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医院
导读
7岁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儿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1年为何突发双眼失明?
病史与体检患儿男性,7岁。年3月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伴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诱导化疗缓解后巩固化疗多次,均为骨髓形态学缓解,流式残留白血病(-),但AML1-ETO基因持续(+)且呈上升趋势。因此,患儿于年1月7日接受父亲为供者的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13天白细胞、血小板植活。+28天疗效评估:形态学缓解,流式残留白血病(-),AML1-ETO定量为0%。移植后2月复查骨髓AML-ETO基因定量2.38%,先后给予减停免疫抑制剂,干扰素,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等治疗后AML1-ETO基因转为(-)。患儿移植后+5月起发生口腔黏膜及皮肤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hronicgraft-versus-hostdisease,简称cGVHD)。
年1月5日(移植后近1年)早晨患儿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双眼失明,无构音及吞咽障碍,无头痛及恶心呕吐,无发热,无咳嗽咳痰,无胸闷憋气,无腹痛腹泻等不适。查体:神清,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眼眶周围无红肿及压痛,脑膜刺激征(-),全身皮肤可见色素沉着、脱屑及苔藓样皮疹。神经系统病理征(-)。
眼科专科查体:右眼:结膜正常,角膜透明,前房深,房水清,瞳孔圆,对光反射消失,直径6mm;虹膜正常;晶体透明,玻璃体透明;眼底:视盘充血,网膜平伏色红,黄斑中心反光(-),眼压15.0mmHg。眼位正,运动自如。左眼:结膜正常,角膜透明,前房深,房水清,瞳孔圆,对光反射迟缓,直径5mm;虹膜正常;晶体透明,玻璃体透明;眼底:视盘充血,轻水肿,边界不清,网膜平伏色红,黄斑中心反光(-),眼压14.0mmHg。眼位正,运动自如。双眼视觉诱发电位未引出。双眼视力无光感。
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正常,生化正常,凝血功能正常,术前八项无异常。感染相关检查:CRP阴性;PCT0.08ng/ml;G试验(-);GM试验(-);干扰素释放实验(-);血疱疹病毒1-8型筛查(-)。抗核抗体筛查(-)。头颅增强MRI:右侧顶叶多发异常强化灶。肺部CT:右肺可见新发斑片状阴影。骨穿:形态学缓解,流式残留白血病(-),AML1-ETO定量为0%。嵌合率为%完全供者型。腰穿:颅压正常,脑脊液常规、生化、甩片、流式、AML1-ETO定量及疱疹病毒1-8型筛查均(-),脑脊液细菌、真菌及结核均(-)。脑脊液蛋白定量正常范围。
脑脊液神经疾病免疫性损伤的相关检查:脑脊液寡克隆区带(OCB)阳性,血寡克隆区带(OCB)阳性,BBB通透性=6.39*10-3(参考值<5.0*10-3),IgG指数=0.80(参考值<0.85),CSF的IgG鞘内合成率=3.34mg/24h(参考值<7.0mg/24h),CSF髓鞘碱性蛋白=0.42ug/L(参考值<3.5ug/L),血髓鞘碱性蛋白=1.14ug/L(参考值<2.5ug/L),CSF髓鞘碱性蛋白自身抗体=0.(参考值<0.),血髓鞘碱性蛋白自身抗体=0.(参考值<0.),CSF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0.(参考值<0.),血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0.(参考值<0.)。
诊断与鉴别诊断患儿移植后有cGVHD表现,此次突发双眼失明的整个病程中没有发热、头痛、肝功能损害、腹泻、皮疹加重等表现,而仅表现为突发的双眼视力丧失,头颅MRI提示皮层下多发异常强化灶,右肺CT可见多发斑片状阴影,临床诊断困难,易误诊。
结合病史、实验室常规和脑脊液检查以及影像学结果,在排除药物副作用、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及代谢性脑病等情况后,请神经内科及眼科会诊,考虑为中枢神经系统GVHD累及视神经,导致视神经脱髓鞘改变从而造成视力丧失。患儿此次发病过程中没有发热、咳嗽咳痰、胸闷憋气、血氧饱和度下降等呼吸道感染的表现,肺部影像学出现新发的斑片状阴影,考虑可能同样是GVHD相关的肺部表现。
治疗予大剂量类固醇激素甲基强的松龙(起始剂量20mg/kg)联合丙种球蛋白(0.4g/kg)冲击治疗后激素逐渐减量做维持治疗。患儿治疗第3天视力逐渐开始恢复,有光感;治疗第7天可以看清颜色,分辨形状;治疗第20天可以识别数字。在给予激素冲击治疗的过程中没有使用任何抗生素,多次复查胸部CT可见病灶逐渐吸收,故考虑肺部病变同样是GVHD的表现。
结果和随访随访至今(移植后+1年9月余),患儿视力完全恢复正常,头颅、视神经及肺部影像学病变完全消失(见图1,2,3),原发病(-),病情稳定。
注:A:-1-5突发视力丧失时;B:-1-15激素冲击治疗10天后。C–E:分别是-1-29,-2-14,-4-11大剂量激素逐渐减量后多次复查头颅MRI提示病灶消失。
图1激素治疗前后头颅MRI病变变化情况
注:A:-1-5突发视力丧失时双侧视神经;B:-4-11双侧视神经病变消失。
图2激素治疗前后视神经MRI病变变化情况
注:A:-1-5突发视力丧失时的右肺病灶,随后未进行抗感染治疗;B:-1-13在激素冲击治疗过程中观察到肺部病变逐渐吸收;C:-4-11激素治疗后病灶完全消失。
图3激素治疗前后右肺CT病变变化情况(矢状面)
经验总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中枢神经系统(CNS)并发症的病因有多种,包括感染、代谢异常、药物毒性、脑血管事件、EB病毒相关的淋巴增殖性疾病、血液病CNS复发、GVHD等。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以CNS受累为主要表现的GVHD较少见。
年德国-奥地利-瑞士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组联合德国-奥地利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组发表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GVHD在神经系统表现的专家共识(见表1)。该共识明确了CNS-GVHD的3种表现形式:脑血管病、脱髓鞘病和免疫性脑炎。共识强调了临床表现和组织学病变之间的联系,需要通过临床、生物和影像学得出最后的明确诊断。
尽管文献中对人类CNS-GVHD的描述不多,但通过对CNS活检和尸检的分析表明,CNS可能是GVHD的靶器官。CNS-GVHD是一种罕见的、严重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并发症,很难诊断。其治疗主要是应用免疫抑制剂,尤其是大剂量类固醇激素。尽管初始治疗都有效,但是CNS-GVHD仍然预后不良。强调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使疾病获得较好的转归。
此病例在突发双眼失明后,我们及早做出诊断并给予大剂量类固醇激素和丙球冲击治疗,使得该患儿颅内、视神经及肺部病变得以完全消失,视力也得到恢复。因此,CNS-GVHD的早诊断、早治疗对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OliverGrauer,DanielWolff,HartmutBertz,etal.Neurologicalmanifestationsofchronicgraft-versus-hostdiseaseafterallogeneicha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reportfromtheConsensusConferenceonClinicalPracticeinchronicgraft-versus-hostdisease.BrainAJournalofNeurology,;:-.
作者简介李智慧
医院副主任医师
有10余年的血液内科临床工作及实验室研究经验,先后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擅长:白血病及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对移植及其合并症的处理具有较丰富的经验。
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新型免疫治疗激素OR丙球,儿童ITP一线治疗药物该如何选择?晚期原发性轻链型淀粉样变--中国临床研究最新进展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