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气魄回应脉诊验孕挑战

文章来源:急性白血病   发布时间:2017-6-10 17:46:44   点击数:
 

中医君真的有话说:

西医微博大v向中医发起挑战,让中医只通过号脉判断是否怀孕,如果准确率达到80%,他就认输。虽然已有人应战,但中医君认为无论结果输赢,对中医都无好处。

医学的目的是为了治病救人,而不仅是诊断。诊断再准确,治不了有什么用。中医诊脉验孕,准确率再高,能有现代仪器和试纸高吗?

中医诊脉的优势不在于诊出是否怀孕,关键是能判断出孕妇身体状况,体内气血阴阳是否平衡,是否需要调理,以让身体达到最佳状态。中医以人为本,核心是通过整体辨证论治,让疾病痊愈,身体康复。这样的挑战,中医君认为没有意义。

但是既然别人有意误导社会大众对于中医的看法,作为中医人的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对待这件事情呢?中医君认为应该理性分析,据理回应。

中医君在看到中医书友会推荐的这篇《从听说挑战“脉诊验孕”说起》,觉得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医者,“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而不是做些搞噱头、哗众取宠之事。

且看中医人如何回应“脉诊验孕”挑战!

中医人回应

从听说挑战“脉诊验孕”说起

作者:中医刘钊

今天虽然是周六(9.13),但是是我固定的门诊日,工作很忙,下班到家,才看见一个朋友

了我的微博,提醒我看一封“挑战书”。挑战书的内容是针对脉诊判断妊娠的,发起挑战的人愿赌5万元,意在当众否定他眼中与骗子同类的中医的脉诊对妊娠的判断能力。

我呵呵。

我也懒得去评价这样的“实验”设计是否科学,也不想去分辨在那样的环境之下诊脉者和被诊脉者能否不受诊疗以外的因素干扰,更没必要去攀扯民族大义。我只奇怪,中医真的如此不堪么?

《周礼?天官》中明确记载了距今三千多年的周代就有疾医、疡医、食医、兽医的医事分工,彰示了当时的医学发展水平。

年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图的秦简中记载的“疠迁所”是世界上医院。

战国时的《五十二病方》中记载了人类最早运用汞剂治疗外科感染的情况,还记载了世界上最早的内痔结扎术。

《黄帝内经?灵枢?四时气》中最早记载了腹腔穿刺引流腹水的治疗方法。

《三国志?魏书?华佗传》记载了世界上最早的全麻下外科手术。

南北朝时期的《僧深集方》中记载的“五瘿丸”,是世界上最早的用天然甲状腺激素治疗甲减合并甲状腺肿。

隋朝的《诸病源候论》记载了肠吻合术。

唐代的《外台秘要》记载了消渴病患者的尿液是甜味的,以及如何通过尿液诊断黄疸。

唐代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医学专科学校:太医署。

还是唐代,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新修本草》。

宋代,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卫生出版机构:校正医书局。

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喉:颡叫子。

元代《世医得效方》里记载了世界上最早的脊柱骨折悬吊复位法。

最迟在明代隆庆年间,安徽太平县开始种人痘来预防天花。后来这一方法流传到欧洲,才有的英国医生琴纳发明牛痘。

明代末年的《白猿经》描述了纯白结晶乌头碱的提取,比宋代《日华子诸家本草》中记载的乌头碱粗提物“射罔膏”更为详实具体,这是人类最早提取生物碱的记录。

……

我只选录了一些西医同行们容易理解的事件,其实古代的中国医生的伟大发明何止这些。

中医的思维和理论真的那么没用么?

中医有个“五运六气”学说,其中有个名词叫“太乙天符年”。每六十甲子中,只有四年叫太乙天符年。中医认为,凡是这样的年份,气候剧烈变化,人间容易有瘟疫流行。刚刚过去的一个太乙天符年是年(己丑年),就是大家谈甲流色变的那一年。下两个太乙天符年是戊午年和己未年,是和年。没错,两个太乙天符年连在一起,那时候的景象我们暂时不得而知。但是我们知道,再往回数两个甲子,减去,是,那么年到年这两个连续的太乙天符年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想我的西医同行们都很清楚,“西班牙流感”横扫全球,感染了10亿人,夺去了2千万到4千万人的性命,当时世界人口才17亿。

