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护士资格考试网

文章来源:急性白血病   发布时间:2018-11-27 13:02:18   点击数:
 中公护士资格考试

题库

干货

招聘

公开课

不定期送书、送资料

临床医师倒计时天

护士资格考试倒

倒计时09天

患者,女性,35岁,因月经量增多4个月伴发热、咽痛1周入院,入院后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查体:T39、8℃,全身多处皮肤瘀点、瘀斑,肝脾及淋巴结肿大。

1、下列为该患者采取的降温措施,错误的是

A鼓励多饮水

B头戴冰帽

C乙醇擦浴

D冷敷

E遵医嘱给退热药

正确答案:C

解析:血液病患者禁忌使用酒精擦浴,因血液病人血小板减少,凝血机制差,酒精擦浴可使皮肤出现散在的出血点。应以物理降温为主,用40~50℃温水擦浴或头部冷敷或枕冰袋,若体温持续不退,也可于颈部或大血管处放冰袋。忌用擦浴和大剂量退热药,以避免加重血管损伤和大汗加重休克。

2、护士为该患者静脉推注化疗药物时不慎将药液漏出血管外,下列处理措施中错误的是

A抬高患侧肢体

B普鲁卡因封闭

C热敷

D50%的硫酸镁湿敷

E泼尼松

正确答案:C

解析: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

(1)用注射器连接头皮针将药物回抽,以减少化疗药的渗出量,回抽的血液药物以3~5ml为宜。

(2)可选择性的注入25mg氢化可的松,然后拔掉针头。

(3)保留针头,用2%普鲁卡因2ml加地塞米松1ml进行局部封闭。(B对)

(4)可用95%酒精,呋喃西林湿敷或冰敷。(C错,为本题正确答案)

(5)抬高患肢。(A对)

(6)避免局部按压,密切观察。

(7)如出现组织破坏或溃疡时,应考虑手术切除。

患者,男性,50岁,患急性白血病。住院期间病人活动时突然出现头痛、呕吐、昏迷。查体双侧瞳孔不等、瘫痪。

3、该患者可能出现了

A失血性休克

B脑炎

C脑膜炎

D颅内出血

E败血症

正确答案:D

解析:该患者患白血病,住院期间活动时突然出现头痛、呕吐、昏迷。查体双侧瞳孔不等、瘫痪。可考虑为颅内出血。因为化疗容易出现骨髓抑制,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颅内出血是最严重的情况,常表现头痛、呕吐、瞳孔大小不等、瘫痪,甚至昏迷等。

4、针对该患者采取的护理措施,错误的是

A绝对安静平卧

B头戴冰帽

C吸氧

D安置头低足高位

E遵医嘱给予脱水剂

正确答案:D

解析:脑出血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发病24~48小时内避免搬动病人,病人侧卧位,头部稍抬高,防止颅内静脉回流,从而减轻脑水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应绝对卧床4周,限制探视,一切护理操作均应轻柔,并头置冰袋,可防止继续脑出血。

D项,安置头低足高位错误,因为患者本来已经是颅内出血了,如果取用头低足高位容易出现充血,加重出血。因此D错,为本题正确答案。

患者女,30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伴胸闷、气急,活动后症状加重3周”就诊,实验室检查:Hb77g/L,WBC61、8×/L,PLT×/L,异常细胞88%。为进一步诊治收入血液科病房。

5、为明确诊断,需行骨髓穿刺术。护士对患者解释穿刺的注意事项时,错误的内容是

A目的是帮助明确诊断

B穿刺时需采取膝胸卧位

C穿刺后可能会有酸胀的感觉

D穿刺后2~3天内不宜洗澡

E可以正常活动,不影响生活规律

正确答案:B

解析:根据穿刺部位协助病人采取适宜的体位,若于胸骨、髂前上棘做穿刺者取仰卧位,前者还需用枕头垫于后背,以使胸部稍突出。若于髂后上棘穿刺者取侧卧位或俯卧位,棘突穿刺点则取坐位,尽量弯腰,头俯屈于胸前使棘突暴露。此题中未提及从什么部位穿刺(B错,为本题正确答案);骨髓穿刺术协助诊断各种贫血、造血系统肿瘤、血小板或粒细胞减少症、疟疾或黑热病(A对),术后穿此处疼痛是暂时的,不会对身体有影响(CE对),术后48~72小时内不要弄湿穿刺处,多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防止伤口感染(D对)。

