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克隆性白血病细胞因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等机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累积,并浸润其他非造血组织和器官,同时抑制正常造血功能。临床可见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发热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据报道,我国各地区白血病的发病率在各种肿瘤中占第六位。
白血病也被称为「血癌」,资料显示,我国白血病发病率为2.76/10万。在恶性肿瘤死亡率中,白血病居第6位(男性)和第8位(女性),在儿童及35岁以下成人中则居第1位。儿童白血病是15岁以下儿童第二位的死亡原因。我国急性白血病比慢性白血病多见(约5.5:1),其中急粒细胞白血病最多(1.62/10万),其次为急淋白血病(0.69/10万)、慢粒白血病(0.36/10万),慢淋白血病少见。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1.81:1),成人急性白血病中以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最多见,儿童中以急淋白血病较多见。慢粒白血病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逐渐升高,慢淋白血病发病在50岁以后,才明显增多。
白血病都是不治之症吗?
NO
-白血病治疗方法-
白血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白血病:往往发病急,主要表现为感染、贫血和出血(可表现为牙龈出血、鼻出血或皮肤瘀斑瘀点)三大症状,并且上述表现会快速加重,常伴有头晕和乏力;慢性白血病:可以有乏力、消瘦等慢性消耗症状;部分由于脾脏增大而出现腹胀和胃口不好;或是无意间摸到身上出现一个肿大的淋巴结;也可以没有任何表现,只是在体检中发现血常规异常。
目前白血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种:静脉化疗、骨髓移植、靶向治疗。这三种治疗方法虽然能够使疾病在短期内得到控制,但难以除根。免疫细胞由于其副作用小、治疗效果明显,正逐渐成为未来白血病治疗的发展方向,被称为继手术、放疗和化疗之后的第四大白血病治疗技术。
-免疫细胞治疗白血病-
近年来,肿瘤的细胞免疫治疗有了新发展,不断有新方法和新理论充实到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活性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
CIK增殖能力强,细胞毒作用强,具有一定的免疫特性。由于该细胞同时表达CD3和CD56两种膜蛋白分子,故又称为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样T淋巴细胞,兼具有T淋巴细胞强大的抗瘤活性,和NK细胞的非MHC限制性杀瘤优点。该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能力很强,如同“细胞导弹”,能精确“点射”肿瘤细胞,但不会伤及“无辜”的正常细胞。尤其对手术后或放化疗后患者效果显著,能消除残留微小的转移病灶,防止癌细胞扩散和复发,提高机体免疫力,因此,CIK细胞被认为是新一代的肿瘤过继细胞免疫治疗的首选方案。
目前,CIK细胞主要用于自体骨髓移植物的净化、微小残留病灶的清除及晚期恶性肿瘤(包括急慢性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和各种实体瘤)的免疫治疗,副作用轻微,患者耐受程度较好。
-CIK细胞临床应用-
由于CIK细胞增殖速度快,杀瘤活性高,杀瘤谱广,对多重耐药肿瘤细胞敏感,杀瘤活性不受免疫抑制剂的影响,对正常骨髓造血前体细胞毒性小以及能抵抗肿瘤细胞引发的效应细胞凋亡等,CIK已成为白血病生物治疗的一种新方法。细胞治疗可以在没有损伤机体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前提下,直接杀伤白血病细胞,并且调节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最大可能地恢复细胞正常的生长调节,为彻底清除残留白血病细胞从而治愈白血病提供了新手段。
临床统计,约50%~70%的白血病人通过化疗后还可复发,其原因是体内残存的白血病细胞容易死灰复燃。CIK细胞疗法就是从人体内采集可诱导成CIK细胞的细胞,进行特殊培育并大量扩增成为专门攻击杀伤白血病细胞的“细胞导弹”。这种“细胞导弹”能精确“瞄准”白血病细胞进行杀伤,却不会伤及“无辜”,从而使患者达到治愈的疗效。
而采用DC-CIK细胞(指与DC细胞共培养的CIK细胞)免疫治疗,可使CIK细胞获得更高的增殖速率和更强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确保高效的免疫反应,通过刺激人体自身免疫系统从而达到高效抑制白血病、治疗白血病的办法。它弥补了传统手术、放化疗的不足,在杀死白血病细胞的同时,更能调节恢复机体内的免疫功能,杀死成形的白血病细胞,抑制新的白血病细胞的形成,阻断白血病复发转移的本源,是目前临床有效的抗白血病免疫治疗策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