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粒病人遇血常规异常该如何应对

文章来源:急性白血病   发布时间:2018-5-14 22:31:06   点击数: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影响血液及骨髓的恶性肿瘤,它的特点是产生大量不成熟的白细胞,这些白细胞在骨髓内聚集,抑制骨髓的正常造血;并且能够通过血液在全身扩散,导致病人出现贫血、容易出血、感染及器官浸润等。血常规异常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常碰到的问题,主要是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低下方面,需要如何处理?是否要立即减量或是停药?下面就来看看赵教授关于这方面的详细介绍。

首先是中性粒细胞减少

在白细胞数值当中,与机体免疫功能关系最大的就是中性粒细胞,此项细胞减少将会导致慢粒病人免疫功能的低下,进而就会增加炎症、发热的风险。

  慢粒病人如果在检查血常规异常的时候,就要马上注意下中性粒细胞的计数,一般在1.0-1.5之间是有轻度的感染风险,在0.5-1.0之间是有中度的感染风险,如果是低于0.5,就是粒细胞缺乏的表现,有重度的感染风险。

  而对于慢粒病人,与其他的急性白血病一样,在治疗阶段同样很害怕感染的发生,因此建议慢粒病人如果中性粒细胞低于1.0,有必要及时联系你的主治医师,进行停药或是药量调整!治疗等待中性粒细胞大于1.5,没有感染风险时,才能恢复用药。

  如果不进行减量或是停药,对于粒细胞低于0.5的慢粒病人,还有运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方式来达到提升数值的治疗效果。运用的期间需要2天时间就复查下血常规,看下中性粒细胞计数是否有回升好转。如果持续性没有回升,就需要按照靶向药说明书上所写,进行减量或是停药。一般是减mg起步。

其次是血小板数值减少

  大家都知道,血小板是人体中重要的止血功能组成部分,如果发生了血小板减少,机体凝血功能受到影响,就会有异常自发性出血或出血不止的风险。

  在慢粒病人血液学不良反应方面,血小板数值低于50,就需要考虑药物的减量或是停药。但不是严格的规定,因此,对于血小板数值轻微低下是不用考虑药物的调整。对于数值低于正常值高于50的慢粒病人,因为出血的风险不大,建议是减量,而血小板数值低于30时,停药的必要性才很高。

  这是对于慢性期血小板低下方面的药物调整建议,如果是对于加速急变的慢粒病人,就有很大的不同,因为疾病在恶化的途中,很容易加重血象抑制的情况,会促使白血病细胞发生耐药,这时减量停药就很谨慎了,一般不主张考虑,有必要开展升板治疗。

最后是血红蛋白低下

  血红蛋白低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贫血,慢粒病人有可能发生血红蛋白低下的情况,但与中性粒细胞与血小板数值低下相比,贫血的危害是比较低的。因为机体一般对于贫血的耐受性较强,所以减量停药必要性不是很高,试病情而定。

  对于血红蛋白较为低下,比如低于60的慢粒病人,有必要住院进行输注红细胞或是促红素针剂来提升数值。

  综上所述,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是指吃靶向药后而出现的血常规异常,无论是一代伊马替尼还是二代尼洛替尼、达沙替尼等都有可能发生血液学不良反应,因此,需要慢粒病人随访血常规,定期检测,有异常必要做治疗方案的调整,除了减量停药以及支持维持治疗外,还可以联合上中医来达到不影响慢粒病情进而提升血象的目的!

慢粒白血病血常规检查特点

白细胞数增加是本病的显著特征,诊断时白细胞通常在30~90×/L,少数高达×/L以上。

  白细胞分类可见到各阶段原始及幼稚粒细胞,以中幼粒及晚幼粒细胞为主,嗜酸及噬碱粒细胞增多。

  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早期可正常,血片中可以见到少量有核红细胞。随着疾病进展可出现血红蛋白下降。

  血小板多数增高或正常,增高者可达0×/L以上,少数患者血小板可减少。

  进展期患者血常规检查发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进行性上升(治疗无效),少数患者可减低,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比例进一步增高,在加速期原始细胞数达10%~20%,急变期患者原始细胞20%。

  嗜碱粒细胞比例增高,常20%,血红蛋白下降,血小板计数显著减少或增多。

  赵教授提醒,虽然慢粒白血病患者的血常规结果表现出一定的特点,但我们不能仅仅凭借血常规来确诊慢粒白血病。

  除了血常规以外,告诉疑似慢粒白血病的患者,还应做骨髓穿刺检查,BCR/ABL融合基因等,以明确具体的病情,并且结合具体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最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由于机体代谢亢进,需给以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而易消化的饮食,以补充体内热量及各种营养物质的消耗。尤其是进行化疗期间患者常有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应注意菜肴的色、香、味、型,以引起患者的食欲。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可以治愈吗
软件开发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