6、患者被确诊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给予DAH方案化疗(D-柔红霉素、A-阿糖胞苷、H-高三尖杉酯碱)。应用化疗药物后,护士应重点观察的是

A心脏毒性表现

B骨髓抑制表现

C注射部位局部表现

D膀胱毒性表现

E神经毒性表现

正确答案:A

解析:柔红霉素,多柔比星、高三尖杉酯碱类药物可引起心肌及心脏传导损害,用药前后应监测病人心率、心律及血压;用药时要缓慢静滴,<40滴/分;注意观察病人面色和心率,以病人无心悸为宜。一旦出现毒性反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处理(A对);阿糖胞苷的主要不良反应有消化道反应,肝功能异常,三种药物都有化疗药物骨髓抑制的不良反应,会对身体损伤但不会立即致命,化疗药的应用主要还是为了帮助患者保证脏器器官的健康(BCDE错)。

7、患者女,42岁。白血病入院化疗3个周期后出现足趾麻木、腱反射消失等外周神经炎的表现,引起此副作用的化疗药物为

A长春新碱

B泼尼松

C柔红霉素

D阿霉素

E甲氨蝶呤

正确答案:A

解析:长春新碱有神经系统毒性,主要引起外周神经症状,如手指、神经毒性等,与累积量有关,足趾麻木、腱反射迟钝或消失,外周神经炎(A对);泼尼松为激素类药物无神经毒性(B错);柔红霉素、阿霉素均具有心脏毒性,可引起心肌及心脏传导损害(CD错);甲氨蝶呤可引起口腔黏膜溃疡(E错)。

8、慢粒白血症的突出表现是

A淋巴结肿大

B脾肿大

C低热

D贫血

E出血

正确答案:B

解析: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自然病程可分为慢性期、加速期及急性变期。慢性期起病缓慢、早期常无自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乏力、消瘦、低热、多汗或盗汗等代谢亢进的表现。脾大常为最突出体征,随病情进展脾脏可达脐水平甚至可伸入盆腔。若发生脾梗死时,压痛明显。多数病例可有胸骨中下段压痛。慢性期可持续1~4年(B对)。

9、患者,男,43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脾大至脐平。血常规:WBC50×/L,Hbg/L,PLT×/L。护士健康指导时应向患者特别强调的是

A劳逸结合

B按时服药

C保持情绪稳定

D避免腹部受压

E预防感冒

正确答案:D

解析: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最突出的体征为脾大,护理中我们需要安置病人于安静、舒适的环境中,卧床休息以减少腹部胀痛,并尽量避免弯腰和撞击腹部,防止脾破裂(D对)。

10、与白血病发病无关的是

A药物化学因素

B病毒因素

C物理因素

D免疫功能亢进

E遗传因素

正确答案:D

解析:病毒已经证明C型RNA肿瘤病毒是某些动物患白血病的病因(B对);放射电离辐射可致白血病已被肯定(C对);化学因素多种化学物质或药物均可诱发白血病,苯及其衍生物已被认为可致白血病。氯霉素、保泰松、烷化剂及细胞毒药物均有可能致白血病(A对);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与白血病发病有关。单卵孪生子一个患白血病,另一个患病的机会约是20%,比双卵孪生子高12倍。有染色体异常的一些遗传性疾病,如先天性愚型、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较易发生白血病(E对);免疫功能亢进与白血病发病无关(D错,为本题正确答案)。

11、患者,男,10岁,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入院。治疗方案中有环磷酰胺。在化疗期间要特别加强监测的项目是

A体温

B血压

C脱发

D出血性膀胱炎

E食欲

正确答案:D

解析:环磷酰胺可引起脱发及出血性膀胱炎所致血尿。(D对)

12、急性白血病出血的主要原因

A组织浸润

B成熟粒细胞减少

C白细胞增高

D血小板减少

E出血

正确答案:D

解析:半数以上患者以出血为早期表现,程度轻重不一,部位可遍及全身,表现为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和月经过多、眼底出血等,出血主要是血小板明显减少,血小板功能异常、凝血因子减少、及白血病细胞浸润、细菌毒素等损伤血管而引起出血。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常伴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而出现全身广泛出血(D对)。

