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
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告别,告别每一幕迷茫的自己。与其说来日方长,倒不如说我们几近下一次的蜕变。我们都是甘愿捂着眼睛,却强装识途的人,明明进退不得,却依然对安于现状的生活毫无办法。
那么,你对这个世界了解多少呢?
我们的身边走过那么多身影,就像隔着玻璃窗,触摸那些绚烂的烟火。很多时候,我们在匆匆逝去的时间里,只抓住了生命的一角。熟悉的生活,就如午后的阳光。在自己暇意的空间里,我们已习惯了止步不前,日复一日的生活,重复轮回的日子。人在没有使命感的时候,往往都会如此。谁又能明白所谓的梦想到底是什么。那些高不可攀的位置吗?它们只是我们所羡慕的,属于别人的生活而已。还有人说:“我们只是学生,学习就足够了。”曾经的我觉得,再美好的愿望,再努力,未来也总是会改变的,只做我们自己,不是会比辛苦追求轻松多了吗?为什么,要因为他人付出自己的时间呢,成长,又具体指什么呢。它们无一不困扰着我,可是我们就甘于这样的生活吗。直到很久,我也找不到它们的答案。
后来,我继续想寻回自己的方向。走进了玉琨之声。最初是学习中医,其实我一直认为,中医只是一种医学,并不感兴趣,可当我接近它时,它就像鲜活的生命,让触碰它的人感到了生活应有的释然。有一天,朱老师告诉我们,梦想,就是你一想起它,满身热血便能沸腾起来的一种信念。那时,我立刻就联想到了与自己朝夕相伴的玉琨之声,它确实给予了我与以往不一样的生活,即使有不被理解的心酸,不知所措的苦楚,但却给了我敢于面对挑战的勇气,这是以前的我不曾有过的存在感!每一次忙碌在安排工作的时光里,我都为奔波的下一秒欣喜自信。这就是追寻梦想的感觉吧!后来我才发现,在学习工作中紧迫感来了的时候,我竟能比运动会时跑得更拼命,而原来那个只想依靠别人的我,已不再是一个人,我学会了承担,去努力带领一个小团队成长。这几天我在中医群里与大家一起学习中医的过程中,我意识到,自己积攒的知识,是固体的,而我们要用最少的时间,做最有价值的事,去尝试与原来不同的付出形式,收获的也将是更加有益的。即便世界之中的我们如此渺小,但只要完成了每一天给自己设立的小小目标也同样能让世界因此美好。所以,只有去做那个最有价值的自己,才是最能让人拥有快乐的。
成功是什么呢?我也不知道。但当你有一份责任心的时候,我想,再懦弱的自己都会变得坚强。如果没有一个信念,你又怎么会知道未来的自己是什么样子?唯有立下你的信念,即便经历再多次质疑,也能从曾经的幼稚逐渐长大,坚定地走下去。虽然未来我们也会再迷茫,但我们已在路上。
那么,也请你,放开那个不勇敢的你,背上行囊,走出自己的世界闯一闯。
年7月25日
学生:时瑞临敬上
左边,右边,中间
人生的方向,总被人清楚地划了界线。真相不会是假,假象不会是真,一切只会固定不动,一切除了老去,便安稳无常。
我们睁开双眼,眼前是三分的世界。
左边:
左边的悬崖峭壁,分分秒秒扣人心弦。每一步都应战战兢兢,如临深渊。我们引以为傲的火把,也只散发出淡淡的光焰。
这一边是假象,你看不到真诚的双眼。
领路的老人摇摇头,目光里是忧郁和哀艳。
什么是假象?
一个盲孩子惊喜的抱着摇摇晃晃的旗杆,想象成海上航船的桅杆;一只聋鸟儿唱着不成调子的歌,自以为是夜莺的音乐盛宴;一位瘸老人拄着拐杖缓慢的挪,却以为速度赛过飞箭;一只新螳螂站在路的中间,企图用自己的身躯抵挡巨大的车轮。
这就是假象?
