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15日18:35分,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期待已久的CART细胞终于开始进行患者体内回输,18:54分,CART细胞顺利回输完毕,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这揭示了当今国际最先进的白血病细胞免疫疗法CART治疗已经在我省首战告捷,标志着贵州省血液病诊疗工作已接近国内一流水平,进一步奠定了医院血液科、贵州省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在省内的龙头地位。
该例患者是一个20出头的小伙子,1年前诊断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高危组,BCRABL基因阳性),经过半年多的化疗,最终接受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移植后病情一度平稳,BCRABL基因转阴,但不幸的是,移植后8个月,该患者体内再次检测出BCRABL基因阳性,预示着疾病的再次复发,虽然经过调整靶向药物、供者淋巴细胞输注等挽救治疗,患者病情仍持续进展,这种移植后复发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在全世界范围内如无有效干预,死亡率达%,针对这种情况,血液科主任王季石教授决定采用CART(ChimericAntigenReceptorT-CellImmunotherapy)技术治疗。
CART技术主要针对复发、难治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是在化疗、移植等一、二线治疗手段无济于事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方法,于年被《科学》杂志列为当年十大科学突破之首,已在国外运用多年,相关领域科学家还获得了诺贝尔奖,近医院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因其治疗后仍有一定的复发率及细胞因子风暴等副作用,目前仅作为一种挽救治疗策略。
那么什么是CART疗法呢?众所周知,人体内有细胞变成癌细胞时,会受到免疫系统的攻击,其中攻击的主力就是T细胞,T细胞此时变身杀手细胞找到癌细胞并将其杀死,而狡猾的癌细胞不会轻易束手就擒,会躲避T细胞的追杀,因此,如何增强T细胞的功能至关重要。该技术是提取体检合格患者自身的白细胞,在近乎苛刻的实验室条件下,将目标基因(CAR)装备到患者T细胞中,并将其不断扩增,最终回输到患者体内,这好比给患者自身T细胞装备了GPS导航,重新精准定位癌细胞并杀灭,该技术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疾病领域的一大突破。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约占成人白血病的20%,近期我国国家癌症中心报道了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统计数据,其中白血病死亡人数9例。成人ALL的治疗患者一经确诊应尽快化疗,随应根据患者的危险度分组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Allo-HSCT后复发仍是血液肿瘤治疗的一个主要挑战,尚无治疗指南以及共识,再次移植、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onorlymphocyteinfusion,DLI)等疗法疗效总体欠佳,死亡率高,迫切需要新的有效治疗方法。
CAR-T免疫疗法在近些年展现出了令人振奋的治疗效果,美国血液学年会上,诺华公布了由全球25个中心参与的靶向CD19CAR-T(CTL)治疗复发难治B-ALL的多中心II期临床试验结果,82%患者获得完全缓解,治疗后随访半年89%患者仍然存活,无治疗相关死亡。年7月,美国FDA已经批准诺华公司的CD19CAR-T细胞产品上市用于治疗B-ALL。
医院血液科、贵州省血液病研究所、贵州省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在科主任王季石教授的带领下,年位列中科院血液病学全国排位前50名,复旦西南地区专科排名第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大幅度提升,近年来每年发表SCI文章均超过10篇。我中心移植治疗自年3月开展至今,已完成各类移植人数余人次,异体移植成功出仓率达98.3%以上,自体移植成功率达%。贵州省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实验室平台已完善多种项目检测,包含恶性血液病的免疫分型、白血病融合基因分型(41种)检测、染色体、FISH、基因突变、基因重排、HLA基因配型,现已陆续开展恶性肿瘤的二代测序工作,目前建立大型标本库中,为将来的科研及临床奠定基础。首例CART技术在医院血液科的实施奠定了我科在省内的领先地位,我科将继续秉承发展、创新及辐射全省的理念,极力为广大患者提供百姓“家门口”的最好的医疗服务,血液科全体人员将再接再厉,在科研、临床勇攀高峰,不断创新、突破,创造更多辉煌,造福社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