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幼儿园)
一、单选题(10题,每题3分,共30分)
1.—名幼儿画小朋友放风筝,将小朋友的手画得很长,几乎比身体长了3倍,这说明幼儿绘画特点具有
A.形象性B.抽象性C.象征性D.夸张性
D。解析:幼儿绘画时伴随着想象,而幼儿的想象常常喜欢夸大事物的某个部分某
种特征或使用夸张的语言。
2.1岁半的儿童想给妈妈吃饼干时,会说:“妈妈”“饼”’“吃”井把饼干递过去,这表明这阶剧儿童语言发展的一个主要特点是:
A.电报句B.完整句C.单词句D.简单句
A。解析:双词句阶段(1.5~2岁)的儿童言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开始说由双词或三词组合在一起的句子。儿童有时在双词句中省略了如助词、介词等功能词,就像我们发电报时月的语言,目此,这种句子也被称为“电报句”。
3.—名4岁幼儿听到教师说“一滴水,不起眼”结果他理解成了“一滴水,肚脐眼”这一现象主要说明幼儿
A.听觉辨别力弱B.想象力非常丰富
C.语言理解凭借自己的具体经验D.理解语言具有随意性
C。解析:4、5岁儿童ntce. 大班的胡老师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吹泡泡的工具,有吸管、铁丝绕成的圈,塑料吹泡泡棒等(下图),让幼儿在户外活动时自己吹泡泡玩。幼儿在吹泡泡的时候,有的能吹出很大的泡泡,有的只能吹出小泡泡,ntce. 结果有的幼儿得意,有的幼儿沮丧,针对上述现象,胡老师打算组织一个科学的教育活动,以引发幼儿深入探究的兴趣,并使幼儿了解不同吹泡泡工具与吹出的泡泡之间的关系。
一、活动名称:大班科学活动《吹泡泡》
二、活动目标:
1.了解吹泡泡与工具之间的关系,知道有洞、有缝隙的工具都能吹出圆圆的泡泡。
2.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吹泡泡器,学会用语言表达猜想的操作结果。
3.萌发积极探索科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各类带孔的塑料玩具、吸管、漏勺、梳子、牙刷、硬卡纸、树叶、苍蝇拍。
经验准备:幼儿玩过吹泡泡的游残。
四、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幼儿听《吹泡泡》音乐进入活动室,激发学习兴趣。
师:吹泡泡,吹泡泡,吹出一串大泡泡。像气球,像西瓜,还像乌黑的大眼睛。小朋友想一想,泡泡还像什么呢?
2.教师组织谈话,引出吹泡器,调动幼儿已有经验。
师:小朋友吹过泡泡吗?都是ntce.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专业如何防止白癜风的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