明朝末年,姑苏洞庭山有个老先生,姓吴,字又可。那个时候也有疫病流行,吴老先生在行医的过程中,发现这种流行的疫病和传统讲的伤寒不同。在他写的《温疫论》的序言里,吴老先生开篇第一句话就断然否定了“六淫邪气”,也就是天气的冷热干湿这些物理因素导致温疫的可能性。他说:“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也就是说,引起温疫的原因,不是以前说的风寒暑湿燥火这些过度的天气变化,而是另外有一种独特的气。《温疫论》里还说:“此气之来,无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邪自口鼻而入。”“大约病遍于一方,延门阖户,众人相同。”

老先生的意思就是说,这温疫,就跟过去的人要服的徭役一样,挨家挨户的,谁都躲不过,无论年龄性别,得病的人,症状都差不多,而且他认为这种异常的气,是从口鼻(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的。明朝末年,具体说是崇祯壬午年,也就是公元年。我们想想,荷兰人列文虎克改进显微镜是年,之后又过了年,西方人才开始用显微镜逐步探究微观世界。但是,中医,在没有显微镜的时候,就坚定地确信一定有这样一种特殊的东西存在,当时吴老先生给起了个名字叫“杂气”,现在,被改叫做“病原微生物”。

……

所以,我们做中医的,就该是你们眼中的骗子么?中药,就都百害而无一益么?你们认定的毒中之毒砒霜制剂,已经成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福音,挽救了无数的生命。在你们大骂中药有毒的时候,德国人从桃金娘科植物的叶子里提取了桃金娘油,卖到中国来,医院的呼吸科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医生大概正使用得不亦乐乎吧。

所以,歇歇吧。与其动辄诋毁一门你根本不了解的学问,不如努力发掘,为国人,为全世界人民,做一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实事。

第二个问题,通过脉象判断疾病,真的很荒诞么?

房颤的病人有“脉短绌”,伤寒的病人有相对缓脉,为什么西医摸摸桡动脉的搏动就如此科学,中医研究桡动脉搏动状态就成了骗子呢?

在没法查HCG,没有B超的时候,在对男女之事讳莫如深的封建社会,中国的医生如何判断早期妊娠?难道他们的经验没有一点可取之处么?

现代医学同样有让外行人看不懂却叹为观止的徒手检查法。

在没有超声引导的时代,心包穿刺是靠叩的。

在没有超声心动的时代,心脏瓣膜病变是靠听的。

在没有CT、MRI的时代,神经内科的定位诊断是要靠叩诊锤的……

你可以嘲笑如今的中医脉诊名实不副,然而,在今天这样一个仪器诊断横行的时代,那些著作等身的高级职称西医工作者,他们的物诊技术还可以达到张孝骞、邓家栋等前辈大家的水平么?

如果认为听诊器不如B超、CT,叩诊锤不如核磁共振,瑞氏染色不如流式细胞仪,为什么不把这些检查方法取消呢?因为在临床工作中,没有一种仪器可以代替医生直接接触病人,没有真正“多余”的检查。医生越多接触病人,发现的问题就可能越多。而在这些徒手检查上建立起的临床思维,才是医学的最大价值所在。

自己不会的东西,就认定别人也不可能会;自己不明白的事情,就认定别人是在骗你……这样的思维定式,难道就是你们致力于普及的科学观念么?

科学应该是开放公允的,人性应该是谦和友善的。

中医是来自实践的学问,中医工作者不是生来的贱民。自称中医的队伍中确实有骗子,有太多骗子,和其他各个行业一样。在分不清庄稼和杂草的时候,不该盲目把所有的幼苗铲掉;在分不清中医和骗子的时候,可以先闭上那张只会轻慢和诋毁的嘴。

西医是医生,中医也是医生,疾病才是我们共同的敌人。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互相学习,互通有无,分享学术进步,为病家谋福祉呢?

补充给你一个小常识,中医自古是反对但凭一脉而诊病的,最讲究四诊合参。望闻问切,缺一不可。《黄帝内经》中分别用神、圣、工、巧四个字来评价望、闻、问、切四诊,便可见先贤对于脉诊的客观态度。

我是个医生,工作很忙,写这些文字是仗义执言。发表在这里,评论转发是大家的自由,但是我不再做回应了。没有时间。该说的话都说明白了,我实在没有能力唤醒那些装睡的人。省下时间,我要看我的书和病人。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中医人回应

“诊脉断孕”挑战,我很害怕!