13、化疗病人考虑停药的指征包括

A白细胞低于3、0×/L

B头发脱落

C静脉色素沉着

D血小板计数低于40×/L

E恶心呕吐

正确答案:A

解析:化疗病人应密切观察其造血功能障碍表现,若出现白细胞低于3、0×/L(A对),或血小板计数低于50×/L,应停药(D错)。头发脱落、静脉色素沉着、恶心呕吐也是化疗的常见不良反应,但不是致命性的,一般不影响继续治疗(BCE错)。

14、孙女士,患急性白血病,牙龈和口腔黏膜有瘀点,为该病人做口腔护理时不妥的是

A避免棉球过湿

B先取下活动义齿

C每次夹紧一个棉球擦拭

D擦洗动作轻

E用棉球轻轻擦去瘀点

正确答案:E

解析:白血病患者由于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有发生出血的倾向。该患者牙龈和口腔黏膜有瘀点,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不宜用棉球擦拭,以防发生出血(E错,为本题正确答案)。

15、急性白血病化疗病人多饮水的目的是

A补充出汗等所丢失的水分

B防止尿酸性肾病

C减少出血性膀胱炎并发症

D加速细菌毒素及炎性分泌物排出

E促进痰液稀释而容易排出

正确答案:B

解析:(1)预防尿酸肾病:由于大量白血病细胞被破坏,可产生尿酸肾结石,引起肾小管阻塞,严重者可致肾衰竭,病人表现少尿、无尿。故要求病人多饮水,给予别嘌呤醇以抑制尿酸合成(B对);

(2)多饮水,一般每天饮水量要在ml以上,督促病人2小时排尿1次以冲洗细菌和炎症物质,减少炎症对膀胱和尿道的刺激(D错);

(3)保证足够的饮水量,有助于痰液的稀释(E错)。

16、急性白血病病人突然头痛、呕吐、视力模糊常提示

A败血症

B脑膜炎

C颅内出血

D脑炎

E失血性休克

正确答案:C

解析:白血病病人骨髓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增生,抑制正常造血功能,患者易出现出血,其中最为严重的是颅内出血,表现为病人的头痛、呕吐、视力模糊等,一旦发现需紧急救治(C对);

败血症也是白血病病人常见的危重急症,但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A错);

脑膜炎急性期常表现为发热、剧烈头痛、呕吐、全身抽搐、意识障碍或颈项强直等,病前一般有中耳炎病史或上呼吸道感染史(B错);

脑炎为病毒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热病、头疼、呕吐、混乱、睡意和畏光(D错);

失血性休克见于大量出血的病人,表现为四肢厥冷、意识障碍等(E错)。

17、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近日恶心,呕吐,进食明显减少,伴尿少,血清钾10、2mmol/L,须警惕发生

A心力衰竭

B严重心律失常

C抽搐

D休克

E昏迷

正确答案:B

解析:血清钾>7、0mmol/L为严重的高钾血症,主要影响心血管系统和神经肌肉系统。表现为严重的心律失常和四肢麻木、软瘫(B对C错)。

18、某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呕吐,视力模糊,昏迷,可能是

A胃肠道出血

B颅内出血

C脑血栓

D重度贫血

E严重感染

正确答案:B

解析: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人因血小板生成减少,极易引起出血,其中最严重的就是颅内出血,表现为病人剧烈头痛,呕吐,视力模糊甚至昏迷、死亡(B对);胃肠道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和黑便(A错);脑血栓为血液粘稠度过大引起的疾病,一般不会出现在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中(C错);重度贫血一般不会引起病人呕吐(D错);严重感染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等症状(E错)。

19、甲胺蝶呤

A可引起末梢神经炎

B可引起心脏传导损害

C可引起口腔黏膜溃疡

D可引起糖尿病,高血压

E易引起出血性膀胱炎

正确答案:C

解析:甲氨蝶呤可引起口腔黏膜溃疡,可用0、5%普鲁卡因含漱,减轻疼痛,便于进食和休息(C对);长春新碱能引起末梢神经炎、手足麻木感,停药后可逐渐消失(A错);柔红霉素、高三尖杉酯碱类药物可引起心肌及心脏传导损害,用药时要缓慢静滴,注意听心率、心律,复查心电图(B错);环磷酰胺可引起脱发及出血性膀胱炎所致血尿,嘱病人多饮水,有血尿必须停药(E错)。

