性,化疗同时会直接破坏造血干/祖细胞和造血微环境,抑制正常的骨髓造血功能,使患者全血细胞减少,引起贫血、感染和出血的临床症状。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抑制通常较实体肿瘤更加严重,CIT往往达到3-4级,且急性白血病患者3-4级CIT发生率高达95%以上,因此,急性白血病CIT的管理相较实体肿瘤,需要更加强调治疗的及时性与血小板危值的应对。
急性白血病CIT患者如何积极治疗
《急性白血病CIT共识》指出:升血小板药物起效一般需要3-7d以上,由于预期白血病患者随后会快速发生严重骨髓抑制,故而一般推荐Plt75×/L时即可开始使用促血小板生成药物,或在化疗后24h开始应用。《急性白血病CIT共识》推荐rhTPO和rhIL-11用于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其中rhTPO可用于急性白血病化疗结束后Plt75×/L,每天U/kg,1次/d,皮下注射,连续应用14d;用药过程中待Plt≥×/L,或Plt绝对值较基线升高50×/L时,即应停用。
急性白血病CIT患者如何进行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是指针对既往化疗后发生过严重血小板减少或有出血高风险的患者,为防止化疗后再次发生严重血小板减少或出血而采取的预防性措施。二级预防的目的是保证白血病患者的化疗方案能够按计划足量完成。
《急性白血病CIT共识》特别强调对于接受高出血风险化疗方案的白血病患者,如果在既往化疗后发生过3或4级CIT,本周期化疗结束后血小板下降,只要Plt低于正常值,不论Plt的高低,推荐化疗后24h内开始使用rhTPO或rhIL-11。《急性白血病CIT共识》推荐rhTPO每天U/kg,1次/d,皮下注射,连续应用14d;用药过程中待Plt≥×/L,或Plt绝对值较基线升高50×/L时,即应停用。
急性白血病CIT治疗和预防的注意事项
《急性白血病CIT共识》强调从安全性角度出发,对于既往有体液潴留、充血性心力衰竭、房性心律不齐病史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优先推荐使用rhTPO。《急性白血病CIT共识》指出rhTPO给药时机取决于化疗时长和血小板最低值出现的时间,对于长程化疗和(或)较早出现的血小板最低值,则需要在化疗前后早期给予rhTPO,才可能对血小板输注和血小板最低值产生影响,从而提高疗效。
总结
《急性白血病CIT共识》强调化疗所致CIT是急性白血病患者常见的治疗并发症,其增加了患者的出血风险,并影响治疗效果,是患者治疗后常见的致死原因,因此,急性白血病CIT需要引起重视并采取有效管理。化疗前后给予rhTPO均能提升血小板水平,有效降低出血风险,在急性白血病CIT管理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荟萃名家,聚焦临床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