作者:肖相如

一位局灶坏死性IgA肾病患者,西医要用激素,问我究竟用不用激素,我说你用激素无效,但最终因为西医大夫说,现阶段治疗肾病最有效的还是激素,你用的试试看,治疗半年无效,又来找我要用中医治疗。病人形体较瘦,手足心热,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是肝肾阴虚的表现,激素属于温燥之品,会更加伤阴,所以阴虚的病人用激素大部分无效,而副作用会明显,这个病人用滋补肝肾的中药治疗一年痊愈。脉细数是典型的阴虚脉象,如果肾病的人是细数脉,用激素大部分会无效。

一位微小病变型的肾病综合征患者,不愿意用激素,但是我建议他用激素,因为他的临床表现有水肿、怕冷、手足凉,大便溏,舌质淡苔白,脉沉迟,正规用激素治疗一年半,同时用中药防止复发,经治痊愈。脉沉迟是阳虚的脉象,如果同时有阳虚的表现,就是激素的适应症,因为激素属于温燥之品,有温补肾阳的作用,所以阳虚的病人用激素大部分会有效。

对肾病而言,凡是数脉,用激素都要慎重,脉滑数、弦数的属于热毒炽盛、湿热的多,脉细数的属于阴虚的多,这都是激素的禁忌症;凡是脉沉迟的,是激素的适应症,沉迟是阳虚的脉象。

对肾病患者而言,脉象的迟数对激素的运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中医的治疗是选用温阳,还是滋阴更加具有重要意义。

这就是脉诊的意义!!!

并不是切脉能够确定是否怀孕才有意义!!!

有的人说,他切脉能够切出人体内是否有肿瘤、肿瘤在什么地方、肿瘤有多大。我敢断定,这个人不是骗子,就是二子,总之,他肯定不是合格的中医。因为脉诊不具备精确定位的功能,这是常识。(编者按:某些研究精准脉学的同仁可能不太同意,此处尊重作者观点,重要的是文章的立意。)

有人说,切脉就能诊断疾病?那可能吗?许多病CT、磁共振都不能发现,摸脉就能诊断疾病?脉诊能确定的,CT、磁共振并不一定能确定,这也是常识。

居然还有人说要我参加“诊脉断孕”的挑战,我好害怕呀!我怕的是“诊脉断孕”达不到80%的准确率,中医的“脉诊”就被否定了!其实,我的害怕是多余的,既使是我“诊脉断孕”%的不准确,您否定的了“脉诊”吗?

如前所述,肾病患者根据脉的迟数确定是否用激素、指导中医的辨证治疗,难道比白细胞增高可能是细菌感染,CT发现有点位性病变可能是肿瘤的意义差吗?

抗菌素能治好所有的感染性疾病吗?如果不能治好就要否定抗菌素吗?

激素能治好所有的肾病吗?如果治不好就要否定激素疗法吗?

如果中医是能够被否定的,早就被否定了,想否定中医的人多的去了,就如鲁迅都曾想过,轮的到您吗?

链接:事件回顾

西医在微博上发起挑战:

烧伤超人阿宝

中医不是号称能号脉号出怀孕甚至男女么?可以选三组人,每组十名。一组是怀孕妇女,一组是未孕妇女,还有一组是手臂白皙无明显男性特征的帅哥。受试者躲在屏风后面,只露出手腕。不知道有没有人敢应战?

國医東方

某虽驽钝,愿来应战!辨孕脉及男宝女宝~若准确率不超过80%,终身不业中医。但若有幸赢你,劳您来长安街裸奔十分钟~盼复

烧伤超人阿宝

挑战对象:医院副高及以上职称中医均可参加。挑战内容:中医脉诊妊娠与否,随机盲法测试。准确率超过80%为胜。奖励:挑战者无论胜负无需付任何代价。若胜利,阿宝将提供奖金五万元并终身不称中医为伪科学。欢迎爱好科学的土豪增加奖金,欢迎有兴趣媒体和我联系。

中医杨桢

烧伤超人阿宝之约,接受挑战。进入下一步:程序设计。我不提任何程序要求,程序设计可以完全体现阿宝的意志。我提议:设计程序者应该是无厉害关系的第三方。

烧伤超人阿宝

关于中医脉诊妊娠一事,已有合格挑战者出面。本人所做承诺保证有效,但因本人一名小医生,精力与能力均有限,特请

王志安全权办理此事,寻找客观公正的第三方,制定合理方案,给大家一个满意的交代。对此事有兴趣者请于

王志安联系。此告。

微明

号脉号出是否怀孕有何用?号出是男是女又有何用?现代医学一测一超,分分钟搞定。不如换个比赛内容,请独立客观的第三方进行公证,随机到发热门诊各选10个发烧患者,中医西医各自同时开始诊治,谁治得更快更好算谁赢。比赛不是为了挺谁黑谁,只为大家能正确客观对待两种医学。

