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血常规里的白细胞能反映出很多问

文章来源:急性白血病   发布时间:2021-9-3 10:44:32   点击数:
 

在医院各科,感冒、发烧、咳嗽、腹泻、腹痛、脸色苍白、浑身乏力、皮肤有瘀斑......好像不管出现什么毛病,医生大多都会建议先查个血常规。一个小小的血常规也能反映出很多问题吗?没错,通过血常规观察血细胞的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从而判断血液状况及疾病的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发现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快速判断身体各种组织器官的病变情况。所以今天,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些关于血常规白细胞计数的小知识。

血常规检验报告单

血常规一般采用静脉采血和末梢血进行检测。不同的部位采血对血细胞分析仪结果存在一定的影响,数据表明:静脉血与末梢血所测白细胞和血小板值有显著差异,而所测红细胞、血红蛋白无显著性差异。所以无特殊原因,推荐成人进行静脉采血。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检验科对标本采集要求:进行静脉采血时需在门诊楼一楼抽血室;14岁以下儿童及特殊原因需进行末梢血采血时在检验科采血处。

标本采集送检后如何进行检测分析呢?血细胞分析仪又叫血液细胞分析仪、血球仪等,是医院临床检验应用最广泛的仪器之一。广西医院检验科的血细胞分析仪的技术已从三分群转向五分群,从二维空间进而转向三维空间,现配备有迈瑞BC-Plus系列和BC-系列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接收到门、急诊血常规待测标本30分钟内可出检验报告单;如遇异常结果需复查、涂片镜检时延长30分钟。检验科人员以最大的热情为病人和临床提供准确、及时、高效、优质的服务。

血常规的检查包括有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分类计数(DC)及血小板(PLT)等,通常可分为三大系统,即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

一、白细胞计数(WBC):是指计数单位体积血液中含的白细胞数目。正常参考范围:成人(3.5~9.5)×/L;新生儿(15.0~20.0)×/L。白细胞的变化有什么临床意义?

1、病理性白细胞增高:见于各种细菌感染和炎症(如败血症、肺炎、脑膜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肾炎、急性胆囊炎等)、严重组织损伤或坏死、中毒、恶性肿瘤、白血病及手术后等。白细胞在20×/L以上,说明存在严重感染。

2、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常见于某些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性肝炎、水痘、风疹等)、某些细菌性感染(如伤寒、副伤寒、粟粒性结核等)、血液系统疾病(如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肝脾功能亢进等)、化学治疗药物(如抗肿瘤药、氯霉素、解热镇痛药和抗甲状腺制剂等)、长期接触放射线等。白细胞在2.5×/L以下,是传染病、中毒和骨髓再生障碍的重要危险值。

3、生理变化有哪些?①妊娠与分娩:妊娠期特别是最后一个月WBC水平会升高,分娩时可达34×/L,产后2~5d恢复正常;女性绝经期、月经期可降低。②日间变化:一般安静松弛时WBC较低,活动和进食后较高;早晨较低,下午较高,一日之内可相差1倍。③年龄:新生儿计数较高,可达(15~30)×/L,通常在3~4天降至10×/L。④运动、疼痛和情绪影响:剧烈运动、剧痛、极度恐惧等均可使白细胞短时升高。⑤饮酒、大量吸烟、冷浴亦可升高,由于生理因素,同一检测对象WBC计数甚至可波动50%。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DC):是指对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分别计数并计算其百分比。正常外周血中常见白细胞有中性粒细胞N(40%~75%)、嗜酸性粒细胞E(0.4%~8%)、嗜碱性粒细胞B(0~1%)、淋巴细胞L(20%~50%)、单核细胞M(3%~10%)。

当人体感染了细菌或病毒时,血常规中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可有相应的变化。①一般WBC不高或降低,而淋巴细胞计数或百分比增高,多提示病毒感染可能,如流感、麻疹等;②WBC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或百分比均增高,多提示细菌感染可能,如因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腹泻、肺炎、扁桃体炎等病症。白细胞计数无论是升高或降低,都需要进一步判断是哪种类型的白细胞发生了异常,不能单纯根据白细胞的总数下结论,应结合白细胞分类计数和白细胞形态等指标综合判断。

医学检验科-

文字来源

医学检验科吴丹萍

门诊预约方式

为方便广大市民朋友就诊咨询,我院已开通电话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