20、白血病患者易发生感染的主要原因是

A人体免疫力下降

B有出血倾向

C成熟粒细胞缺乏

D贫血严重

E白血病细胞浸润

正确答案:C

解析:白血病是造血组织的恶性疾病,又称“血癌”。造血细胞的某一白细胞系列的前体细胞失去分化成熟能力,体内成熟粒细胞缺乏,使机体抵抗能力下降从而诱发严重感染(C对)。

21、某急性白血病病人,治疗后缓解期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视力障碍、瞳孔改变,应考虑

A颅内出血

B脑膜白血病

C中枢神经系统继发感染

D脑血栓形成

E药物不良反应

正确答案:B

解析:脑膜白血病,也称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由于化疗药物难以通过血脑屏障,隐藏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白血病细胞不能有效被杀灭,因而引起CNS-L。脑脊液压力增高,颅神经受损,可出现视力障碍及面神经麻痹等。该白血病患者在缓解期出现了“头痛、恶心、呕吐、视力障碍、瞳孔改变”等症状,应考虑脑膜白血病(B对)。

22、恶性肿瘤病人化疗期间,白细胞降至3×/L,正确的处理是:

A加强营养

B减少用药量

C少量输血

D服生血药

E暂停用药

正确答案:E

解析:多数病人白细胞计数增多,大于10×,化疗期间,应每日检测白细胞计数及类型,白细胞降至3×/L,血象异常,应暂停用药,减轻症状(E对)。

23、急性白血病的首发症状为

A发热

B出血

C贫血

D肝脾肿大

E骨骼压痛

正确答案:C

解析:贫血常为急性白血病的首发症状,随病情发展而加重,贫血原因主要是正常红细胞生成减少以及无效性红细胞生成、溶血、出血等。(C对)

24、急性白血病患者容易发生感染,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长期贫血

B广泛出血

C成熟粒细胞减少

D白血病细胞广泛浸润

E红细胞减少

正确答案:C

解析:一些平时不易致病的细菌和真菌在急性白血病病人中也可引起严重感染,其主要原因是患者的成熟粒细胞缺乏。(C对)

25、急性白血病发生高热的主要原因是

A感染

B贫血

C白细胞浸润

D丙酸睾酮

E化疗药物不良反应

正确答案:A

解析:发热的主要原因是感染,发生感染最主要的原因是成熟粒细胞缺乏。(A对)

26、患者,男性,从事油漆工作,患急性白血病接受化疗。在缓解期患者突然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瘫痪。该患者最可能出现了

A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B脑炎

C脑膜炎

D颅内出血

E败血症

正确答案:D

解析:该患者患白血病,接受化疗,缓解期患者突然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瘫痪,可考虑为颅内出血。因为化疗容易出现骨髓抑制,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颅内出血是最严重的情况,常表现头痛、呕吐、瞳孔大小不等、瘫痪,甚至昏迷等。

27、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常用药物是

A长春新碱

B甲氨蝶呤

C泼尼松

D阿糖胞苷

E环磷酰胺

正确答案:B

解析: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防治常用药物是甲氨蝶呤,在缓解前用或后鞘内注射,可同时加地塞米松。也可用阿糖胞苷鞘内注射。需同时做头颅和脊髓放射治疗。若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已经发生,可用上述方法治疗。(B对)

28、急性白血病患者经过化疗后,在化疗缓解期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原因主要是

A抵抗力差

B疗程不够

C大多数抗白血病药物不易通过血脑屏障

D化疗药剂量不足

E中枢神经系统的白血病细胞较多

正确答案:C

解析:化疗药物不易通过血脑屏障,隐藏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白血病细胞不能被有效杀伤,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29、患者,女,19岁。急性白血病。实验室检查:白细胞43×/L,红细胞2、7×/L,血红蛋白67g/L,血小板10×/L。此时,应着重观察患者的

A活动耐力

B尿量

C营养状况

D月经周期

E颅内出血征兆

正确答案:E

解析:急性白血病特点是大量异常的白细胞幼稚细胞异常增生,进入血液并侵润、破坏其他器官和组织,抑制正常造血功能,使正常细胞减少,临床表现以发热、出血、贫血为特征。出血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以皮肤瘀点、瘀斑、月经活多、或持续阴道出血最常见,颅内出血为其最严重的症状,因此病情观察中应着重病人颅内出血情况(E对D错);