中医杨桢

烧伤超人阿宝

王志安

建议挑战赛之前中医和西医都尽量少打嘴仗,现场比赛还有四个名额,有愿意报名的中医尽可以报名,究竟能不能把脉验孕,赛场上见吧。

历史上的西医挑战

一百年前的一次中西医“比武打擂”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8.23

作者:张存悌、李明哲

比武打擂,一般是武林高手之间的事。想不到一百多年前,上海滩破天荒地竟发生过一起中西医摆擂、比试医术高低的新鲜事,打擂的双方是名医丁甘仁和一位洋西医约翰,担任裁判的医院的洋人院长。杨忠所著《丁甘仁传》中详细记录了此事。

“打擂”是由洋西医挑起来的:年10月13日,天主教江南教区在金神父路(现瑞金二路)开设医院(医院)举行开业典礼,名医丁甘仁先生作为在沪的少数几位名医被邀捧场。应邀而来的除了上海社团和名流外,还有在沪的各国领事、西医馆的洋大夫以及当时的一些主流媒体。开幕仪式热烈而隆重。

仪式结束后,医院设施,又参加了酒会,他与美租界西医馆的洋大夫约翰紧挨着。当有人介绍这是上海名医丁甘仁先生时,约翰不屑一顾,很不礼貌地用夹生的汉语说道:“中医能治病吗?”又卖弄地说:“中医不中意。”丁甘仁不卑不亢地回敬道:“西医是万能的吗?”也反唇相讥:“西医是戏医。”大家不过调侃而已,并未放在心上。

不料一阵喧嚷,却引来了许多人,那个洋医生顿时面红耳赤,恼羞成怒地嚷道:“丁先生你代表中医,我代表西医,医院里摆擂治病,你看如何?”丁甘仁不甘示弱:“悉听尊便!”

医院洋人院长,对他们欲“摆擂”争高低,不怕事大,他鼓动说:“我愿提供方便做你们的裁判,医院里已住了许多刚住院的病人。”接着又很有风度地说:“为显公平,你们到病床上抽取同一病种的人,具体规则你们自订,不知二位意下如何?”说完看了看丁和约翰。见二人没异议,大家开始迫不及待地等待这场“好戏”,酒会也草草散场。

到了住院处,因为约翰是内科大夫,自然抽内科病种。院长征得二位同意,把中西医当时都较为棘手的伤寒病作为“打擂”病种。之所以选伤寒病,他知道虽然西医疗效并不确切,但总比中医治疗先进些,这样中医必败无疑,想借此打压一下中医,从而医院做广告,一举两得。

院长取出两份伤寒病历,翻过来背面朝上供二人挑选,丁甘仁与约翰各抽一个病例。依规则,丁甘仁只能用中药,约翰则用西药,治疗期限为20天,治疗标准为病人恢复健康或朝康复的方向发展,理化数据则以检测结果为凭。院长当着中外宾客的面说:“我是个教徒。我以上帝的名义起誓,保证裁判的公正并全程监督。20天后我还是在这里宣布结果,欢迎大家再次光临,谢谢!”他底气十足,认定中医必败。

医院开业庆典变成了丁甘仁与约翰中西医的“捆场”,这一新闻出现在上海各家报纸上,一时沸沸扬扬,家喻户晓,大家拭目以待中西医“打擂”的结果。

丁甘仁抽取的病人是法租界的洋人史密特,35岁,男性,是法国通商局的一名助理。史密特很乐意接受,听说丁先生是上海滩大名鼎鼎的医生,亦想领教中医的神奇。他不仅主动配合,还给了丁甘仁精神上的支持,对中医治疗充满信心。丁甘仁与史密特作了简单交谈并感谢他的信任:“对我的信任其实就是对中医的信任,我在此对你表示感谢!”同时又语气坚定地说:“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丁甘仁认真细致地对史密特作检查,询问了病史和饮食起居,接着行望闻问切,辨虚实寒热,察阴阳五行,医思慎密,不敢懈怠。他知道这次对擂已不是个人行为,他代表有几千年传统的中医,甚至代表一个国家的尊严,只能取胜,没有退路。经过一番诊察,一套完整的治疗方案已在脑海形成。他胸有成竹地对史密特说:“你要谨遵医嘱,按时服药,中医是忌口的,按我吩咐去做,保证你不出20天痊愈。”“我会的,希望我们成功!”史密特说。

