酪氨酸激酶抑制(TKI)伊马替尼目前是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一线药物,大于80%的患者可以长期无病生存。但少数患者因为激酶区发生突变导致对伊马替尼耐药而发生疾病进展。
我科患者,***,54岁,CML4年,服用羟基尿3年,伊马替尼1年,发现贫血和血小板减少3月,骨髓检查提示慢粒急淋变,骨髓原始细胞大于80%,BCR-ABL融合基因定量(国标)74.86%,ABL激酶区测序查到EK/V突变。对于此类患者应更改二代TKI达沙替尼治疗mg每日,可以联合化疗,缓解后应尽量行干细胞移植。
因此,对于伊马替尼治疗不能达到理想疗效的CML患者应及时行激酶区突变检测,根据突变类型调整用药。
对于耐药的患者可以选择二代TKI如达沙替尼或者尼洛替尼治疗。目前以下7类突变对于尼洛替尼或达沙替尼选择具有较为明确的指导意义:
①TI:二者均耐药,有条件者可进入临床试验,或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
②FL/V/I/C、VL、TA:采用尼洛替尼治疗更易获得临床疗效;③YH、EK/V、FC/V/I:选择达沙替尼更易获得临床疗效。
帕纳替尼(Ponatinib)是更新一代的TKI制剂。用于治疗成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费城染色体阳性”(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主要用于治疗对达沙替尼或尼洛替尼治疗无效的患者,或不能耐受达沙替尼或尼洛替尼的患者,以及不适合伊马替尼后续治疗的患者。也可用于治疗具有基因突变(“TI突变”)的患者,该基因突变使患者对伊马替尼、达沙替尼或尼洛替尼产生耐药。帕纳替尼于年7月在欧盟通过集中审批程序获得批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