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移植已经过去8个多月了,现在的陈先生和常人看似并无差异,对此,他和家人都激动万分!原本,陈先生已经走投无路,失去了继续活下去的信心,但没想到最后峰回路转,脐带血移植让他获得了新生。
看点
01
55岁大学教授患白血病危在旦夕
陈先生今年55岁,江苏人,是一名大学教授。去年,他不幸被查出患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而且已经是中末期,随后病情进展,转为急性白血病。
然而,不管是化疗,还是靶向治疗,对陈先生来说,效果都不理想,最后只能寄希望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医院想到的是做半相合骨髓移植。陈先生有一个独子,但可惜的是,因为种种原因,儿子的干细胞并不适合他移植,主治医生告知陈先生一家,即使儿子的骨髓可以给他移植,但是总体的疗效,可能也不足10%-20%。
正当一家人对未来失去希望的时候,前来该院会诊的孙自敏教授得知了他的病情,“做脐带血移植吧,我能有50%左右的把握。”孙教授的话让他们重燃起了生命的希望。
孙自敏教授是中国妇幼保健协会脐带血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脐血移植专家。她所在的医院,每年所做的脐血移植数占到了我国脐血移植总数的60%-70%,拿去年来说,全国共进行了例脐血移植,其中,医院就占了例;截止目前,该院今年已完成六七十例脐血移植。据悉,其采用的脐血移植方案成功植入率达到97%,2年总体生存率达到70%。
看点
02
在脐血库中找到匹配的脐血
不做脐血移植,最多可能活不过3个月了;做移植,至少还有一半以上的希望。于是,陈先生和家人决定拼一拼,跟着孙自敏教授来到了医院。
幸运的是,孙教授很快在脐血库为其找到一份合适的脐带血,一份冻存于年的脐带血在经过一系列检测后,与陈先生成功配型,细胞数和活性都非常的好。
看点
03
移植成功已经可以像常人一样生活
接下来的事情,进行得尤为顺利:年9月16日,陈先生接受了脐带血移植;植入26天,红细胞开始上升;38天后,血小板数开始突破2万……植活了!在之后的复查随访中,陈先生的状态也一直很好。
尽管一个月前发现陈先生有一些小小的状况,脸上出了一些疹子,还有口腔溃疡,但经过治疗,很快好了。孙自敏教授表示,陈先生和供者的基因已经融合适应。目前,陈先生能像常人一样生活。
脐带血移植给了陈先生又一次生命,然而很多人对此并不了解,甚至网上还流传着脐带血采集会伤害母亲和新生儿的说法。
针对以上说法,孙自敏教授说:“脐带血的采集是在胎儿断脐后进行的,和母婴已经毫无联系,更不会对他们造成伤害。”
对于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的移植优势,孙教授也提到,干细胞移植后,患者身上的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已经不是自己的,而是供者的。供者的免疫细胞在病人体内生长,如果出现免疫排异,就会转化成关节炎、皮肤花斑、口腔溃疡等慢性疾病,虽然恶性病治好了,这些并发症也会伴随患者一辈子,是非常痛苦的,很多人是生不如死。
而脐血移植最大的优势就是移植后慢性GVHD(移植物抗宿主病)问题的发生率低,特别是慢性全身性的GVHD的发生率不超过10%,所以能够使移植好的病人像正常人一样回归社会。另外,临床证明,脐带血移植的复发率是低的。
也就是说,脐血移植一旦植活以后,后期的排异反应非常轻,生存的病人像正常人一样,看不出来他是做过移植的,并且后期的生活质量特别高。但目前脐血库的资源仍然非常缺乏,因此孙自敏教授呼吁更多的人了解脐带血的价值,不要浪费脐带血,能够为更多的患者提供生命的资源。
推荐阅读
点击下列文章,了解更多精彩热闻
自存脐血价值何在"储存脐血不靠谱"?被它拯救过的生命是最好回答妈妈必看!迎来这种传染病高发期,极易误诊为手足口病跟随电视台,解答你对脐带血的种种疑
赞赏