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
马立克氏病是由马立克氏病毒引起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其特征是病鸡周围神经、性腺、虹膜、脏器和皮肤发生淋巴细胞浸润和形成肿瘤病灶。
流行特点:
一般在40-60日龄发病,70日龄出现死亡,80-日龄达到高峰。至性成熟时,发病率、死亡率逐渐减少。死亡率可达30%-70%。
临床症状: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变的部位不同,本病可分为4中类型:
1.内脏型:是本病最多见的一种病型。发病多见于2-3月龄鸡。常呈急性暴发,病鸡精神不振,食欲明显下降或不食,冠苍白、下痢、脱水、体重迅速下降,嫉妒消瘦。
2.神经性:是本病较多见的一种病型。病毒侵害臂神经时,可导致翅膀下垂,似“穿大褂”。侵害坐骨神经时表现为一条腿朝前,而另一条腿伸向后方,似“劈叉”样。
3.皮肤型:发病率很低。病鸡的皮肤毛囊形成结节样肿瘤。
4.眼型:发病率极低。正常瞳孔褐色,患病后灰白色肿瘤组织浸润,眼虹膜褪色,呈“鱼眼”样,瞳孔变小,边缘似锯齿状。
诊断:
本病与禽白血病鉴别:禽白血病发病日龄一般大于14周龄,法氏囊常形成肿瘤,五皮肤型、眼型和神经型症状,可垂直传播。
防控措施:
目前,尚无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于1日龄内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是控制钙病的最有效措施。
了解更多养殖知识可以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