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玲教授CART免疫疗法在复发难治非

文章来源:急性白血病   发布时间:2021-12-3 15:30:32   点击数:
 整理:肿瘤资讯来源:肿瘤资讯

年4月16日-18日在成都举办了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办,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淋巴细胞疾病学组、四川省医学会承办,上海交通大医院、医院、医院、中华医学会《国际输血与血液学杂志》协办的中华医学会“第一次全国淋巴细胞疾病学术大会暨国际淋巴瘤最新进展研讨会”。会议期间,特邀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肿瘤科的张利玲教授,针对CAR-T免疫疗法在复发难治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应用进行专访,详情如下。

张利玲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华中医院肿瘤中心淋巴瘤病区主任CSCO抗淋巴瘤联盟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肿瘤转化医学学组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老年肿瘤学会淋巴血液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抗癌协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免疫学会肿瘤生物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临床肿瘤学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候任主委

CAR-T免疫疗法在复发难治淋巴瘤中的新进展

张利玲教授:CAR-T免疫疗法在复发难治淋巴瘤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疗效。国际会议最新数据显示抗CD19CAR-T疗法在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边缘区淋巴瘤中都取得了不错的疗效,而且疗效持续性也非常可观。ZUMA-12II期临床试验研究了运用抗CD19CAR-T一线治疗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结果显示该治疗对于Double-hit、Triple-hit这类高级别遗传学异常的B细胞淋巴瘤也有不错的疗效。此外,医院张明智教授和团队去年报道了抗CD7CAR-T的研究,这一疗法突破了我们在T细胞淋巴瘤CAR-T治疗上的空白,扩展了CAR-T的应用范围。另外,还有很多新技术在研发进程中,如抗CD19/CD22双靶点CAR-T,快速制备的FastCAR-T等等。希望这些研究能够进一步提高CAR-T的制备工艺,缩短制备周期,惠及更多患者。

CAR-T疗法毒副反应的应对策略

张利玲教授:CAR-T疗法目前也面临着各种挑战。CAR-T治疗的毒副反应是多种多样的,急性毒副反应主要表现为: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CAR-T细胞相关神经毒性(CRES),肿瘤细胞溶解综合征,噬血-细胞综合征等。其中CRS是最常见的CAR-T急性毒副反应。引起CRS的原因是被CAR-T识别并杀伤的靶细胞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导致免疫系统过度激活。CRS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低血压、低血氧。CRS的治疗主要采用白介素-6抗体妥珠单抗,目前临床结果显示妥珠单抗在处理CRS方面效果显著,对于高度疑似CRS的患者,可以考虑尽早使用妥珠单抗。另外,CAR-T相关的神经毒性也是比较常见的CAR-T急性毒副反应。CAR-T相关神经毒性的临床表现是头痛、记忆力减退、意思模糊、语言障碍、癫痫发作等。CAR-T相关神经毒性起病可以比较缓和、甚至隐秘,但一旦恶化后发展十分迅速。因此在CAR-T相关神经毒性的预防与治疗中,最重要的是早期评估、早期预防。早期评估通常采用CRES预测评分(CARTOX-10),如果评分大于等于6分,就应该及早开始预防。如果神经毒性已经发生,则可采用大剂量皮质激素冲击疗法。

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治疗现状和进展

张利玲教授: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类较为罕见的惰性T/NK细胞增殖性疾病,主要分为三类: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NK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和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诊断标准主要包括:(1)血细胞形态学;(2)流式细胞分析免疫表型,鉴定T细胞或NK细胞起源;(3)TCR克隆重排检测;(4)STAT3基因突变检测。在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中,无症状患者通常采取观察等待,需要治疗的患者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化疗,主要应用甲氨蝶呤、环磷酰胺、强的松等药物,一线治疗失败后可以考虑使用嘌呤类似物或靶向治疗药物等。中国医学科学院天津血液学研究所邱录贵教授和团队在去年ASH会议上报道了他们自创的TPM方案,使用沙利度胺、强的松和甲氨蝶呤三药联合治疗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目前正在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中。

责任编辑:Amiee排版编辑:熊凡版权声明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