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种病毒都会在人身上找到一个适合的窝,比如说流感病毒喜欢住在气管,肠病毒喜欢侵犯咽喉和手脚,而肠胃型病毒则喜欢待在小肠里面。最喜欢肠胃道的两只病毒,分别为轮状病毒,以及诺如病毒,我们只要认识它们就可以了。
一样吐与泻:轮状病毒与诺如病毒
细菌性肠胃炎虽然恐怖,但是大部分孩子得到的,还是以病毒性肠胃炎为主。「病毒性肠胃炎」这六个字对一般家长而言,似乎不容易理解。因为每次妈妈问我,宝宝为什么会拉肚子的时候,我若是回答「病毒性肠胃炎」,常常换得一阵困惑的眼光。
「肠胃炎?是吃了什么东西吗?」大家对肠胃炎的印象,就是吃坏肚子。「不一定是吃东西造成的,只是病毒感染。」「病毒感染?可是他没有打喷嚏、咳嗽呀!」妈妈疑惑地问。好几次被问到这个无厘头的问题时,我总是错愕地答不上话,心里OS着:我错过了什么吗?
经过多年的体会,我才渐渐理解,原来在很多人的认知里,「病毒」是跟感冒连在一起,而「发炎」则是与细菌有关,这是一种根深柢固的奇怪概念。所以病毒感染应该是咳嗽流鼻涕,肠胃发炎就应该是细菌感染,医生把「病毒」跟「肠胃」两个词放在一起,听起来就是浑身不对劲。国外的妈妈也常常搞不清楚病毒是什么,于是有聪明的医生为了方便解释,干脆发明了一个词,叫做:stomachflu(肠胃型感冒)。非常奇怪,一讲「肠胃型感冒」,就算从来没听过这个说法的家长,也就「喔~」地点头称是,可能在大家的脑海里,就浮现着肠胃细胞打喷嚏、咳嗽的画面吧!总而言之,病毒性肠胃炎,就是肠胃型感冒;我虽然很不喜欢这个词,但当我还有二十位病人在门口苦苦等待看诊,无法短时间替家长上一堂病毒学的课时,它还真的满好用的。
喜欢肠胃道的两只病毒
每一种病毒都会在人身上找到一个适合的窝,比如说流感病毒喜欢住在气管,肠病毒喜欢侵犯咽喉和手脚,而肠胃型病毒则喜欢待在小肠里面。最喜欢肠胃道的两只病毒,分别为轮状病毒,以及诺如病毒,我们只要认识它们就可以了。因为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对呼吸道没兴趣,所以感染时虽然可能会稍微咳嗽、流鼻涕,但是绝对不会是主要的症状,还是以呕吐、腹痛以及腹泻,偶尔伴随发烧等等为主。这两种病毒虽然品种大不相同,但所造成的症状还挺类似的,其中以轮状病毒的症状更为剧烈。
轮状病毒的感染年龄非常小,在三岁之前,几乎所有的小孩都得过一遍以上。初次得到的时候症状会最严重,第二次的感染时候就比较没那么惨烈,通常也不需要住院了。虽然轮状病毒感染是以小孩为主,但是成人也偶尔会中标,危险族群包括新手爸妈,以及小儿科的菜鸟医师。
曾经有一位学弟拉了两天肚子,双眼凹陷,挥舞着虚弱的拳头问我:「学长,轮状病毒不是粪口传染吗?可是我发誓绝对没有摸过小朋友的便便,为什么还是会中奖?」
我可以看出他眼神中的悲愤,因为似乎没有人告诉过他这个行业的险恶之处。然而眼前的事实是,生病的小孩每公克的粪便带有十亿只轮状病毒,而要传染给下一个人只需要:「十只」。所以我们根本不需要亲尝粪便的甘美,只要帮宝宝换个尿布,手没有马上洗干净,抓起一块饼干,十只病毒马上就吃到肚子里了!身为负责任的儿科医师,检查宝宝时一定会把尿布解开,这样的工作内容要不被病毒传染并且全身而退,我看很难!
诺如病毒的传染力就没有那么强,病情也没有轮状病毒严重,甚至没什么症状,但是在某些抵抗力较差的小孩或成人,还是会呕吐、腹泻,也会合并发烧。这两种病毒的诊断方式都是挖取粪便做检验,医院都能验诺如病毒。话又说回来,和大部分的病毒一样,轮状与诺如病毒都没有特效药,所以知道了答案,又能如何?只是求个心安罢了。这些病毒性肠胃炎的处理方式和细菌性肠胃炎一样,喝电解水,吃清淡、以淀粉为主的食物,搭配收敛粪便的药物,如果有脱水时要住院打点滴,大概就是这样了。
在非洲国家,轮状病毒感染是婴幼儿死亡率第一名的疾病,非常恐怖。一位非洲宝宝如果得了轮状病毒,开始剧烈呕吐,妈妈必须抱着他奔跑去找医生,因为诊所在一百公里之外的村庄!走到半路上宝宝又开始腹泻狂拉,这时候如果没有实时的补充水分,可能就难逃脱水死亡一劫。
然而在发达城市,根本不会有宝宝因为轮状病毒感染而死亡,因为如果有一位宝宝呕吐、腹泻得很厉害,几乎要脱水,出门几分钟就到医疗院所,点滴吊上去,命就保住了。然而即便如此,宝宝若因此住院,打针哭闹免不了,家长又要请假陪病,对于全家人而言,还是一场大折磨。
所以还是要有疫苗。目前轮状病毒已经有疫苗可用,但诺如病毒还没有。
轮状病毒疫苗上市已经将近十年,全世界的研究都显示效果好得不得了,而且没什么副作用。这支疫苗是吃的,不是注射的,所以宝宝不用多挨针。按照规定吃疫苗的时程是一个半月到八个月之间,最好是在四个月之前就开始吃,不然会来不及完成两剂或三剂的接种。吃完之后,虽然还是有可能得到轮状病毒感染,但是症状很轻微,住院率可以降低到接近百分之百!再过十年,如果疫苗够普及,我看这些急性感染的病童都不需要住院了,儿科病房应该空出来规划成游戏室,让真正需要住院的慢性病儿童有个更温暖的活动空间。
本文摘自——黄瑽宁:《唉唷!这些恼人的小麻烦:轻松搞懂疫苗、流感、细菌与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