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简介
晕征是指在肺结节、肿块或实变周围有略低于其密度而略高于肺实质密度环形磨玻璃样阴影,可单发或多发。
任何使肺实变、远端气腔空气含量减少而又不使肺泡全部闭塞的因素都可引起晕征。
首次在侵袭性曲霉菌病中描述,被认为是较典型表现。但随着研究发现,晕征越来越多见于其他疾病。
因不同的疾病,晕征病理特征各不相同,客观的讲,晕征并不具备特异性。
晕轮中心的实质成分→原发或转移性肿瘤组织、坏死性血管炎症、梗死、肉芽肿病变。
而「晕」→出血、渗出、肿瘤细胞的浸润状态(贴壁生长型)。
实性结节周围出现晕征
No.2
疾病谱请输入标题
呼吸系统疾病出现晕征的疾病谱:根据文献报道,总结为三大类疾病
感染性疾病
肿瘤性疾病
非感染/非肿瘤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真菌
1、感染性疾病中最常出现晕征的是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常见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比如白血病、淋巴瘤等。
19岁,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T:双肺下叶分布为主的多发斑片状高级稍高密度影,周围可见磨玻璃样「晕征」。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形成晕征的病理机制:组织病理学特点是曲霉菌侵入血管及以后在小动脉内的血栓形成或血管炎,继而发生出血性肺梗塞。真菌侵犯血管引起肺梗死相当于CT上的结节影,磨玻璃样密度的「晕」是出血或出血性肺梗塞形成的环绕在其周围的红色的环。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伴中性粒细胞减少,CT发现实性结节影周围伴「晕征」,使用两性霉素B治疗后结节空洞形成(文献病例未给出),但晕征消失
B:大体病理发现类圆形肺梗死(*号),在梗死区周围伴出血(箭头)
C:切片观察红细胞分布于肺泡但是未将肺泡全部填充
晕征被认为是曲霉菌早期的证据,在免疫缺陷患者强烈提示是曲霉菌感染,也是活性霉菌存在的标志,当出现空气新月征的时候提示机体免疫逐步恢复。
85例CT晕征发现在免疫低下组,晕征更多提示侵袭性曲霉菌,而在免疫正常组更多的是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还有一些少见的感染。
男,34岁,非霍奇金淋巴瘤,NK/T细胞淋巴瘤,鼻型
CT:肺侵袭性曲霉菌病,周围出现晕征,随着治疗逐渐消失
「晕征」也可见于其它侵犯血管的真菌性肺炎,如毛霉菌病、念珠菌、孢子菌。毛霉菌病是一种严重的、常致命的机遇性感染,多见于免疫损害、糖尿病或肾病的患者。毛霉菌病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为:有直角分支的无分隔宽菌丝侵入组织并有侵犯血管的倾向。在薄层CT上表现为带晕的结节,都有肺血管血栓形成及梗塞,这在病理检查中几乎是恒定的。隐球菌-晕征是由于周围肉芽肿炎性渗出,而非出血。
感染性疾病—病毒
主要致病源为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及巨细胞病毒等,成人中流感病毒最常见。病毒性肺炎的CT表现以肺间质病变为主,伴不同程度的肺实质受累。
主要为磨玻璃影、碎石路征、小片状或大片状实变、支气管充气征、小结节影、胸膜下网状影、条索影及支气管血管束增粗等。
小片状模糊影、大片状实变或小结节影为不同程度的肺实质炎性改变,磨玻璃影病理上为肺泡壁的肿胀、肺泡腔少量渗出及肺泡间隔的炎症。
COVID-19:3天时CT发现双肺斑片状实变影伴「晕征」,8天时范围增大,16天时残留索条影
COVID-19:CT发现双肺斑片状实变影伴「晕征」
感染性疾病—机化性肺炎
机化性肺炎或球形肺炎等有特定形态的疾病也可存在晕征,晕征反映了肺泡内的炎性渗出、纤维性渗出、肺泡间隔及支气管血管旁间质慢性炎性细胞浸润,抗感染治疗后可消失。