所有人都沉溺在幻想中不能自拔,眼睛里没有自己,只有以为的世界。
右边:
右边的风景如画,古道瘦马,流水人家,没有那么多的繁华,却让人宾至如归。火把大可不必拿出,因为满世界皆是光明。
这一边是真相,你要自己领悟其中的奥义。
领路的老人点点头,目光里是淡薄和明晰。
什么是真相?
一个孩子站在航船的桅杆下面,少年远航的朝气蓬勃新鲜;一只小鸟儿叽叽喳喳的轻叫,带来春的光艳;一位老人坐在门前,神情舒爽,模样如仙;一只螳螂在花与露水之间,大自然的骄子,轻盈而干练。
这就是真相?
所有人自得其乐,各自守在自己的本位上。恬淡少欲,宏观的认识世界。
中间:
老人走到这里,就不再往前。
中间,你只能自己去探寻。
旅程到了这里,已经看到了真相和假象。
我想说的是,中间的景色,其实不必再看。因为左边右边和中间,本来就是振荡,本来就在同一个圈圈。所以真相是永存的,世界上也只存在真相。对于生活在假象的人来说,他们触摸的就是真相。而对于真相来说,所谓的假象,只是真相被看的分裂。
因为振荡的存在,所以没有不同,世间的万事万物,只不过是样式并不统一,但并不影响他们内在存在的关联。
左边,右边,两岸亦有中间相连。
这就是所说的——真假效应。
学生:潘思予
年7月24日敬上
成长
个人总是在不断地成长,成长,让人变得更好更优秀,成长是美好的,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谁都会遇到或大或小的烦恼,解决它,战胜它才是最关键的。
“成长”是一场必经的苦旅,它既是一段过程,也是最终的目的地。
“成长”是一种无需解的蜕变。“成长”在这后面,有多少隐忍的泪水,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但是,成长过后,迎接你的不一定是成功,甚至还有死亡;辛苦、努力、奋斗之后,或许只是瞬间的辉煌,甚至会是没有退路的失败,而我们应该平静乃至微笑着接受它,因为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尝试过,我体验过,我经历过。成长教会着我们每一个故事,我们都是每个生命的主人。小的时候我们只是知道,日子总是那么的单调和循环,我们会怀疑生命是什么,因为我们从未真正理解。似乎爱玩是我们的天性,我们可以肆无忌惮的玩耍。,我们全然不欲理会。
渐渐地,我们长大了。生活发生了变化肩上的担子似乎也重了,想起那一个个天真烂漫的小孩子消失的无影无踪了,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一个个小大人了。也开始会为生活、为学习忧愁了。孩子时,除了给于物质上的东西外,没有太多可以攀比的。不知是生活本身的变化,还是现实生活中人们赋予的东西太多。
成长是会付出代价的,因为她的过程总是艰辛的。没有谁的人生会是一条直线,总是曲折的。有高潮,也有低谷。但我们要不抛弃,不放弃,坚持,做那个最好的自己。
所谓的成长,就是把原本看重的东西看得轻一点,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舍得放下,得到的是自在。
没有谁的人生会一帆风顺,成长的过程总会磕磕碰碰。一路走过,我们可以痛,可以悲伤,可以大哭。但别沉溺悲伤太久,别纵容眼泪哭伤了双目。请你记得,一定要站起来,更坚强的面对人生。
年7月25日
学生:陈鑫敬上
《学医一年的历程感悟》
1.看山是山
年6月底,缘于孩子的一次积食发烧,开始真正捧起发烧书,本能论,此后一发不可收拾,从7月一直到10月,处理好日常事务,睡觉,其它所有时间拿来看书,做笔记,慢慢对郭老最经典、最常用的几张方子、方义都有了基本的了解,大着胆子在群里实践,碰到不能解决的就重新回来针对性学习,印象最深的“葛根芩连汤”病势的家人一碗汤药好病,心里暗自感叹中医一点不慢啊。接下来孩子们常见的食烧,咳嗽,到肺感染,肾结石都处理好了,这一时期看书可谓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有时连做梦都在替人开方。
