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是指发生于肠壁黏膜的炎性病变,有急性和慢性之分。可由感染引发,也可由一些非感染因素导致,比较常见的病因有饮食不洁、不良的饮食习惯、滥用药物、食物过敏、消化系统退行性变化、某些疾病诱发、病原微生物感染等等。
肠炎急性期和慢性期的表现略有差异。急性肠炎发病多急骤,病程短,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慢性肠炎病程较长,主要表现为长期反复发作的腹泻、腹痛、消化不良等。
关于肠炎的治疗,一般需要明确病因,对因治疗,抗菌消炎,同时采取相应措施缓解症状,综合调理。
在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还需要特别注意日常的调护。多休息,尤其是发作期。注意饮食卫生;宜吃清淡、营养、易消化(比如软面条、大米粥等)的食物,少食多餐;不要吃油腻、辛辣刺激、生冷、易产气(如牛奶)类食物。严重恶心、呕吐者要暂时禁食、禁水。腹泻严重者,应以含盐的淀粉类熟食为主,补充能量和电解质,尤其是水样泻患者。香蕉、饼干、汤、酸奶、熟制蔬菜也是较好的选择。大便成形后,可逐渐恢复正常饮食。注意做好保暖措施,尤其是避免腹部受凉。多喝水,以补充体液,防止脱水。
注意保护肛周皮肤,每次排便后用温水冲洗肛门,以免发生感染。腹泻严重者,可在肛周涂抹石蜡油,以保护肛门周围皮肤黏膜。
适当按摩腹部,可增加舒适感,促进肠道恢复正常。如有直肠下移情况,可用手轻柔局部以助回纳,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