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医院获悉,该院血液科日前成功完成1例2周岁儿童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据了解,这是目前我市有报道的年龄最小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半相合骨髓移植。
日前,医院血液科病房。2岁的小旭正躺在床上,他一边玩着玩具,一边时不时抬头对着妈妈咿咿呀呀说着什么。而小旭的妈妈孙女士(化名)则坐在一旁,露出开心的笑容,平静地看着他。
孙女士告诉记者,3个月前的一天,她无意中发现小旭的大腿内侧出现了淤青块,她想着是不是碰到哪里了,也就没有放在心上。2周过去了,小旭腿上的淤青块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越来越多。孙女医院就诊。经过一系列检查后,医生告诉孙女士,小旭患上了急性髓系白血病,属于高危组,只有骨髓移植才有可能治愈。
(小旭及其母亲与裴仁治等医生合影)
“这个消息犹如五雷轰顶,让我们一家瞬间坍塌。”孙女士回忆说,伤心过后,全家人擦干眼泪,积极配合医生,接受化疗。化疗的过程是痛苦的,小旭经历了恶心、呕吐、发热,以及一次又一次的抽血、打针、骨穿。孙女士看着小旭痛苦的样子,心和针扎一样痛。
治疗过程中,医生告诉孙女士一家,单纯化疗治愈的希望渺茫,只有尽快移植才有希望康复。孙女士说,他们也曾考虑过去北京、杭州进行移植,可是移植费用、路费、租房费用、移植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等因素,让一家人再次陷入了两难。
就在这个时候,有人告诉孙女士,医院两年前给一名3周岁的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儿童进行过骨髓移植,其孩子恢复的不错。
这个消息让孙女士一家再次看到了希望。在小旭接受完2个疗程的化疗后,孙女士带着小旭来到了医院血液科。血液科学科带头人裴仁治主任医师第一时间组织了全科讨论,并安排由陆滢副院长,曹俊杰副主任医师为主的移植团队制定了详尽的移植计划。年12月7日,小旭进入了移植仓。
孙女士说,小旭在移植仓里住了23天,她提心吊胆地过了23天。以前看到很多成人在移植过程中都会恶心、呕吐、腹泻不止,高热不退,何况小旭只有2周岁。让她没想到的是,小旭在整个移植过程中没有特别痛苦及不适,除了喂药外,小旭很少有哭闹的时候。
“真的很感谢医院血液科的医生和护士。如果没有骨髓移植,小旭很可能就是死路一条。”孙女士红着眼睛说,谢谢鄞医给她的孩子第二次生命。
来源宁波晚报记者房伟通讯员张基隆叶佩佩
编辑李翌诚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