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悠》一文中采信较多的一位采访对象是“有着医学背景”的国家基因库细胞中心江苏运营中心主任王德明。这位王德明主任也曾面临“是否保存即将出生孩子的脐带血”的选择,但他凭着自己的“医学背景”积累,“没有盲目相信脐带血公司工作人员的解释”,而是“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并言之凿凿地得出结论:“我没有查到用脐带血自救白血病的成功案例,反倒是查到了自体脐带血无法自救的报道。”
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王德明主任认为“保存脐带血能自救白血病的理论不成立”的依据竟然是:“根据目前的科学认知,白血病是单基因的基因病,没有先天性基因缺陷一般是不会得白血病的。”随后,他心安理得地“放弃了储存脐带血”。
对于白血病诱因,科学界早有定论。英国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在年就发表过《急性白血病的病因》的文章,指出急性白血病的发病原因仅有5%与遗传因素有关。由原卫计委(现国家卫健委)科普项目于年8月30日贡献、医院血液内科副主任医师段明辉认证的百科词条“白血病”这样描述: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常见病因为由病毒感染(RNA病毒)、化学物质、放射线和遗传导致。
《南方日报》健康周刊年8月9日一篇题为《花大钱存脐带血,有没有必要?》的文章里,就此引用了曾有过3例自体脐带血移植成功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即“再障性贫血”)、1例自体脐带血移植治疗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经医院血液中心主任孙媛教授的观点。
她认为:“白血病分为先天和后天两种,如果是先天白血病,那么储存的脐带血确实不可用。但研究认为,绝大部分(90%以上)的白血病是后天获得的,和环境因素如辐射、化学污染、病毒等有直接关系。这种后天的白血病就可以利用自体脐带血进行移植治疗。”
另据《齐鲁晚报》报道,原华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免疫学教授、血液学博士汪成孝也曾说:先天性占比例很小,如果儿童在半岁至1岁期间发病,有可能是先天遗传因素导致的,而后天有很多因素可能导致白血病发生,如环境污染、房屋装修、食品农药残留、滥用药品、病毒感染、放射线辐射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