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东方网报道,贵州的1医院确诊为:淋巴性细胞白血病。女童的父母表示,双方家庭都无白血病遗传史。而孩子患病的原因则被认为,很可能是孩子用了不合格的仿瓷碗所致。
(图片来源:东方网)
什么?!仿瓷碗居然是导致宝宝患白血病的“疑犯”之一?仿瓷碗为何这么可怕?如何给宝宝挑选健康的婴儿用品?宝宝身边还有哪些潜在的危险?今天小康君就给各位粑粑麻麻好好的讲一讲~
“毒碗”正在危害宝宝的健康瓷碗安全但是不经摔。而宝宝吃饭时常常拿不稳餐具,还喜欢乱摔东西,所以很多家长都喜欢买仿瓷碗给孩子用。
因为仿瓷碗耐摔、图案鲜艳、形状萌趣,所以孩子们特别喜欢,有些宝宝还非常爱啃咬这种碗。
(图片来源:网络)
可各位粑粑麻麻知道吗?合格的仿瓷碗,是一种%密胺树脂材料,具有耐摔、耐低温、形状多、图案多的优点,但不能在高温、微波下使用,而且成本较高。
所以,就有黑心商家为了节约成本,使用一种脲醛树脂来代替密胺树脂材质的仿瓷碗。
脲醛树脂制作的仿瓷碗化学成分极其不稳定,遇热后还会释放甲醛和氨气等有害物质,污染食物。
若长期接触会释放甲醛的餐具,可能会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鼻咽癌、结肠癌、脑瘤、月经紊乱、细胞核的基因突变,甚至导致妊娠综合征,引起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白血病。在所有接触者中,儿童和孕妇对甲醛尤为敏感,危害更大。
除了仿瓷碗外,以下几种婴儿物品也可能会释放有害物质,影响宝宝的健康。
隐藏在宝宝身边的“毒气”集中营奶瓶——双酚A
给宝宝用的奶瓶大部分是塑料的,但是有一种材质的奶瓶千万不要选。它就是:PC材质的奶瓶。
PC材质的奶瓶遇高温会释放出双酚A。而双酚A,也称BPA,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威胁着胎儿和儿童的健康。癌症和新陈代谢紊乱导致的肥胖也被认为与此有关。所以,自年3月2日起,已禁止生产含化学物质双酚A(BPA)的婴儿奶瓶。
但不乏有人投机取巧,为了利益冒险试法。
童装——塑化剂
有些不合格的童装,在生产过程中会使用各种染色剂和助剂、增白荧光剂、塑化剂等化学物质,这些物质残留在纺织品上,容易通过毛孔潜入、气体挥发等方式进入人体内,干扰内分泌系统、伤害生殖和免疫系统,损害心、肺、肝脏等器官。
所以,家长一定要按照新国标规定:3周岁以下的婴幼儿服装必须符合A类标准。
童鞋——甲醛
根据国家规定,童鞋不接触皮肤的部分,甲醛含量应小于等于毫克每千克。
直接接触皮肤的童鞋,是小于等于75毫克每千克。婴幼儿鞋小于等于20毫克每千克。
若让甲醛超标的鞋长期与皮肤接触,一旦重金属被人体吸收,可能积累在肝脏、骨骼、肾脏……毒性会破坏或减弱宝宝智力和中枢神经功能。
爬行垫——甲酰胺
材质柔软、防水防潮、色彩艳丽的爬行垫,几乎是「有娃一族」的必备的物品。可自年~年每年的爬行垫质检,均测出甲酰胺超标。
究竟,甲酰胺是什么呢?会对宝宝产生哪些危害?甲酰胺又叫氨基甲醛,常在EVA材质的爬行垫中出现,可用于合成香料、染料以及塑料加工中。
目前甲酰胺被欧盟化学品管理局分类为具有生殖毒性的物质。
据研究显示:雌老鼠摄入一定浓度的甲酰胺,其怀孕率、产仔率、幼崽成活率均有明显下降。
如果宝宝经常接触甲酰胺超标的爬行垫,该有害物质则会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体内,会对宝宝造成不可逆的伤害。而且甲酰胺若遇到高温还会产生氨气,宝宝接触后眼睛和皮肤黏膜则会因此出现损伤。
如何给宝宝选择健康的婴儿用品?(图片来源:网络)
餐具?如果不能保证购买的是%密胺树脂材质的仿瓷碗,那么最好不要购买。
?不要选择婴儿餐具外观有黑点杂质,外包装上无企业名称、地址、材质、使用方法等信息或成分表不明确的三无产品。
