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祥教授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分层与免疫治

文章来源:急性白血病   发布时间:2020-12-2 14:57:10   点击数:
 前言在"年白血病/骨髓瘤/MDS高峰论坛暨年CSCO抗淋巴瘤联盟巡讲——济南站"会议期间,CCMTV访谈栏目“第一时刻”特邀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贡铁军教授就ALL(急性髓系白血病)危险分层以及CAR-T治疗进展的相关问题对中国医院王建祥教授进行专访。

王建祥主任医师

中国医院白血病诊疗中心

贡铁军教授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

年3月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在新诊断的AML患者中,MRD与疾病的复发率、RFS和OS相关。请问国内在急性白血病MRD与临床决策相关研究的开展情况?

白血病控制的一个初步的目标就是追求达到完全缓解,在完全缓解后追求的是长期生存,而缓解的深度和质量与生存密切相关。关于缓解的深度和质量,现在通常用MRD来表征。现在监测MRD的方法有很多种,比较通用的有多色的流式细胞术、定量PCR技术,NGS是比较新型的手段。对于MRD的监测,各研究单位、研究机构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但还没有在国际范围内形成统一化、标准化,使得一些研究成果在推广和使用上遇到了比较大的困难和障碍。为此,ELN(欧洲白血病网)组织在推荐了一个关于MRD监测的共识,提出了一个可比较、可借鉴、可相互参考的研究成果的解释。

国内的急性白血病MRD研究也有些报道。比如最早开展的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早期,使用流式细胞术进行的监测发现MRD与患者生存存在相关性。在成人白血病开展了一些监测,来判断基于疾病预后的动态调整。但这些发现都基于单中心的研究,尚未形成组织性的研究行为或治疗的规范。MRD的规范化应当成为白血病治疗所追求的一个目标,使之成为治疗中重要的一环,能够在业界广泛采用。

AML在CAR-T治疗上存在哪些挑战,治疗靶点的研究有哪些进展?

大家所熟知的CAR-T治疗最先应用于淋系的白血病治疗,尤其是针对CD19靶点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推动了行业的发展。反观髓系白血病,进展相对不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少比较突出的靶点,一个靶点是否适用,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判断:特异性表达在特定的肿瘤细胞上;即便在正常组织也有表达,但对功能的影响较小,不良反应可控。由此看来,髓系白血病缺少像CD19这样疗效凸显的CAR-T靶点。

不过在髓系肿瘤中,最近也发现了一些比较好的靶抗原,比如CD在髓系白血病细胞尤其是干细胞上表达比较高,而在正常造血干细胞表达则较低。针对CD,国际上也开展了一些早期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还有靶抗原一些针对NK细胞和NK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制备出的CAR细胞也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虽然髓系白血病抗原的使用上整体处于相对落后的局面,但随着对一些抗原机制的阐明,CAR-T治疗的发展也会受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另外,如何控制针对髓系白血病的CAR-T治疗带来的副作用,也是未来研究工作的一个重点。

在AML患者中,CAR-T治疗与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结合上有哪些进展?哪些患者在CAR-T治疗后依然需要做移植?

目前AML患者使用CAR-T治疗的数量还非常少,经验也非常少。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的经验看,CAR-T治疗后普遍存在复发率偏高的问题,如果有适合条件的供者,依然建议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因此每一种治疗手段都不是孤立的,都有其特定的节点,在某一个治疗的阶段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白血病的治疗应当进行全程的管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