女,76岁,主因「间断咳嗽、喘息1个月」。CT:大量实变影周围可见「晕征」。
女,69岁,主因「体检发现右肺下叶占位3天。」CT发现结节影周围伴「晕征」,病理证实为炎性肉芽肿。
肿瘤性疾病
在多种肿瘤,如细支气管肺泡癌、腺癌、淋巴瘤和转移瘤中均可见肿瘤细胞浸润肺泡壁及间质的围绕结节或团块形成的晕征,某些肿瘤合并出血也可形成晕征。
细支气管肺泡癌通常表现为伴磨玻璃影的孤立性周围性肺结节。局灶性磨玻璃影被认为是发生局部病变的早期征象,磨玻璃影在组织病理学上反映肿瘤的一种独特的贴壁生长方式,即以肺泡间隔为基质,在远端气腔扩散而较少充盈腺泡。
淋巴瘤或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孤立或多发肺结节伴有磨玻璃样晕环。在病理学上,淋巴瘤中的结节代表了单形的单细胞系的恶性淋巴细胞的密集浸润,而「晕征」则代表较稀疏排列的肿瘤细胞对周围间质的浸润。
在转移性肺疾病中,结节周围的磨玻璃影是从肿瘤向周围肺泡壁浸润或出血的结果。富含血管的转移瘤,比如血管肉瘤、绒毛膜癌/侵袭性葡萄胎、骨肉瘤、卡波西肉瘤、黑色素瘤等,周围新生血管的脆性而致之血栓形成和血管破裂的结果。
60岁,女,支气管肺泡癌,CT可见磨玻璃影,病理基础为肿瘤沿肺泡间隔浸润生长,导致肺泡间隔增厚(*号),肿瘤细胞浸润到肺泡腔而不使肺泡腔全部闭塞。
绒毛膜癌患者大咯血,CT多发肺转移伴「晕征」,大体病理发现病灶周围可见出血,切片发现肺泡腔内可见大量红细胞但未使肺泡腔闭塞
女,29岁,侵袭性葡萄胎III期(FIGO评分4分),首次CT发现右肺下叶多发结节影伴「晕征」,治疗后晕征消失
女,58岁,主因「发现右肺下叶占位1周」。CT发现右肺下叶背段实性占位周围伴「晕征」。术后病理:右肺下叶浸润性腺癌。
女,54岁,主因「发现右肺上叶多发磨玻璃影2天。CT发现右肺上叶尖段实性占位周围伴「晕征」。术后病理回报:右肺上叶浸润性腺癌。
45岁,男,转移瘤黑色素瘤,可见「晕征」
73岁,男,肺淋巴瘤,CT肺内多发结节影伴周围「晕征」,切片肿瘤细胞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导致肺泡间隔增厚,肿瘤浸润到肺泡腔,但未使肺泡腔闭塞。
心脏原发性血管肉瘤(*号)伴多发肺转移,CT表现为肺结节伴「晕征」
转移性血管肉瘤,双肺多发小结节伴周围「晕征」
文献报道:1、小结节伴周围晕征(提示出血严重);2、大结节位于胸膜下或纵膈旁,要想到血管肉瘤的可能性
非肿瘤/非感染性疾病
疾病繁多,仅列举以下几种:
嗜酸粒细胞性肺病:肺实质嗜酸粒细胞增多为特征的一组异质性疾病,伴有或不伴有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包括:寄生虫感染、单纯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特发性嗜酸粒细胞综合征。
子宫内膜异位症。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典型组织病理表现包括坏死,血管炎症(通常累及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管腔多为局限性偏心性受累)以及肉芽肿性炎。症状出现较晚以及肾脏早期受累提示预后欠佳。75%-85%患者肾脏受累。
肺血吸虫,CT表现为多发实性结节伴周围「晕征」,确诊需要病原学检查。
29岁,女性,主诉持续一年的反复和连续的月经咯血(月经期间咳血),每周期约5-10毫升,伴有血凝块,并逐渐加重。CT发现左肺上叶舌段实性结节伴「晕征」,支气管镜发现散在出血点,切片发现肺泡壁可见腺体,肺泡腔见红细胞。
右肺下叶肺动脉栓塞大致出血性梗死,周围可见「晕征」。
42岁,女性,活检确诊为肉芽肿性血管炎,实性结节周围可见「晕征」。
作者
影像shine
内容策划
小雪球、彭龙
题图来源
图虫创意
插图来源
作者提供
投稿及转载
medical_radiolog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