?PC材质的儿童餐具不要购买,因为这类塑料碗遇热会释放致癌物双酚A。
?应选择标注有“S”字样质检合格标志,无刺激性异味,以及可耐受度高温的食品级PP类材质的婴儿餐具。
?如何鉴别劣质仿瓷碗的方法:
「摔」劣质的仿瓷餐具材质较脆弱,易出现裂痕。而合格的仿瓷餐具一般是不会出现裂痕的;
「擦」合格的仿瓷餐具擦拭后不会掉色;
「煮」沸水煮后,不合格的仿瓷餐具会出现裂痕、发白,甚至起泡,而合格的仿瓷餐具“安然无恙”;
「冻」低温冰冻后,不合格的仿瓷餐具会出现裂痕或者断裂,而合格的仿瓷餐具完好无损。
奶瓶不要选择PC材质的,应尽量选择PP、PPSU、PES等材质的奶瓶,并做到每3个月更换一次塑料奶瓶。
童装直接接触皮肤的或宝宝年龄在3岁以下的必须去正规的商店购买衣服,并且一定要选择A类标准的童装。
童鞋有刺鼻异味、鞋内不平整、鞋底不防滑、易变形、鞋后帮的中间部位没有一定硬度支撑的童鞋不要给宝宝买。
爬行垫不要给宝宝购买EVA材质的爬行垫,因为这种材质存在甲酰胺超标的隐患,可以选择价格较贵XPE、PVC材质,或没XPE、PVC耐用但价格适中的EPE材质的爬行垫。
(图片来源:网络)
注意!不管购买哪种材质的爬行垫,家长都必须选择具有3C认证(重金属检测),以及SGS认证(塑化剂检测)的爬行垫。
塑化剂的危害也不容小觑除了双酚A、甲醛、甲酰胺超标外,婴幼儿塑料制品中,有一个叫做增塑剂的成分家长也不要忽略。
而最新研究发现:首次在人类的大便样本中发现了塑料颗粒……
(图片来源:CNN)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没想到吧?塑料正在一步步侵蚀我们的健康,更可怕的是塑化剂就隐藏在宝宝平时吃的、用的、玩的物品中。
而这里的增塑剂又叫塑化剂,这种物质经常被添加到橡胶和软塑的产品中,目的就是为了让“硬脆”的塑料变得柔软,富有一定的弹性。
如果让宝宝频繁接触,特别是以原材料为多环芳烃化合物,或使用过量的邻苯二甲酸酯的塑料产品会释放出的有害物质,并在宝宝体内聚集,可能会对宝宝脑部产生损伤,出现头疼、疲劳、体重下降等问题,并且有一定致癌的风险。
维也纳大学研究员施瓦布尔指出,最细小的塑料微粒可进入血管、淋巴系统甚至肝脏,肠道中的塑料微粒亦可影响消化系统的免疫反应,增加感染细菌的风险。
如何防止塑化剂危害宝宝的健康?(图片来源:睦音)
一、尽量少接触塑料产品避免使用塑料包装的食物,不要用塑料加热食物,以及避免使用可能含有塑化剂的塑料容器和塑料包装。
使用玻璃、不锈钢、陶瓷或木头制品替代塑料制品来盛和储存食物;
二、查看标签信息养成阅读产品标签的习惯,若标签上注明“香料”的产品应尽可能避免,因为这些产品可能含有塑化剂。
三、避开标注有3、6、7的产品特别是避免使用在底部标有“3”(PVC或乙烯基)、“6”(聚苯乙烯泡沫),“7”(含BPA)的塑料物品,此类物品最可能含有这些化学物质,释放有毒物质。
四、勤洗手、多喝水接触塑料制品后记得洗手,可以有效减少塑化剂通过口腔进入体内。塑化剂在人体内代谢后,经尿液排出体外,多喝水有助于加快新陈代谢。
五、进行科学的检测日常生活中塑化剂无孔不入,想要判断并排除高风险因素,需要通过精准的检测来实现,目前比较先进的方法是通过尿液来检测。
想要防止塑化剂危害宝宝,可以考虑做个体内塑化剂检测,避免塑化剂长期留存体内,危害宝宝的健康。
小康君嘚吧嘚小康君想呼吁一下,尽可能少使用塑料袋,少点外卖多做饭。对于宝宝来说,如果必须要使用塑料餐具,不要图便宜,一定要买真正合格的餐具。如果有条件,可以考虑做个塑化剂检测,排查一下宝宝体内的有害物质。
▼往期精彩内容▼■1家医院,一个月,60名儿童死于这种病■宝宝「蛋疼」2天,命根子惨遭切除!■和产后抑郁症相比,生娃算什么鬼门关!把文章分享粗去,让更多家长看到!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