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介绍了G-CSF的预防性和治疗性应用:
1.哪些情况需预防性使用「升白针」?这些原则要牢记
2.哪些患者需要「升白」治疗?「升白针」到底该怎么用?
对于内科医生来说,要想将药物应用的「得心应手」,不仅要理解药物的适应证,还要清楚用药的注意事项、及时识别和处理药物的不良反应。
1
「升白针」与化疗的时间间隔
在用药时间上,要注意「升白针」和化疗之间的时间间隔,避免在化疗同时或化疗后立即给予G-CSF。一般建议间隔24~48小时:打「升白针」后,要间隔24~48小时再进行化疗;而化疗后要间隔24~48小时才能给予G-CSF。
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经G-CSF作用后,进入增殖周期的造血细胞被细胞毒药物杀伤,否则,骨髓干细胞损伤、患者的化疗耐受性进一步下降。
2
「升白针」的4个不良反应
1
骨痛G-CSF主要的不良反应是骨痛,一般表现为腰骶部类似于重感冒的酸痛感,大多出现在白细胞的恢复期。对于G-CSF诱发的骨痛的控制,有用解热镇痛药的,也有用皮质激素的,还有用曲马多、吗啡等止痛药物的。
据JAMA的一项报道,解热镇痛药萘普生可以降低G-CSF诱发骨痛的发生率、骨痛的程度及持续时间,是目前为数不多、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对症治疗手段。
2
sweet综合征「升白针」的另外一个并发症,是sweet综合征,也叫「嗜中性粒细胞性皮炎」,其主要表现是在应用G-CSF、白细胞快速恢复期间,患者出现高热、皮疹,确诊有赖于皮肤活检。sweet综合征的治疗,主要是给予皮质激素。
3
第二肿瘤风险有人担心,应用G-CSF后,白细胞升得那么高,患者会不会发生白血病或类似的疾病(比如MDS,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呢?
这种担心并不是「空穴来风」,G-CSF可以刺激骨髓中的造血细胞增殖,这增殖的造血细胞中,难免会有「脱缰之马」不再受正常的调控。但这种担心似乎是多余的,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常用G-CSF来动员供者的外周血干细胞,用药剂量一般是10ug/kg,连用5天,在这个过程中,供者的白细胞升高到20~30×/L是很常见的事,但对这些供者的随访、观察中,并没有发现其白血病发病率的升高。
对于化疗后接受G-CSF的患者来说,问题就变得复杂了。化疗药物本身即可以导致治疗相关白血病,而接受G-CSF的患者,化疗药物剂量往往更大,从理论上讲,这些患者发生第二肿瘤的风险更高,于是G-CSF越发的不能「自证清白」了。
但是,即便这些患者白血病的风险稍有增加(一些文献报道是1.8%对比0.7%),在G-CSF的支持下,化疗患者的总死亡率是明显下降的,使用G-CSF的利远远大于弊,G-CSF的应用也不能因噎废食。
4
脾脏破裂此外,在供者以G-CSF进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过程中,有发生脾脏破裂的个案报道。我们在临床上对此要提高警惕,出现可疑症状、体征要及时处理。
推荐阅读
哪些患者需要「升白」治疗?「升白针」到底该怎么用?
作者:医院血液内科刘海生
编辑:汪小鱼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参考文献:
1.J.Crawforetal.Hematopoieticgrowthfactors:ESMO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sfortheapplications.AnnOncol.May;21Suppl5:v-51.
2.SmithTJ.etal.Re浠涔堝尰闄㈡不鐤楃櫧鐧滈鏁堟灉鏈濂?鐧介鐤棭鏈熻瘉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