凭心而论,当时中西医对伤寒病的治疗均无确切把握。在治疗这类疾病方面,丁甘仁倒是得心应手的。多年的行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精心配制了5帖药并亲自煎熬。史密特吃了他开的药,大有起色,热度渐降,面有红晕,胃口微开。丁甘仁根据病情,又对药方作了调整。他认为史密特的病证,属于寒从内生导致气血凝滞,第二步则可以舒通经络,扶脾祛寒,护阳伐阴,又是5帖汤药。10天下来,丁甘仁去医院查房,史密特早已立在门口迎候,拉住他的手面带悦色地说:“我们成功啦!谢谢!”丁甘仁见状,万分欢喜。

丁甘仁询问了史密特一些情况,又切脉看了舌,史密特说:“丁大夫,我的病好了,不需要吃药了吧?”“从脉象看,寒气已出,但脾虚阳乏,当以扶正祛邪,最后一役直捣黄龙,否则功亏一篑。”丁甘仁信心十足地说。史密特神秘地对丁甘仁耳语道:“约翰大夫的病人,依旧发热不止,病不见好。”

20天过去,当时的报纸早已提前营造了气氛,人们翘首以待。这一天,风和日丽,医院门口早已挤满了人。报界更是抓住这个新闻热点,派出了强大阵容。然而那位“败擂”的约翰大夫托辞未来。

医院院长作了简短讲话后,略带沮丧地宣布:“这次中西医擂台结果,伤寒患者史密特经过20天中医治疗,已经基本恢复健康,各项化验指标正常或趋于正常,丁甘仁先生代表的中医获胜!”

人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丁甘仁英雄般地被推到台上,记者的相机“嘭嘭”而闪,像放出的礼花。丁甘仁作了言简意赅的讲话:“中西医的出现都是对人类健康的贡献,我们应该携起手来,取长补短,各自包容并发挥优势,与我们共同的敌人——疾病作斗争!”他看了看各位,用手示意,平息掌声后,又激昂地说:“东西方文化存在差异,认识有别,这不是彼此诋毁的理由。我坚信并以事实证明,中医是有强大生命力的,它永远也不会衰亡!”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这时,史密特挤出人群,出现在丁甘仁身旁,身着洋服满面红光的他,用生硬的汉语对大家说:“我是丁大夫的病人,过去我不相信中医,通过这次治疗我改变了看法,我要告诉在法国的家人和身边的西方人,甚至全世界,是中医治好了我的病,Verygood!”说完他拥抱了丁大夫。一番诚挚的肺腑之言,令所有在场华人和记者闻之动容。洋人也纷纷向丁甘仁伸出大拇指:“Verygood!”

丁甘仁“胜擂”的消息,传遍大街小巷,《申报》第一时间予以隆重报道,标题“国医胜擂洋医败北”,详尽介绍了中西医对擂经过。时值欧风东浙,中医受到冲击,丁甘仁的胜出无疑给中医增添了信心与活力,他用事实证明并捍卫了中医。

其他西医的观点

肿瘤专科医生

某些西医医生无休无止地调侃或黑中医,表面占尽优势,实则让西医蒙羞。通过黑中医来证明西医的优越感,就如同通过打击别人来证明自己,恰恰可能是不自信的表现。我们要打击的是那些医学骗子(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而非否认整个中医或西医。西医的优越不是靠“黑中医”来达成的,而是靠自身努力和发展。

明白事情原委,并看完如上的文章后,大家可能还会问,那我们究竟要不要应战?应战若是输了怎么办?

正如中医书友会主编蔡仲勋所言,输赢的结果可能如以下两种:

A:脉诊方赢了

中医黑:中医真牛掰,把脉能知道怀孕,能知道男女,建议在B超科旁边加设把脉断孕科……

中医:这有啥用……

B:脉诊方输了

中医黑:看到了吧,中医都是骗子……

中医:他们几个人无法代表中医……

蔡仲勋说,他能明显感受到这一事件背后的猫腻和陷阱,输了对中医有坏处,赢了对中医不一定有好处。就怀孕诊断而言,脉诊还真没有多少比B超厉害的地方,顶多早一些,但人家也有早孕试纸啊。何况,借鉴B超和其他检查结果,用中医的方法治疗,照样是中医。用脉诊的结果,用西医的思路治病,照样是西医。中医是治病的医学,不是诊断医学。

但事已至此,他并不反对应战。只是对于已经应战或者即将应战的同仁,他希望考虑如下几点:

1、深思熟虑,你可能代表的不是自己,而是中医。

2、冷静反思,为中医还是为名,理智还是愤怒?

3、掂量掂量,你在客场比赛,是否能够发挥全部水平?

如果想清楚了,无妨前去应战。已经在坑里了,让水平不够的人代表中医,也是不好。

以上文章转载自中医书友会(







































北京白癜风医院
北京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