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身软组织广泛侵犯为首发表现的多发性骨

文章来源:急性白血病   发布时间:2016-11-21 10:38:56   点击数: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表现为骨髓内骨髓瘤细胞克隆性增殖,增生的瘤细胞广泛浸润骨骼和软组织,引起溶骨性破坏,血清出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正常的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合成受抑。通过结合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固定电泳、血沉和β2-微球蛋白及骨骼X线检查,对MM的确诊具有重要意义。以全身软组织广泛侵犯为首发表现的MM临床罕见,诊断困难,极易误诊和漏诊,往往延误病情。为进一步探讨以全身软组织广泛侵犯为表现的MM,现将我院年1月收治的1例患者资料报告如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患者,男,42岁,年1月因出现腹部剑突下及左侧颌下肿物,逐渐增大,鸽蛋大小,有压痛,伴双下肢麻木,感觉减退就诊。体重1个月减轻约8kg。入院体检:左侧颌下可触及一鸽蛋大小的肿物,边界清,质中,活动度差,有压痛,局部皮肤无红肿;剑突下可触及一75px×75px大小肿物,边界清,质中,活动度差,有压痛,局部皮肤无红肿,右侧延肋缘走向可触及多个蚕豆大小肿物,触痛阳性,质中,活动度差,局部皮肤无红肿。肝脾肋下未触及。四肢肌力正常。双下肢皮肤感觉稍减退。生化:β2-微球蛋白3.34mg/L,IgG5.48g/L,IgM0.3g/L;维生素Bpg/ml叶酸2.63ng/ml铁蛋白ng/mI;尿蛋白(十);淋巴细胞亚群、末梢血涂片、凝血、自身抗体谱、抗核抗体、肿标、甲功、血沉等检查均未见异常。左颌下肿物细针穿刺病理检查(外院)提示:红细胞背景下可见多灶性挤压细胞团,结构不清,可见少许淋巴样细胞、浆细胞;骨髓穿刺干抽。骨髓活检:正常造血结构破坏,可见幼稚浆细胞呈结节间质样分布,局灶纤维细胞增殖,提示浆细胞病MM合并局灶骨纤。鼻咽部、颈部、胸腹部CT:①双侧颈部血管间隙、双侧腋窝、纵膈内、腹主动脉旁、双侧髂血管旁、双侧腹股沟区多发肿大淋巴结;②右侧外直肌内结节,双侧上颌窦内密度增高影,鼻咽后壁增厚,左侧颌下腺内低密度影,胸廓入口处、双侧胸壁、腹壁、左侧膈面旁、腹腔、盆腔、脊柱旁、双侧耻骨旁、骶骨旁及左侧髂骨翼旁多发软组织结节;③肝脏、左侧肾上腺区多发结节,胰腺多发结节;鼻咽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双下肢动静脉彩超未见血栓。尿本周蛋白阴性;血免疫固定电泳:轻链λ阳性;骨髓液流式细胞术:送检标本中未检测到明显的CD34+细胞;可见约84%的浆细胞,其免疫表型为CD38+,CD+少量,CD19+部分,CD56-,胞内免疫球蛋白轻链未见明显表达;IgH基因重排:检测到单克隆重排;染色体核型:45,XY,一1,add(2)(q5),一13,一18,十mar1,十mar2[5],分析细胞中存在多条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异常。全身弥散加权核磁共振显像(图1):右侧眼外直肌、颌下、腹壁、椎旁等全身多处软组织异常信号;双侧肱骨近段、双侧肋骨、脊柱椎体、椎体附件,双侧骨盆及双侧股骨近段多发异常信号,多考虑MM。腹壁肿块病理:肿瘤组织细胞内呈结节状弥漫增生,细胞中等大小,大小形态均匀一致,胞质丰富,嗜碱性,核偏位,染色质粗颗粒状,可见核分裂像,符合软组织浆细胞瘤。免疫组织化学:CD38(十十),CD(—),CD20(—)CD3(十—)Ki-67(index—80%),p53(十),CD10(—),MUM-1(十十),Pax-5(一),CD68(—),CD56(一),CD30(—)。腹部皮下脂肪刚果红染色:局灶阳性。

