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线小县城困局机会不多收入偏低消费

文章来源:急性白血病   发布时间:2024/12/29 11:16:52   点击数:
 白癜风可以治得好吗 https://m.39.net/disease/a_h5uu5xr.html

近日,笔者与大学同学交流,再一次深刻感受到身处十八线小县城的现状和无奈!

为什么说是再一次?因为,笔者在大学毕业之后,因家庭原因选择回到家乡工作和生活,而后认识到诸多实际和发展限制,在痛定思痛的基础上,经过不懈的努力才再一次回到重庆这座二线城市(或新一线城市)工作、学习、生活和发展!其中,现实的无奈、过程的艰辛、背后的辛酸,过来人自然明白!事后证明,再多的付出也是值得的,收获大于付出,成长大于遗憾,值得庆幸!

不过,对于更多的年轻学子而言,许多人回到了家乡,便再也没有踏出家乡的勇气!最后的结果,可以说是接受现实,也可以说是适应环境;但更多的,可能就是“悔不当初”!当然,这其中也有个体发展很好的情况,只是占比明显偏小!

在此,笔者先谈谈两个基本概念,以便更好的理解本文的核心内容:

第一个,城市超大化!随着中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当下已经处于城镇化的后期或末期阶段,整体上呈现出人口向一、二线等超大城市流动的大趋势。因为,与中小城市相比,大城市的产业结构更优、经济发展更快、各类资源(教育、医疗、科研等)更优、企业数量更多且规模更大、就业的工作机会和发展平台更多、城市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更完善(交通、卫生、休闲等)。举例,当代的日本“东京圈”和韩国“首尔圈”!简言之,在多重因素的“深刻”影响之下,小城市的人口不断向大城市汇集!

第二个,“马太效应”!马太效应,指一种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适用于多个领域,明显也适用于城市主体。同时,这个概念在当下有被进一步强化的名词解释,即强者恒强、弱者恒弱;表现在经济方面,常常是富者更富、穷者更穷。在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即“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在经济学中,常用于反映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或者说,赢家通吃!

接下来,笔者谈谈在十八线小县城生活可能面临的几大现实处境:

第一个,机会不多!越是在十八线的小县城,产业结构越是单一,甚至是以农业为主;越是在十八线的小县城,可以选择的就业空间、行业领域等十分狭小,许多人都难以找到能够满足自己能力、兴趣和发展的工作,为生活或生存而就业,还不敢轻易放弃这份生活保障。当然,也有产业发展很强的县城,但这些县城占比较小也是事实!

第二个,收入偏低!越是在十八线的小县城,同样的一份工作所能获得的薪资、五险、福利等待遇有明显的差距;而且,晋升或发展的空间更加有限。以公务员为例,若不是职级改革,许多十八线小县城公务员在退休之时仅能拿下“副科级”退休,甚至连“副科级”都没有。以洗碗工为例,在香港一家小店的洗碗工,月收入超过三万港元,也十分正常;在十八线小县城的洗碗工,月收入超过三千五的,都是极少数!(防抄袭,百家号助你成公)在一定程度上讲,付出的努力与实际的收入难成正比,或许就是许多人选择“躺平”的真实原因;但在现实的压力之下,特别是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又何来真正的“躺平”?

第三个,消费偏高!或许,许多人会认为在经济不发达或经济较落后的十八线小县城,虽然收入偏低,也理应消费偏低?不过,事实上,在许多十八线小县城的实际消费水平却并不见得真低。为什么会这样?从经济的角度来讲,小县城所需的各类商品往往需要从大城市生产、运输、销售过来,流程越长所造成的成本越高,许多商品的价格自然也会随之而“涨”。同时,由于十八线小县城的人口和消费体量相当有限,在量上无法增长或整体偏低的情况之上,单价的提高便是必然;因为,利润=单价利润×消费人数!

在此,笔者想谈谈一个真实的案例;笔者在十八线小县城工作时,认识一位在单位上(体制内)工作的朋友;为了能够节约钱+快一点入驻新房,解决几代人同住一屋存在生活不遍的问题;这位朋友在装修房屋之时,估计很可能采用了一些便宜的装修材料。后来,又在空置仅两个月的情况之下,全家人一起入住;再后来,这位朋友(男)患上了白血病,治疗了两年多的样子便离开了人世,留下老人、老婆和两个孩子。在与其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其装修房屋的费用并不算少,为什么会采用品质较差的装修材料?因为,同样一个产品,至少得从成都或重庆生产、运输、层层代理销售而来,这一路的成本不断上涨,再加上当前人工费用偏高的情况,装一套二居室的房子居然比在重在装一套三居室还贵,整体品质还未必比得上装重庆的这一套三居室!是的,十分现实!

第四个,人情世故!越是在十八线小县城,“人情世故”所需要耗费的金钱、时间、精力等越多,甚至已经成为家庭收入中最重要的一项支出;这个情况,在寒暑假、节假日,表现十分明显!因为,“圈子很小”,想不认识都难,转个圈、吃个饭、逛个街,到处都是认识的人。那么,问题来了,都认识了,办个宴,去不去?如果不去,其他人怎么看?自己的面子又往哪里搁?自己若要办宴,又请谁来?(防抄袭,百家号助你成公)因为,越是在十八线小县城,人们往往越需要依赖“人际关系”来获取工作机会、发展机遇、解决问题等等;同时,这也会导致“不当利益”、“灰色收入”等问题的产生,也很可能会让真才实学的人难以发挥才干或只谈“能者多劳”,不谈“多劳多得”。因为,你办、我办、大家办、月月办、周周办,“大摆宴席”其实就是一个恶性循环,多办一办,总能或多或少地收回一点成本,若是不办,那岂不是“只出不进”?当然,当下都在倡导文明之风,节俭办宴;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情况已经开始有所好转!

最后,笔者想说,若非在当地(十八线小县城)生活和发展有较大的直接优势,一般不建议年轻人回到十八线小县城去拼搏;因为,在看似生活成本较低,不需要考虑居住成本,也可以更好地照顾老年人的背后,很可能牺牲的就是一生的发展空间、发展上限和无数可能!事实上,许多时候,回到十八线小县城才会发现,这里未必不“卷”,只是“卷”得不同罢了!当然,若是个体有明确的志向、发展的目标、现实的路径,回到家乡、创新创造、造福家乡,那自然也是大大的“美事一桩”!成功的案例,还是不少的!个人命运,自主把握,只是选择真的很可能大于努力!

(觉得不错,请长按点赞、一键三连、分享出去!)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