病人会有发热临床表现,发热为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持续高热,出汗,尿量减少,护理过程也应观察,但颅内出血相对更为严重(B错);

急性白血病病人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白血病的代谢增加、高热、化疗致消化道反应及口腔炎无法进食等有关,给予调节饮食等可以改善,不是最重要的症状(C错);

贫血可导致病人活动耐力下降,护理措施中可通过活动与休息的交替进行增加活动耐力(A)。

30、某急性白血病患者,因“乏力、食欲减退、消瘦1个月余,伴发热1周”收入院。行化疗后出现恶心,但无呕吐。血常规检查:白细胞2×/L,血小板×/L。该患者的护理问题不包括

A潜在的感染

B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C活动无耐力

D舒适的改变:发热、恶心

E潜在的颅内出血

正确答案:E

解析:考生看清题目,提示不包括的护理问题。患者血小板×/L,属于正常范围,患者暂时不会有脑出血的问题存在(E错,为本题正确答案);患者乏力、食欲减退、消瘦1个月余,伴发热1周,患者有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活动无耐力,以及舒适的改变:发热、恶心的护理问题(BCD对);白细胞数低于正常范围,患者有感染的危险(A对)。

31、急性白血病患者出血的主要原因是

A反复感染

B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C血小板质和量的异常

D白血病细胞浸润

E感染毒素对血管的损伤

正确答案:C

解析:大量白血病细胞在血管中淤滞及浸润、血小板减少、凝血异常以及感染是急性白血病出血的原因,其主要原因是血小板减少(C对)。

32、患者男,10岁,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入院。治疗方案中有环磷酰胺。在化疗期间要特别加强监测的项目是

A体温

B血压

C脱发

D血常规

E食欲

正确答案:D

解析:抗白血病药物在杀伤白血病细胞的同时也会损害正常细胞,因此在化疗过程中必须定期查血常规、骨髓象,以便观察疗效及骨髓受抑制情况。(D对)

33、患者女,28岁,因皮肤瘀点、瘀斑就诊。入院后诊断为白血病,给予化学治疗,现病情好转准备出院。针对该患者的健康教育,错误的是

A定期门诊复查血象

B少去人群拥挤的地方

C若无新发出血可自行停药

D保证休息和营养

E有出血、发热及骨骼疼痛及时就诊

正确答案:C

解析:(1)坚持巩固治疗、建立养病生活方式,向病人及家属解释白血病是难治病,但目前治疗方法多,效果较好,坚持每月巩固强化治疗是争取长期缓解或治愈的重要手段,使其树立信心。因此,“若无新发出血可自行停药”的说法是错误的。(C错,为本题正确答案)

(2)出院后要安排适宜养病的生活方式,保证休息和营养,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乐观情绪,少去人群拥挤的地方;定期门诊复查血象,有出血、发热及骨髓疼痛要及时就诊。向家属说明给予病人精神、物质支持是极重要的。

34、患者男,35岁,急性髓系白血病,应用高三尖杉酯碱化疗。静脉滴注该药物时的最佳滴数是低于

A20滴/分钟

B40滴/分钟

C50滴/分钟

D60滴/分钟

E70滴/分钟

正确答案:B

解析:静脉输液滴速:一般成人40~60滴/分,儿童20~40滴/分。由于高三尖杉酯碱为化疗药物,为防止药液发生外渗,应缓慢滴注,滴速应低于40滴/分钟。

35、患者病情缓解拟于近日出院,护士为其进行健康教育,告知注意监测血常规指标,血小板开始低于多少时应限制活动

A×/L

B×/L

C50×/L

D20×/L

E10×/L

正确答案:C

解析:血小板正常值为(~)×。当低于50×时应限制活动,以防出血。

36、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首选的化疗药物是

A长春新碱

B甲氨蝶岭

C羟基脲

D阿糖胞苷

E环磷酰胺

正确答案:C

解析: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首选的化疗药物有羟基脲、白消安、二溴甘露醇、氮芥类药物,其中首选羟基脲。

37、患者男,43岁。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现病情缓解,准备出院。出院前护士应向患者着重指导