年10月,蒙各位老师指引,有幸参加了王永民老师亲授的振荡中医发蒙班,初时老师让我务必报名参加,当时颇不以为意,一门心思都在本能论里,观七象,找病势,临了克服重重阻力去了长春,感觉自己没有倒空自己,没学明白。
长春回来后,也开始热火朝天地摸脉,慢慢地指下渐明,自己的家人,身边的朋友,医院和医生慕名来的有缘人,脉管充盈,实脉的有时一两味小食粉几分钟就好了,这下得劲了,手头的《本能论》换成了《S中医发蒙》,听王永民老师的音频,逐字逐句地做笔记,反复听,反复做笔记,对中医的狂热又增进一分。这一时期,我认为中医就是治病的,就是救人的,我对于这一时期学医的总结:看山是山。
2.看山不是山
随着不断接触病脉,感觉自身能量很差,经常性地摸完病脉自己也倒了,在老师的提点下,我开始诵读《道德经》以提升能量,因为心无旁骛,初时诵经确实体会很深,身体从腰骶部开始,渐次发热,很多次身体微恙,诵读经典1小时后,悉数症状慢慢消失,太神奇了,书也不那么精进地看了,不吃药光诵《道德经〉也可以治好病?心中开始打问号,联想老师说学中医不是给人治病,更困惑了,那学习中医是为啥?意念能、话疗、脉意,善人思想等,那么多没吃药却好病的例子,给人用中医治病是下医的思想?我家先生十几年的慢性咽炎,好了百分之八九十,没吃啥药,仅仅只是我改了性情,这又作何解释呢?深度困惑中……
这一时期学习的状态,对于中医,属于看山不是山的境界
3.看山还是山
女儿刚满6周岁,前一段打电话来说,奶奶在家不舒服,她把脉了,说食指的这个脉跳得特别快,头还晕,问奶奶这种情况该吃什么药?同时跟人表达她长大的梦想是当一名小观音菩萨,我得知时,心头还是一震,作为母亲,我有了一种急待提升自己的急迫感,虽然思路还不太明朗,但开始试着反观内视,寻找和突破着自己……
不久前,我逐渐意识到比学医、治病、救人更重要的,是自身能量和修为的提升。宇宙中有一个无形的存在,他化生着万有象:星辰运转,四季更替,种子发芽……无法肉眼见到却又真实存在着,不同的人对他有不一样的称谓,上天、佛、道、上帝、气、精神、心灵、等,说的是真理,其实就是自然规律,宇宙的本源。那么怎样才能取得与他的连接呢?
最快的方法是入静,静心,入静归零,心中只有一念,做任何事慢慢训练自己一心一意,久之自己的能量就会慢慢提升。
在佛教中,老法师们经常劝告学佛人守住佛号,其实这也是一种入静,取得与天地连接,提升能量的方法,根本就是守住自心,减少妄念。
在道家中,有一部四百余字的《清静经》,内有一句经典“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一个人能够常清静,天地的力量会回到你生命上来,这个时候才是自性、本源的显露……
有点明白了,再次觉得学佛这么多年偏了太远,原来各位医派大家,都是明道开悟之人,突破了思维极限,站在某个时空点上,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话语和表达方式说出了宇宙真相和本源。
最高明的医就是修心养性,没有着意于治病,却在修心养性后顺带治好了病……
此时有豁然开朗之感,如此简单的道理有几人明了?对于中医,此时我进入看山还是山的境界
年前,《黄帝内经》中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告诉了我们一切,从今以后,我要将这16字真言放于心中,怀揣着我的小小的中医梦,期待在未来遇见更好的自己……
重庆胡双林敬上
.07.25
长按下方北京看白癜风最好专科医院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里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