MM是B细胞起源的恶性浆细胞克隆性增殖性疾病,发病率约占造血系统肿瘤的10%,并呈逐年升高趋势,因其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故常被误诊为其他系统疾病,因而严重影响到疾病的治疗。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是确诊MM的重要依据之一,但骨髓瘤细胞有灶性分布的特点,有些疑似患者不易获得10%以上的骨髓瘤细胞,且部分骨髓瘤细胞与正常的浆细胞在形态学上难以区分,在诊断方面有一定的困难。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析快速简便,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MM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微小残留病灶监测。

研究报道CD56在恶性浆细胞表达率为70%~80%,因此CD56+/CD19-目前巳成为识别恶性浆细胞的较为特异的标记。然而,CD56-MM患者并不少见。虽然CD56+有助于MM的诊断,但仍有1/3的MM患者CD56阴性,故CD56阴性并不能排除MM的诊断,还应结合CD38强阳性、CD45阴性细胞群体的比例进行综合分析。Rawstron等()却提出,CD56-与CD56+的MM患者相比,疾病更具侵袭性,进展更加迅速,预后更差。Sahara等()对70例MM患者的研究发现,CD56-患者比CD56+患者具有总生存期短(22个月:63个月),同时伴有β2-微球蛋白升高、血小板计数低等特点;更易出现本周蛋白阳性、肾功能不全及髓外浸润等特点,且髓外浸润多见(47%:7%),易出现贫血(60%:36%)及进展快,因此认为CD56-是更有意义的一项负相关预后指标。目前国内尚未见以全身软组织广泛侵犯为首发表现的MM的报道,本研究中该患者出现全身软组织侵犯,流式细胞术可见约84%的浆细胞,其免疫表型为CD38+,CD+少量,CD19+部分,且CD56-,虽然胞内免疫球蛋白轻链未见明显表达,但血清免疫固定电泳阳性,IgH检测到单克隆重排,淀粉样变性,结合骨髓活检,诊断为MM。该患者表现为CD56-的MM,其临床表现与上述文献报道一致。

浆细胞白血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是一种罕见的白血病类型。一般认为本病是MM的一个变异型,以外周血出现大量原始、幼浆细胞为特征,占MM的1%?2%。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发生于无MM病史的患者,起病类似急性白血病,外周血浆细胞比例超过20%;年龄较轻,中位45?48岁,40岁以下占20%?35%;侵袭性强,常出现发热、出血、贫血、骨痛、肝脾和淋巴结、软组织广泛浸润等,骨骼损害较MM低。继发性浆细胞白血病从MM发展而来。浆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常表现为晚期B细胞或浆细胞的特征,即胞质Ig、CD38、PCA-1强阳性,膜表面Ig、HLA-DR、CD19、CD20呈阴性。CD56阴性或弱表达是浆细胞白血病的特征性改变,免疫组织化学bcl-2、bcl-x(L)及PRADl/cyclinD1高表达,可出现多种染色体改变,如一1、t(11;14)、14q+等,80%可有特异性的t(11;14)易位。本研究中该患者浆细胞免疫表型CD56-,亦呈复杂染色体核型,表达多条染色体整体缺失,而未出现MM常见的13q—,外周血未发现异常浆细胞,不符合浆细胞白血病,但又出现了像浆白一样的广泛软组织侵犯,无典型浆细胞白血病特异性的t(11;14)易位,应考虑为CD56-MM。笔者推测可能正是由于其出现极为复杂的染色体改变,这一生物学本质的变化导致了患者如此罕见的临床表现,值得同行专家思考。

MM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尤其以全身软组织肿瘤为表现者,多数情况下可以将CD56+CD19-作为识别恶性浆细胞的较为特异的标记,但CD56—MM并不少见,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应引起重视。

因此,对于全身软组织肿瘤为表现者,笔者建议常规行骨髓活检、流式细胞术、血尿免疫固定电泳、IgH基因重排、染色体等检查十分必要,以防止误诊、漏诊,延误病情。

来源:临床血液学杂志

==========欢迎您







































白癜风是什么导致的
那些偏方能治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