A以休息为主,不可过劳

B按时服药

C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

D每日饮水0ml

E保持情绪稳定

正确答案:B

解析:缓解时体内仍然存在白血病细胞,护士应使病人对此有所了解,便于积极主动自我护理。按时服药、定期门诊复查,保持情绪稳定,家庭应给予病人精神、物质等多方面支持。(B对)

患者,女性,48岁,洗澡时无意发现左侧乳房肿块、无痛。入院后查体:肿块直径约为2cm、质硬、不易推动,左侧腋下可扪及淋巴结肿大。

1、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乳腺炎

B乳管内乳头状瘤

C乳腺囊性增生病

D乳腺癌

E乳房脓肿

正确答案:D

解析:乳腺癌早期的临床表现:早期表现是患侧乳房出现无痛、单发的小肿块,病人多在无意中发现而就医。常发生在乳房的外上象限,其次在乳晕区和内上象限。肿块质硬,表面不光滑,边缘不整齐,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早期尚可被推动,乳癌晚期可侵犯胸肌和胸壁,使肿块固定不易推动。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得出最可能的诊断为乳腺癌。(D对)

2、该患者宜选择的手术方法是

A脓肿切开引流

B乳房单纯切除

C乳癌根治术

D乳癌改良根治术

E乳癌扩大根治术

正确答案:D

解析:结合题干,患者处于乳腺癌早期,易进行改良根治术。改良根治术的主要优点是保留胸大肌,使胸壁外观接近正常,术后上肢水肿减轻,能保持良好功能,并为术后乳腺再造提供条件,主要是用于临床早期患者(D对)

乳癌根治术即薄皮瓣、切除全乳及表面皮肤、胸大肌、胸小肌及肌间淋巴结、腋下全部脂肪及淋巴组织,其优点是能较彻底地清扫局部癌肿组织及有癌转移的腋下淋巴结,基本达到局部治愈的目的,术后局部复发率较低,主要用于临床晚期患者。

3、针对该患者的术后护理措施,错误的是

A避免在患侧肢体测血压抽血

B患侧皮瓣加压包扎

C保持引流管通畅

D术后1~3天活动肩部

E抬高患侧上肢

正确答案:D

解析:术后1~2周:皮瓣基本愈合,才可开始进行肩部活动、手指爬墙运动(逐渐递增幅度),直至患者手指能高举过头、自行梳理头发。(D错,为本题正确答案)乳腺癌术后患肢活动口诀:一动手、三动肘、功能锻炼朝上走,四天可以动动肩,知道举手高过头。

患者,女,47岁,发现右侧乳房内无痛性肿块2个月,体检:右侧乳房外上象限可扪及直径约4cm的肿块,边界不清,质地硬,周部乳房皮肤出现“橘皮样”改变,经活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乳腺癌,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4、该患者乳房皮肤出现“橘皮样”改变,是由于

A癌细胞阻塞皮下淋巴管

B癌肿侵犯乳房

C癌肿与胸肌粘连

D癌肿与皮肤粘连

E癌肿侵犯乳管

正确答案:A

解析:患者乳房皮肤出现“橘皮样”改变,是由于癌细胞阻塞皮下淋巴管,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出现真皮水肿导致(A对)。

5、术后第2天,对患者采取的护理措施不正确的是

A患侧垫枕以抬高患肢

B保持伤口引流管通畅

C观察患侧肢端的血液循环

D指导患侧肩关节的活动

E禁止在患侧手臂测血压、输液

正确答案:D

解析:术后1~3日:进行上肢肌肉的等长收缩,利用肌肉泵作用促进血液、淋巴回流;可用健侧上肢或他人协助患侧上肢进行屈肘、伸臂等锻炼,逐新过渡到肩关节的小范围前屈、后伸运动(前屈小于30°,后伸小于15°);术后1~2周:术后1周皮瓣基本愈合后,开始做肩关节活动,以肩部为中心,前后摆臂(D错,为本题正确答案);

术后患侧上肢用软枕垫高,并进行上肢远心端的按摩,以促进静脉和淋巴的回流(A对);

