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也称M3型白血病,发病比例约占急性髓系白血病的10%。根据发病时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分为低危、中危、高危三类。是白血病中预后最好的,治愈后患者可以完全回归社会。但此类疾病发病初期病情凶险,早期死亡率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对于这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你了解多少呢?
下面以一个病例阐述APL
患者男性,18岁,因皮肤大量瘀斑、牙龈出血2天就诊。自带血常规:白细胞6.23×/L(4.0-10.0×/L),血红蛋白g/L(-g/L),血小板14×/L(-×/L)。副主任孙巍接诊查体:周身皮肤广泛瘀斑,牙龈出血。根据临床经验,意识到患者短期内出血症状重,高度疑似急性白血病(APL可能性大)。立即安排血凝、血涂片检查,安排患者入院,并通知检验科,检验员许多娇马上染色血涂片、阅片,30分钟发出报告:见到42%早幼粒细胞,双叶核,胞浆内充满嗜天青颗粒和Auer小体。血凝纤维蛋白原0.8g/L(2-4g/L)及D-二聚体ng/ml(小于ng/ml)。
1
根据上述信息,医生的诊断是什么?
诊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心得:明确诊断的关键在于患者出现瘀斑和出血,全血细胞计数和血凝异常,外周血涂片显示早幼粒细胞特征,如双叶核,胞浆内充满嗜天青颗粒和Auer小体。
2
接下来应该做什么?
该患者血涂片提示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疾病进展可一日千里,刻不容缓,请示王晓华主任,立即给予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同时给予骨穿检查。骨髓涂片中早幼粒细胞占88%,与血涂片一致;骨髓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克隆细胞群为HLADR-、CD34-CD13+、CD33+和CD+;骨髓融合基因显示PML-RARa阳性;骨髓染色体存在t(15;17)异常。上述为血液病MICM检查,支持APL诊断,采用亚砷酸和ATRA联合诱导化疗,输血制品及对症治疗。
心得:一旦怀疑APL,应立即给予ATRA治疗。ATRA能使早幼粒细胞分化,减轻早期出血性死亡风险。明确诊断后,按照危险度分层,进行诱导治疗。本例属低危患者,采用ATRA+亚砷酸双诱导化疗。
3
这种疾病后续需要采取什么措施?
该患者化疗结束后,血常规、血凝恢复正常,骨髓形态达完全缓解,基因转阴性。目前进入巩固治疗第一周期。疗程共3年,完成序贯巩固、维持化疗。使用分子PCR检测骨髓。出现复发应给予挽救治疗,也可能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心得:巩固治疗结束后继续进行患者骨髓细胞融合基因的定性或定量PCR检测。融合基因阴性者进入维持治疗;融合基因阳性者4周内复查,复查阴性者进入维持治疗,复查阳性者按复发处理。
完成维持治疗后患者第1年建议每3—6个月进行1次融合基因检测,第2年以后间隔6—12个月检测。融合基因持续阴性者,继续观察;融合基因阳性者,4周内复查阴性者进入维持治疗阶段,复查阳性者按复发处理。
对于长期生存患者随访中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