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爸宝妈必读疫苗件事

文章来源:急性白血病   发布时间:2023/12/25 14:05:35   点击数:
 

作者:宝宝知道育儿风向标

我在门诊工作中发现家长们对接种疫苗不是很了解,其实有些预防接种基础知识家长们是应该掌握的,只有懂得更多,才可能科学育儿。

一、打疫苗是怎么一回事?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疫苗是什么?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通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重组等科学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性或感染性疾病的生物制剂。

那么其次,接种疫苗的原理又是什么?其实就是将疫苗接种在人体内,使人体的免疫系统形成记忆,产生抗体,获得免疫能力,当再次感染此类病原体时,身体就可迅速反应,减少病原或杀灭病原体。

比如,我们接种乙肝疫苗就是为了让机体产生对乙肝的特异性免疫,以后一旦接触乙肝病毒,宝宝的身体就可以迅速反应,减少乙肝病毒或将其杀灭。

二、疫苗需要反复接种吗?

在接种疫苗的过程中,细心的家长常常发现有的疫苗需要反复接种3-4次甚至更多,这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体的免疫记忆会逐渐下降,为了产生稳定有效的免疫记忆,反复接种可让机体特异性免疫时间延长,从而可以起到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护机体的作用。

三、疫苗越来越多,都需要接种吗?

目前国家有计划内疫苗(一类疫苗)和计划外疫苗(二类疫苗)之分。

计划内疫苗是是从宝宝出生后必须接种的,属于免费疫苗,目前在原有的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和乙肝疫苗的基础上,还新增了甲型肝炎疫苗、乙脑疫苗、流脑多糖疫苗、风疹疫苗、腮腺炎疫苗。

而计划外疫苗则是自费的疫苗,包括b型流感嗜血杆菌多糖疫苗、水痘疫苗、肺炎疫苗等等。虽然我国尚未未免费,但其实在许多发达国家也早已纳入了免费接种范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也会逐步将其纳入计划内。

目前,则需要家长结合自身经济条件及宝宝的身体情况来选择接种。

四、接种疫苗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宝宝接种疫苗前,家长要注意以下情况:

宝宝的先天疾病一定要告知接种单位,比如先天免疫缺陷、先心病、血液疾病或恶性疾病(肿瘤、白血病)等。

宝宝的过敏史和用药史也要告知接种单位。

如果宝宝正在患有发热或明显全身不适的急性疾病,应推迟接种。

以往接种疫苗有严重的不良反应的孩子,不应继续接种。

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儿,如癫痫、婴儿痉挛等,也应告知接种单位。

五、接种疫苗后有可能出现哪些反应?

宝宝接种疫苗后,建议家长在接种单位留观20-30分钟再回家,回家后建议给孩子多休息、多喝水,留心观察48小时内宝宝有没有接种反应。

所谓接种反应,通常包括以下3类:

1

一般反应

接种24小时内在接种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等炎性反应,有时可能同时伴有发热、头晕、恶心、腹泻等全身反应。这些一般属正常免疫反应,不需任何处理,2~4天内可消失。

2

异常反应

少数人在接种后出现并发症,如晕厥、过敏性休克、变态反应性脑脊髓膜炎、过敏性皮炎、血管性水肿等。这些反应虽然发生率很低,但其后果很严重,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

3

偶合病

也就是与预防接种无关的疾病,只是因为在时间上的偶然巧合而被误认为由疫苗接种引起的。

图文分享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来自宝宝知道,更多孕产育儿精彩内容,请下载“宝宝知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