绝对禁止在术侧手臂测血压、注射或抽血,以免加重循环障碍;注意观察患侧肢体远端的血液供应情况、伤口敷料有无渗血,以及引流液量和性质(BCE对)。

6、乳腺癌特征性的乳腺体征是

A肿块

B酒窝征

C乳头内陷

D乳头溢乳

E红肿热痛

正确答案:B

解析:肿块可发生于急性乳腺炎、囊性增生病、纤维腺瘤等多种乳腺疾病中,并非乳腺癌的特征性体征(A错);乳头内陷的发生一般是先天发育引起,乳腺导管短缩,组织纤维化挛缩引起乳头内陷,继发性乳头内陷可由炎症、肿瘤等疾病侵犯乳腺导管引起(C错);乳头溢乳除乳腺癌外,囊性增生病、乳管内乳头状瘤等疾病也可出现(D错);红肿热痛为非特异性表现,多见于乳腺及皮肤炎症(E错)。

7、对乳癌术后患者的出院健康指导,下列哪项对预防复发最重要

A五年内避免妊娠

B参加体育活动

C继续功能锻炼

D加强营养

E经常自查

正确答案:A

解析:乳腺癌的病因尚不清楚,大多数发生在40~60岁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其发病原因多数认为与性激素紊乱有关,乳腺是雌激素、孕激素及泌乳素等内分泌激素的靶器官,其中雌酮及雌二醇与乳癌的发病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对乳癌术后患者的出院健康指导中对预防复发最重要的是:5年内应避免妊娠,因为妊娠可促使乳癌复发(A对,BCDE错)。

8、当前对多数肿瘤早期最好的治疗方法是

A手术疗法

B放射疗法

C化学药物疗法

D中医中药疗法

E免疫疗法

正确答案:A

解析:当前对多数肿瘤来说,早期最好的治疗方法是手术疗法,可以阻止癌肿继续增长,大大降低肿瘤复发的可能性(A对)。

9、王女士,36岁,因患乳腺癌接受了乳腺癌根治术,病人术后常有自卑感,不愿见人,护士应特别注意满足病人的

A生理的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爱与归属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正确答案:D

解析:该病人因芳龄接受了乳腺癌根治术,会因其外貌的改变有自卑感,这时护士应特别注意满足病人的尊重的需要(D对)。

10、乳癌的首发症状是

A乳头凹陷

B橘皮样改变

C无痛性肿块

D乳房弥漫性增生

E两侧乳头位置不对称

正确答案:C

解析: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部分城市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位。乳腺癌最早出现的症状一般是患侧外上象限出现无痛性肿块(C对)。

11、乳癌多发生于

A乳晕内

B乳房内上象限

C乳房内下象限

D乳房外上象限

E乳房外下象限

正确答案:D

解析:早期表现是患侧乳房出现无痛、单发的小肿块,病人多在无意中发现而就医。常发生在乳房的外上象限,其次在乳晕区和内上象限。肿块质硬,表面不光滑,边缘不整齐,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早期尚可被推动,乳癌晚期可侵犯胸肌和胸壁,使肿块固定不易推动(D对)。

12、乳癌最早出现的症状是

A乳房增大

B乳头凹陷

C无痛性肿块

D橘皮样改变

E两侧乳头不对称

正确答案:C

解析:乳癌最早期的症状为患侧乳房出现无痛的单发性小肿块,患者常于无意中发现就医(C对)。随着肿块体积增大,侵及周围组织可引起乳房外形改变,出现乳房增大、乳头凹陷、两侧乳头不对称、橘皮样改变等症状(ABDE错)。

13、患者,女性,60岁,乳癌患者,其乳房皮肤出现“酒窝征”,是因为

A癌肿与皮肤粘连

B癌瘤与胸肌粘连

C癌肿侵犯Cooper韧带

D癌瘤侵犯筋膜

E癌瘤堵塞淋巴管

正确答案:C

解析:若癌块侵犯连接腺体与皮肤的Cooper韧带,使之收缩,导致皮肤表面凹陷,称为“酒窝征”。(C对)

14、乳腺癌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

A药物治疗

B基因治疗

C内分泌治疗

D中药治疗

E手术切除

正确答案:E

解析:乳腺癌的治疗原则: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化学药物、内分泌、放射治疗和生物治疗等综合治疗。(E对)

15、乳腺癌患者术后24小时可进行的活动是

A活动腕部

B活动肘部

C活动肩部

D手指爬墙运动

E举手过头

正确答案:A

解析:功能锻炼:为尽快恢复患肢功能,应鼓励和协助病人早期开始患侧上肢的功能锻炼。

1)术后24小时内:开始活动手部及腕部。(A对)

