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肺癌8次化疗,却做志愿服务6年哈市有

文章来源:急性白血病   发布时间:2016-11-13 11:22:24   点击数: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在哈市一曼街的一栋老筒子楼里,记者见到了74岁的李焕云,她穿着一件红色的运动外套,左胸前“南岗区老年志愿者”几个金黄色的大字格外显眼。此时,她手里翻看着几个月前刚刚签署的“黑龙江省遗体(眼角膜)捐献志愿者登记表”。

“我的养女和老伴相继离世后,一直由我照顾外孙。我现在就俩心愿:一是捐赠遗体,奉献医疗事业,另一个是希望有好心人能在我离开后帮我照顾孙子。”面对着记者,这位已经做过8次肺癌康复化疗的老人认真地说着……

坚强的人

养女和老伴相继离世

她和外孙相依为命

11日,记者穿过筒子楼杂物堆积的楼道,来到李焕云的家。她的家很狭窄,但干净整洁,就连堆放在一角的过期报纸和空矿泉水瓶都摆放得整整齐齐。面对着记者,李焕云对往事娓娓道来。

四十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医院有一个刚出生4天的女婴被遗弃,李焕云与家人商量后,收养了这个孩子,“孩子一点点长大,我们却发现她有智力残疾!”许多朋友劝她,孩子本不是亲生的,脱离关系还来得及,“但我一看到孩子对我笑,我就心软了。放弃这个孩子,我做不到,最后,女儿还是留在了身边。”

“女儿长大后,经历了一次失败的感情,并生了孩子。外孙还不到两岁时,女儿又意外离世,这对我打击不小。除了照顾年幼的外孙,还要照顾患有半身不遂的老伴。日子变得难熬漫长,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选择坚强。”李焕云说。

李焕云的妹妹李环莹告诉记者,身为妹妹,打心眼里心疼姐姐,“她太累了,唯一的养女离世了,老伴也离世了,她还要照顾外孙,生活对她太不公平了。”

热心的人

指挥交通敬老院献爱心

六年如一日参与志愿服务

李焕云是个热心肠,这一点在与李焕云共同做了6年志愿服务的队友杨凤桐那里得到了印证,“冬天文明岗指挥交通,夏天敬老院里包饺子,剪个福字送孤寡老人,她都得剪出七八个来挑出最好的,孰不知,李焕云老大姐,也是个古稀老人了。”一件鲜红的志愿者队服,从崭新穿到微旧,李焕云却当成宝贝似的,要么穿在身上,要么熨烫得平平整整挂在屋内一角。

做志愿的快乐让李焕云平复了女儿离世的遗憾,看着外孙一天天长大,李焕云也觉得生活渐渐有了盼头。但是,“老伴忽然病情恶化离世了,小外孙成了我相依为命的唯一亲人”。经历了女儿和老伴的相继离世,李焕云似乎开始看淡了生离死别,她决定为外孙而活。

感恩的人

无偿捐赠遗体

希望外孙有人照顾

年10月,李焕云感觉肺部不适,到医院检查,最终竟然被确诊为肺癌,“那时候一想起这个事情就哭啊,看着外孙刚初中毕业,以后的日子该咋过呢!一个月两千元的退休金,吃药、治疗几乎所剩无几。”

外孙得知姥姥的病情后,决定放弃继续读高中,而是选择技校,学一门手艺,“学的是汽车装配专业,想让姥姥减轻点压力,等我毕业了,我也能赚钱养家。”

“虽然我得了病,但还是想做一点有意义的事儿。一方面,我要继续坚持做志愿者,另一方面,我决定要捐献遗体,捐献眼角膜。”

平日里,李焕云喜欢用珠子做工艺品,在她的家里,众多精美的珠子工艺品格外惹人注意,“我想把这些工艺品送给熟悉的人、陌生的人,这些作品是希望的传递!同时,我希望我所做的一切,能让更多的人在我离开后,帮助我的小外孙。”

如果你想帮助这位坚强的老人,可在工作时间拨打记者电话。

我国年3月1日起实施的卫生部行业标准《眼库管理》规定的“禁忌证”主要包括急性病毒性肝炎、狂犬病等传染病和急性白血病、急性扩散性淋巴瘤等。

医院眼库主任潘志强介绍,“美国眼库的管理标准全球最严格,我们参考了他们的标准。讨论的结果是,大家认为癌症患者的角膜可以用。”

帮帮这位老人吧

让我们把爱和希望继续传递!

□记者:李丹王佳琪

□责编:苏涤









































北京中科医院坑
北京中科医院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