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得益于检测技术的迅猛发展,NGS可以带我们更为清晰的认识AML这一疾病,但临床治疗的发展却始终较为缓慢。时至今日,以阿糖胞苷为核心的化疗仍然是AML治疗的核心方案,最常用便是7+3(阿糖胞苷+柔红霉素),因此如何优化7+3也成了临床热点之一。
SWOGS开展了一项大型的临床三期研究(Abstract),比较7+3vs.IA(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vs.IA+V(Vorinostat,一种组蛋白乙酰化抑制剂)治疗初发年轻的AML患者(具体方案请参考摘要),入组例患者(7+3:IA:IAV=::),75%的患者介于40-60岁,中位原始细胞比例为60%,细胞学标危/中危/高危比例分别为13%/63%/22%,21%患者存在FLT-3突变。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75%vs.79%vs.77%(7+3vs.IAvs.IAV),7+3组有更多的患者接受再诱导化疗(24%vs.11%vs.9%;7+3vs.IAvs.IAV),三组之间在EFS,RFS和OS方面均没有明显差异,唯一的差异是细胞学标危组接受7+3治疗的EFS,RFS和OS均较其他两组更好,4级的不良事件在三组之间也没有明显区别。因此,无论是IA或者IAV,均没有显示较7+3方案更好的疗效,反倒是对于标危组7+3的疗效似乎更好(可能与巩固治疗阿糖胞苷的用量有关)。
诱导治疗的疗效对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一项ECOG-ACRINE研究(Abstract)分析了例老年AML患者诱导结束后的疾病状态与预后的关系(其实猜也能猜出来),患者中位年龄68岁,对存活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8.3个月,结果发现无论经历过几次诱导化疗,获得CR患者的中位OS达20.1(16.0,28.3)个月,远高于未获得CR/CRi(CR但血象未恢复)患者的9.0个月以及形态学无白血病状态(MLFS)患者的7.4个月,同样由于仅获得CRi患者的14.9个月。说明一条:尽量让患者在诱导治疗期间获得完全缓解CR!
但是,如何更SMART的在诱导阶段适当调整治疗方案,尽最大可能让患者获得CR呢?
PALG公布了一项研究结果(Abstract),根据患者诱导化疗(DAC方案)第14天的骨髓原始细胞数决定是否给予二次强诱导,如患者骨髓中原始细胞10%(atDay14)并排除低增生骨髓的影响,则立即从第16天开始给予CLAM方案化疗(克拉屈滨5mg/m2ivdays1-5,阿糖胞苷2g/m2ivdays1-5,米托蒽醌10mg/m2ivdays1-3)。研究入组例AML患者,中位年龄47岁,反应可评估人群为例:单次DAC诱导后的CR率为71%(N=),PR为8%,无反应(NR)为18%,早期死亡(ED)为3%。使用CLAM进行二次诱导的患者共22例(21例可评估,1例未达到评估时间),67%的患者获得CR(14/21),早期死亡6例(28%)。因此,对于这些早期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可以考虑根据第14天的骨髓象及早更换治疗方案,可以使更多患者获得CR从而有机会接受优化的巩固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但不可避免的是治疗相关死亡也相应地增加了,需要格外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不用开又便宜北京哪个治白癜风医院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