2)术后1~3日:进行上肢肌肉的等长收缩,利用肌肉泵作用促进血液、淋巴回流,可以活动患侧肘部。

3)术后4~7日:鼓励病人用患侧手洗脸、刷牙、进食等,并做以患侧手触摸对侧肩部及同侧耳朵的锻炼。

4)术后1~2周:皮瓣基本愈合,开始可进行肩部活动、手指爬墙运动(逐渐递增幅度),直至患者手指能高举过头、自行梳理头发。(CDE错)

16、关于乳癌患者术后进行功能锻炼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术后24小时内开始活动腕部

B术后1~3天活动肘部

C术后3天可进行肩部活动

D术后1周可进行手指爬墙运动

E患肢负重不宜过久

正确答案:C

解析:功能锻炼:为尽快恢复患肢功能,应鼓励和协助病人早期开始患侧上肢的功能锻炼。

1)术后24小时内:开始活动手部及腕部。(A对)

2)术后1~3日:进行上肢肌肉的等长收缩,利用肌肉泵作用促进血液淋巴回流,可以活动患侧肘部。(B对)

3)术后4~7日:鼓励病人用患侧手洗脸、刷牙、进食等,并做以患侧手触摸对侧肩部及同侧耳朵的锻炼。(C错,C为本题正确答案)

4)术后1~2周:皮瓣基本愈合,开始可进行肩部活动、手指爬墙运动(逐渐递增幅度),直至患者手指能高举过头、自行梳理头发。(D对)

17、患者,女性,45岁,患乳腺癌。入院后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患侧皮肤出现青紫、温度降低,脉搏不能扪及。提示

A伤口内出血

B伤口感染

C胸带包扎过紧

D引流管阻塞

E皮瓣坏死

正确答案:C

解析:术后伤口覆盖多层敷料并用胸带(或绷带)包扎,使胸壁与皮瓣紧密贴合。包扎松紧度要适当,包扎过紧会影响皮瓣血液循环,若患侧上肢脉搏摸不清、肢端发绀、皮温降低,提示腋部血管受压,应调整绷带松紧度。

结合题干,患者术后患侧皮肤出现青紫,体温降低,应考虑胸带包扎过紧,应调整绷带松紧度。(C对)

18、乳腺癌根治术后,利于伤口愈合的主要措施是

A患侧上肢功能锻炼

B加强营养

C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D保持皮瓣下引流通畅

E抬高患肢

正确答案:D

解析:保持引流通畅。皮瓣下引流管作持续负压吸引,使皮瓣下的潜在间隙始终保持负压状态,有利于创面渗液的排出,也使皮瓣均匀地附着于胸壁,便于皮瓣建立新的血液循环。(D对)

19、患者,女性,52岁,患乳腺癌。入院后接受乳腺癌扩大根治术。术后患者出现胸闷、呼吸困难。首先考虑为

A伤口内出血

B伤口感染

C胸带包扎过紧

D引流管阻塞

E气胸

正确答案:E

20、患者女,39岁。行右侧乳腺癌根治术,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家属探视时感觉伤口包扎过紧,问护士“为什么包的这么紧啊?”护士的正确解释是

A防止感染

B保护伤口

C防止皮瓣坏死

D有利于引流

E利于肢体功能康复

正确答案:C

解析:乳腺癌术后患者,皮瓣的护理非常重要,皮瓣的包扎不能过紧,过紧会影响呼吸,过松不利于皮瓣的生长,皮瓣容易出现坏死,因此皮瓣的包扎很关键。(C对)

21、患者,女,28岁。乳腺扩大根治术后咨询护士可以妊娠的时间是术后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E5年

正确答案:E

解析:术后5年内应避免妊娠,以免促使乳腺癌的复发。(E对)

22、患者,女性,25岁,应每月自查乳房一次,其自检时间宜在

A月经前1周

B月经期中间

C月经干净后7~10天

D月经干净后10~15天

E两次月经中间

正确答案:C

解析:20岁以上的女性应每月自查乳房一次,月经干净后第5~7天是乳腺检查的最佳时间,此时雌激素对乳腺的影响最小,乳腺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容易发现病变。在哺乳期出现的肿块,如临床疑为肿瘤,应在断乳后再进一步检查。

23、根据乳腺癌淋巴转移的主要途径,护理评估应重点







































白癜风的治法
西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